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分化,劳资冲突,腐败蔓延,权利侵蚀,生活重压……我们正进入一个矛盾凸显、问题丛生的风险社会。
难关在前,挑战在即。在新的执政理念的引领下,在新的政策精神的宣示中,一批批改革志士挺身而出,敢闯敢试,纷纷推出颇具地方特色的改革新政:神木县的全民免费医疗,石排镇的民生福利样本,温岭市的参与式预算试验,巴中市的阳光化政务公开……基层社会的自主创造,给焦虑、躁动中的人们带来了豁然的清新和久违的感奋。
回望30多年来中国改革的重大突破,几乎都可以看到普通民众大胆前行的足迹,看到基层中坚一路闯关的身影。
第一波,是中国农民为主体,争取经济自由的创造。实行家庭承包,创办乡镇企业,进城务工经商,发展合作经济,中国农民以全新的姿态登上市场经济的广阔舞台。
第二波,是地方精英为主导,推进基层政改的试验。“成安乡改”,“步云直选”,“长治现象”,“宿迁新政”,鲜明的英雄色彩,映照着基层政府的自我革命。
当下的改革第三波,是基层社会为平台,改善社会民生的新政。一些地方政府不等不靠,在社会学者的智力支持和基层民众的热烈响应中,各辟蹊径,风生水起——从“府谷经验”看收入分配。政府积极引导鼓励,老板热情回馈家乡,通过对富的三次分配,投入了“百工矿企业带百村”工程,提升了全县教育、卫生等项公益事业。从“神木现象”看公共服务。12年免费教育,残疾人、孤寡老人免费供养,城乡统筹全民免费医疗,神木县朝着中国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第一县目标迈开了坚实步伐。从“温岭模式”看社会治理。对话型沟通具体问题,决策型协商公共事务,参与式财政预算监督,基层民众拥有了有序参与民主的绿色通道。从“白庙典型”看政务公开。大至公款招待,小至购买纸杯,历历在目,毫无遮掩,最大程度尊重了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基层创造,蕴涵着社会前进的标本意义,也见证其敢为人先的分外艰难。难在哪里?一是创新路径的求索,二是配套改革的跟进,三是干部制度的导向,四是利益格局的重构,五是官场文化的转换。单以看似简单的政府“财务公开”而论。“上面来人,你买包烟买瓶酒都写那么细,领导看到能高兴?”“一应开支全晒在网上。以后怎么向上面争取项目?”不少敢于“吃螃蟹”的地方都曾遭遇这样的改革困境。
基层改革者那种不怕丢“乌纱帽”的胆识智慧,抢抓机遇的风险意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百姓情怀,不甘平庸的事业追求,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敢于献身的政治品质,自是改革不可或缺的精神。立足于基层社会自主创造基础上的制度化、整体化、民主化推进,应是改革不可动摇的取向。
如何使基层改革葆有正确的方向和鲜活的价值?
首先。改革当贴近民众需求。要从百姓的情绪、意愿、需求中把握改革的重点,凝聚改革的共识,集聚改革的力量。其次,改革当坚持民众参与。这些年来,政府和资本的创造不少,但是,更有生命力的还是百姓自主的创造和百姓参与的创造。再次。改革当保障民众分享。改革不是形象工程,改革不能一厢情愿,改革不可寻租自肥。借机向社会“甩财政包袱”、推脱政府公共服务责任的改革,最终必然得不到群众拥护。神木改革,就是将不断增长的财政用来搬摔压在老百姓头上的“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三座大山,通过二次分配,缩小贫富差距,让老百姓真正从经济快速发展中受益,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真正照耀城乡社会的每一片土地。
如何为基层改革创造更为适宜的气候和更为宽松的环境?
我们不能停步于理念的解放和政策的宣示,一味地等待观望,那是改革的不作为。经济发展的转型,利益关系的和谐,社会公正的建设,都容不得我们一再迟滞和拖延。
我们不应求全责备改革的缺陷和运作的疏漏,因为没有人是按照现成的图纸和成功的经验去探路的。基层工作错综复杂,基层干部劳累艰辛,“不是一种真诚情感所在,不是一种献身精神支撑,谁愿意去背负那份额外的沉重、去承受那些未知的风险呢?”
我们不必质疑普通百姓主体的素质和参与的能力。温岭当初推行参与式预算时,一些专家反对说老百姓看不懂,没兴趣,是白搞。实际上,主导改革者言:“这个预算开支清单比百姓家里开支列出的账目还要细”,代表和公众不经专门培训就能看懂。“老百姓很有兴趣,还能提出很好的意见。这最复杂的财政预算他们都能参与,其他的事情怎么不可以参与?”
改革,最可贵的是行动,是实践,是创造。
改革者,最需要的是鼓呼,是推动,是呵护,是与他们一道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