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往来和社会交往的扩大,志愿服务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潮流,在政府和其他组织的积极推动下,在世界各地迅速涌动,形成一股世界潮流。建立在不同民族、国家特色和文化基础上的志愿服务,跨越地域、种族、互相渗透、彼此启迪。
据资料可查,东西方专家均认为,最早的志愿服务精神与古老的慈善行为有关。无论是“博爱”“人道”,还是“儒家”“道家”,都意味着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和高尚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发扬了一脉相承的慈善观念。
西方的志愿服务萌芽于19世纪初期,主要受带有宗教色彩的慈善服务的影响。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社会矛盾随之而来,不少社会人士借助民间力量和志愿服务来消除矛盾,促使志愿服务有了发展的土壤,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广大民众的拥护。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迅速的增长,志愿服务的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社会效益日益突出。
中国志愿服务的历史虽然没有西方久远,其发展速度却有后来居上之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思想,为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中国的志愿服务结合了我国的国情和传统美德,在20世纪学习雷锋的基础上成长起来,是对学雷锋活动的继承和发展。1987年,广州诞生了第一条志愿者服务热线;1989年,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道成立了第一家社区志愿服务队;1993年,共青团发起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逐步形成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的工作机制,在社区服务、西部开发、助老助残、环境保护等领域做出积极贡献,直接推动了中国志愿服务的迅速发展。
不以营利为目的,自愿贡献知识、体能、技能和时间的志愿服务,在世界各国的发展过程中有共通性:一是自愿选择,虽然志愿服务可能受社会和他人的影响,但本质上个人是可以自由选择的;二是无偿帮助社会和他人,具有扶贫、协调矛盾、增强特殊人群生活勇气等社会功能;三是提升自我,通过志愿服务充实精神生活,获得融入社会的经验与技巧。
如今,世界各国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志愿服务全球化带来的深刻影响,并以各种方式参与到这一潮流中来。这主要表现在: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彼此沟通、开拓视野,优化志愿服务观念;分享志愿服务成果,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不断探索适合本土发展的志愿服务渠道;创新志愿服务合作,展开跨国志愿行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在志愿服务交流合作的过程中,要互相尊重不同的文化内涵和风俗习惯,不要轻易否定别国的传统文化和行为观点,要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吸收借鉴对方的文化精髓。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各国志愿者们为改善社会贫富差距、提高人口素质、维护社会的良好运转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在国际合作中促进了国家关系,这也正是志愿服务全球化功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