事业单位考试行测中有一句话叫“得主旨者得天下”。从横向来看,主旨概括题在每年事业单位考试言语题中占总题量比例较大;从纵向来看,主旨概括题与我们的申论和面试,可谓一脉相承、并行不悖。
片段阅读中,为了进一步论证文章的主旨,经常采用举例论证、援引、反面论证等辅助论证方式来进行。在做题过程中,考生如能快速有效地识别举例论证、援引和反面论证这三个辅助论证,将有助于筛选有效信息,提高答题速度,排除干扰,进而提高做题准确率。
一.举例论证
在这三种辅助论证之中,举例论证是考试频率最高的,也是最容易给广大考生造成困惑的一种论证形式。从历年、联考以及各省省考真题中,我们发现例子的篇幅经常占据整个文段非常大的篇幅,有时候甚至占据整个文段的70%,例子中的关键字句也常是文段出现频率较高的高频词汇。以真题为例:
【例题】(国家-行测-2008-1)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磬、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 和谐源于中国古典音乐
B差异是和谐的必要条件
C中国人很早产生了和谐观念
D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和体现
该文段大段的篇幅都是在论述“音乐”,“音乐”出现的频率最高,但“音乐”只是作为一个例子,来论证作者的观点“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大纲明确规定:概括文章主旨,概括的是原文作者的观点。因此,篇幅再长的例子也是一个例子而已,围绕例子的概括都是干扰选项。
二.反面论证
反面论证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三个即“否则”、“如果不”、“不然”,文段常通过它们来引导的一个反面的结果,来论证“否则” 之前的观点,语意重心很显然在“否则”之前。也就是说,反面论证本身并不重要,它所论证的观点才重要。以真题为例:
【例题】(国家-行测-2006-15)作为整体,中国在世界上举足轻重;但作为个人,不少中国人还觉得自己一无所有。国家之强和个人之弱使一些人心理失衡,觉得自己活得还是像在半殖民地时代受人家欺负的受害者。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要对自己生存的状态有理性的认识,克服狭隘的“受害者情结”。否则,崛起的中国将难以担当与自己的国际地位相称的责任。
这段话谈论的核心意思是( )。
A.中国急需提高国民的个人地位
B.中国人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C.中国人为什么有“受害者情结”
D.崛起的中国要承担相应的国际地位
“正因如此”是表示结论的引导词,可以得出文章主题句在“正因如此”之后。“否则”后面的反面论证不是文章的重点,文章主题句为 “我们更需要对自己生存的状态有理性的认识,克服狭隘的受害者情结”,同意替换之后,选择B。
三.援引
援引在公考中有两大类“正面援引”和“反面援引”,而在我们的事业单位考试中,“正面援引”很少考查,考试频率最高的也是最容易给广大考生造成困扰是“反面援引”。反面援引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有些人认为……,人们往往认为……,人们传统认为……,有种看法认为……,有一种很流行的看法认为……”这些类似的表述形式,作者对援引的这些看法并不认同。
援引在现代写作学中被形象的成为“树靶子”,通过“人们往往认为……”“人们传统认为……”这些表述树起一个“靶子”,而作者自身并不这么认为,通过自己的阐述论证把这个“靶子”****,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也就是说,援引本身并不重要,只是作为“靶子”来引出作者自己的观点,重点是“援引”所引出的作者自己的观点。以真题为例:
【例题】(国家-行测-2006-7)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即认为中国古典美学注重美与善的统一。言下之意则是中国古典美学不那么重视美与真的统一。笔者认为,中国古典美学比西方美学更看重美与真的统一。它给美既赋予善的品格,又赋予真的品格,而且真的品格大大高于善的品格。概而言之,中国古典美学在对美的认识上,是以善为灵魂而以真为最高境界的。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观点( )
A.正确而不流行 B.流行而不正确
C.新颖而不流行 D.流行而不新颖
“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非常明显的反面援引,既然是反面援引,说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并不流行,而整个文段中并没有展开对某种观点正确与否的论述,排除ABD,所以答案选C。
中国足彩网信息请查看事业编‖公务员‖考试资料‖考试技巧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