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最后一公里”畅通与否,是教育实践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现实中,有些基层干部、窗口单位仗着手中有点权力,对前来咨询、办事的群众,或推诿扯皮故意刁难,或人为设障吃拿卡要,群众对此普遍感到头疼和厌烦。如何制约小权力,让其在阳光下规范运行?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律己甚严,却有意无意疏忽了对“身边人”的约束,诸多现象让群众不齿,也损害着干部形象。
【问题探讨】
如何制约小权力,让其在阳光下规范运行?
【精评】
一、敢和小权力较真
盖章被收取“磨损费”,办证文印费畸高,因为没有 “意思意思”而被刁难……种种小权力****如同嗡嗡作响的苍蝇在身边盘旋,让群众感到不舒服。规范权力运行,防止滥权专权,必须敢于和种种滥用小权力的行为较真。
首先,群众要敢于较真。时下不少群众面对小权力的刁难,不是反对、举报,维护自身权益,而是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搬出“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哲学,去“搞定”刁难者。这种思维是小权力****产生的土壤,助长了小权力的横行。对小权力****,群众应以“零容忍”的态度,敢于维护自身权益,敢于向有关部门反映举报。
其次,监管部门应敢于较真。当前,纠风办等部门是很多地方的“标配”,监管小权力****是其重要职责之一。监管部门要以勇于较真的态度,强化对小权力的监管,通过公布举报电话、迅速查处群众举报、对违纪违规行为及时通报等方式,形成严查小****的大环境,震慑小权力的“强气场”。
二、用好电子评价器
为治理窗口单位不良风气,很多地方在窗口放置了电子评价器,由群众评判工作人员服务水平,赢得社会好评。然而,这一防范小权力****的“特效药”,在一些地方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仅仅当做一种摆设,以应付上级检查。还有一些地方虎头蛇尾,一开始评价器还能正常工作,渐渐就“失灵”了。还有些虽然一直开通,可评价结果一直不对外公开,可信度在群众心中大打折扣。
看似简单地按一下键钮的电子评价器,背后连着的却是群众的心声、工作人员的办事态度。用好这个“晴雨表”,可以更好地让群众监督干部,进而刹住“庸懒散”歪风,堵住“吃拿卡要”邪气。一方面,各级窗口单位主管部门需要摆正心态,真正发挥好电子评价器功效,不仅能让群众评,而且还要及时公布评价结果,将其作为窗口干部奖惩依据。另一方面,人大、政协、纪检等监督机构在加强明察暗访的同时,要通过公开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和网上举报平台等,畅通群众举报渠道,以防电子评价器“失灵”,群众诉求无门的尴尬。
三、让制度“活”起来
年初,我在镇上为民服务大厅工作了一段时间,发现办事窗口并不乏务实管用的好制度:限时办结制、代理办结制、微笑服务制等。然而,群众办事还是有一些不方便,有的找村干部、社区干部,签字、盖章忙一通,还是会因为少了某个证明而返工,跑来跑去误工又费事;有的中间手续过多,加上流程说明专业术语多,普通群众看不懂,导致了对“小权力”的误解。改变这一现象,不但要立好制度,还要让制度“活”起来。
首先,应强化互动直通的宣传交流。理顺县镇、社区、村居为民服务体系,成立各级专兼职为民服务队伍,通过就近就便“口口相传”、发放政策汇编、网上在线回复等,让惠民政策“落地”。其次,搭建好一站式平台,创造条件设全窗口“硬件”,科学合理划分内部岗位,有条件的可以全程网上办公,努力营造一地办妥手续的方便快捷。第三,用好对象反馈与群众监督这把利剑,扩大办案评价、群众投诉在考核评议中的比重,对反映强烈的工作加以调整,适合群众的需求和“口味”,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