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我国政府在行政审批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就越来越突出,有些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因此迫切需要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改革,来自国内外改革的呼声也愈来愈强烈。
【深度解析】
措施
行政审批的改革关键在于“放”、“管”、“改”三个关键字。“放”在于放权,进一步调整和取消部分审批项目;“管”在于监管,目的在于加强政府监管、防治审批****;“改”在于规范化建设,确保审批的合法性、必要性以及合理性,同时推进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改革。
精简行政审批的意义
“转变政府职能”,是当前形势“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和重大举措,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这一阶段的客观要求。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则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是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一环。
【经典例文】
简政放权需念好“放”、“管”二字经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简单的一句古语,道出了中国两千年封建统治的本质。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情、民情、世情日新月异的今天,政府统筹一切、管理一切的思路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当此之时,政府惟有简政放权,让社会和市场充分自治,方能迎接挑战、转危为机。
简政放权知易行难,在现实中阻力重重。这归根结底源于没有正确处理好“放”和“管”二者之间的关系。简政放权不是表面功夫,“放”字必须紧抓落实;简政放权也不是“无为而治”,在“放”中也要融入“管”的意识。何去何从,是门大学问。
“放”的根本前提是“管”,也就是要理顺部门职责,监管部门权力。简政放权是润物春雨,需要稳步向前徐徐图之。当前,部分政府部门脱离实际一放到底,让市场陷入混乱;更有一些政府部门办事流程混乱,机构设置混乱。这就等于把“放”理解成了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是要出大问题的。我们只有严格管理,合理引导,将部门职责划分清晰,并充分向社会展示,接受社会监督,才能让“放”一帆风顺。
“管”最终需落实到“放”,也就是要发挥市场作用,精简行政审批。在“政府全权管理社会”和部分领导干部“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之下,许多政府部门依然我行我素,想尽办法插手市场运行,导致了高成本和低效率;更有甚者,借“管理”之名,行“寻租”之实,引发了不同程度的消极****。故此,要放就要放得彻底,不该管的不伸手,不该说的不插嘴,才能放得坦坦荡荡,放得扎扎实实,才能真正释放改革红利,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放”、“管”二字看似矛盾,实则不然。贯穿二者之间的便是以人为本这根红线。“放”是为了还政于民 ,促进公平提高效率;“ 管” 是为了合理引导,保证透明防止****。看似殊途陌路 ,其实异曲同工。只要我们把握住法治社会这根准绳,真正践行“法无禁令即可行、法无明令不可为”,就一定能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简政放权是法治社会的根本体现,更是政府转变职能方式的必经之路,不仅是经济体制的改良,更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利器。李克强总理曾说过,这是一场“触及利益”的改革,前路的困难可想而知。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坚定信念、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就一定能取得这场改革攻坚战的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