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顾名思义为扩大某经济体内部的需求。所谓内需是指国内需求,通俗一点讲就是让国内老百姓肯消费,敢花钱。它具体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扩大内需,就是要通过发行国债等积极财政货币政策,以及启动投资市场,通过信贷等经济杠杆,启动消费市场,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我们通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然而受到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国际市场风险的加剧,都使得外贸出口难度加大,加之我国处于由温饱向小康社会的过渡时期,国内消费潜力巨大,而且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国内市场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这些都客观上为扩大内需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扩大内需也就是扩大国内的消费。而消费指的是消费主体在市场中的经济行为。消费主体通常是指居民、厂商和政府。所以相应的消费主要有居民消费、厂家消费和政府消费。所谓居民消费主要是居民对吃、穿、住、行、乐等基本需求的实现;所谓厂商消费主要包括厂商生产性消费及职工个人生活福利性消费。所谓政府消费是指各级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这次扩大内需的重点,关注的是居民消费。居民消费中又主要包括农村居民消费和城镇居民消费。农村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
农村居民收入低,影响到消费水平。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相对于同期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来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增长缓慢,而农民的收入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因此,要想扩大内需,提高农村居民的购买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农村居民消费观念陈旧,影响消费预期。长期的自然经济,弱质农业的土壤培养了农民相对保守陈旧的观念,形成以了“盖房、买地、娶媳妇”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消费模式,养成了捂紧钱罐子的消费习惯,消费预期心里和预期收支趋紧,即期消费观念不强,导致农村消费领域不宽,消费层次不高。与此同时,农村的盲目性、愚味性消费却依然存在,有些农民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攀比性消费日趋严重,赌博和封建迷信活动屡禁不止,这种不合理、不健康的消费加重了农民的隐形负担,形成了农村生产、收入、消费不协调的怪圈。因此,要切实引导农民树立正确消费观,拓宽消费领域和层次。
农村消费环境恶劣,影响消费增长。当前,农村消费市场存在购物难、监管难、维权难三大难题。由于很大部分农民在购物时贪图便宜,加之购销渠道混乱,市场监管力量薄弱,导致许多伪劣产品乘机而入。又由于维权网络不健全、投诉渠道不畅、维权成本高,不少农民在购买到伪劣商品之后,只能自认倒霉,吃哑巴亏,这一定程度上又助长了一些企业的不法行为,使伪劣商品堂而皇之地渗透到农村各个角落。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农村,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因此,应该切实优化农村消费环境,维护农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