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
放手该放的 管好该管的
“1元就能开公司,为什么不呢?改革圆了我的创业梦!”受益于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今年大学毕业的刘向峰,走出校门便成为四川广安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的老板。
今年3月起全国推行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取消了验资门槛,优化了审批流程,点燃了千千万万刘向峰的创业激情。截至11月底,全国新登记注册资本同比增长82.67%,平均每天就有1.04万户新企业注册诞生,全民创业呈现“井喷式”增长。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正是新一轮改革的缩影。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市场的还给市场——使“无形的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把政府的留给政府——让“有形的手”在宏观调控与市场监管上更好发挥作用,马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快马加鞭,为新常态下稳增长、促就业注入源源动力。
激活力,作为“先手棋”的简政放权,一马当先。突破“利益藩篱”,划清“权力边界”,今年3月,中央政府首次晒出“权力清单”,此后国务院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等事项700多项,截至目前“权力清单”的削减幅度高达65%。特别是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关键所在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今年再次修订,中央层面的核准工作量进一步减少40%,标志着投资体制改革加紧深化,民间投资准入加快放宽。
“行政审批权的背后往往是涉企收费,让权力‘进笼子’,让涉企收费项目‘过筛子’‘有单子’,对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活力十分重要。”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景晓波说。
补短板,作为“重头戏”的财税改革,策马扬鞭。财政问题实质就是公共资源配置的体制机制问题。今年以来,“营改增”试点逐步拓宽,结构性减税力度空前,《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相继出炉。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既着眼法治规范,从机制上杜绝“过头税”“乱收费”;又着重运行效率,从源头避免有限资金“撒胡椒面”“睡大觉”;更着力科学公平,防止地方过度的优惠政策形成“税收洼地”,阻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正倒逼政府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贾康说。
壮实体,金融改革、土地改革、价格改革,马不停蹄。首批试点民营银行获准开业,金融市场准入门槛更宽;棉花、大豆目标价格制度试点实行,农产品价格改革正式破冰;《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则标志着新一轮土改大幕开启……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为实体经济舒筋活血。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积极认识和适应新常态,中国经济将迈上提质增效的新台阶。
记者点评
适应新常态任重道远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得益于新一届政府坚持加快推进改革开放不动摇,针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顺势而为,积极有为,主动适应新常态。
改革越深化,矛盾越复杂,适应新常态仍然任重道远。一些政府部门调控“越位”、管理“错位”、公共服务“不到位”的现象依然存在;改革方案“中梗阻”“落地难”的情况亟待扭转;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仍需各级政府与基层群众发挥更大的智慧与勇气。
新常态充满新机遇。明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依然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勇闯难关,让改革红利充分转变为市场活力、增长动力、改善民生的续航力!
民主政治
法治中国按下“快进键”
“呼格吉勒图无罪!”12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公布了呼格吉勒图案的再审结果。这已是媒体公开报道的今年第十二起依法纠正的重大冤假错案,平均每月一起。
“节奏太快了”。不少人惊呼。这节奏,是2014年法治中国建设按下“快进键”的真实写照。
两个月前,国内外的目光聚焦北京,聚焦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当天,全世界聆听了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宣言。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今年以来,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预算法完成20年来首次大修;为破解行政诉讼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而修改的新行政诉讼法通过。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刑法修正案草案、反恐怖法草案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重点领域立法速度加快、质量提高,日益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
5月20日,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挂牌成立,1枚公章取代了过去109枚公章的权限。大幅削减审批事项、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清单之外的审批一律不再实施……让企业创新创造源泉更加充分涌流的同时,也使“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政府理念深入人心。
再过几天,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将挂牌成立,这是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的决定而设立的。今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和上海市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如期成立,中央确定的司法体制改革方案中涉及人财物等重要的内容付诸实施。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12月4日,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宪法日,这一天,反映我们党在延安时期坚持公正司法的电影《黄克功案件》在全国上映。“影片中体现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是法治的精髓所在。”革命老区法院、甘肃省庆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任尔昕说。
一天后,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周永康严重违纪案的审查报告》,决定给予周永康开除党籍处分,对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各地干部群众表示,反腐无禁区,任何人触犯了党纪国法,都应受到严厉制裁。
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日前,中央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工作全部结束。1178件中央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中,322件被废止、369件被宣布失效。“依规管党治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保证。”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肖立辉说。
记者点评
法治释放不竭动力
如果开展一项2014年热词评选活动,“法治”一词肯定位列其中。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推出依法治国的升级版。民主立法、科学立法水平提高,法治政府建设迈开新步伐,司法体制改革在重点突破中推进……人们从国家、社会、政府快速法治化的进程中感受到依法治国的不竭动力。将周永康移送司法,宣告呼格吉勒图无罪,让秦火火接受应有的制裁……人们从一个个触手可及的法治事件中看到法治国家的光明图景。
时间流逝,却挡不住前行的脚步。回首2014年,蓝图已经绘就;展望2015年,征途即将启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一个清晰可见的“法治中国”正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