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游戏_中国足彩网¥体育资讯$

北京印刷学院2016年报考指南
来源:北京印刷学院 阅读:4822 次 日期:2016-06-14 11:48:30
温馨提示:易贤网小编为您整理了“北京印刷学院2016年报考指南”,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国家出版印刷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之艺术人才培训中心

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

教育部批准的参照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招生高校

学校概况

北京印刷学院隶属于北京市,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的前身是1958年文化部建立的文化学院印刷工艺系。1961年文化学院撤销,印刷工艺系并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印刷工艺系基础上组建成立北京印刷学院。经过58年的发展建设,学校已经成为学科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科学研究创新、办学格局开阔的传媒类大学。

学校坚持特色发展,以特色学科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学校初步形成了传媒科技、传媒文化、传媒艺术、传媒管理四大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数字印刷、数字出版、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构成的新型数字媒体专业群,拥有4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授权点,1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本科专业。学校与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科院化学所、华南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部国家级精品教材,4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4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北京市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学校是教育部印刷包装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高等学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单位和秘书处挂靠单位、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原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出版印刷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北京文化安全研究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动漫创作及人才培训中心”。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强校战略。2015年底,学校教职工共812人,其中专任教师540人,硕博比例达到88.15%,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48.7%。学校形成了以两院院士为核心的科技创新顶尖人才团队,以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中国出版政府奖、毕昇印刷杰出成就奖获得者为核心的行业领军人才团队,以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人才强教计划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的教学科研团队。已建成了学历、年龄、职称结构不断优化的人才队伍。2013年,学校成功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北京市属高校中尚属首例。目前已接收32名博士后入站,10人获得北京市博士后科研活动项目资助,获得科研进校经费232万元,立项42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文章59篇。在市属单位包括高校中,获资助总数排名第三,资助人数占博士后人数比例排名第一。

办学58年,学校已经为社会培养输送了5万余名毕业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在北京市属高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大力推进科研工作,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工程。现有9个北京市级重点科研机构,2012年、2013年科研经费均保持在7000万元以上,2014年、2015年每年新增科研经费6000万元以上,拥有总值3.883亿元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馆藏图书总册数114.74万册。中国印刷博物馆是学校印刷出版重要的教育研究基地,馆内展陈面积4600余平方米、馆藏品26000余件。

学校强化产学研结合,建立了覆盖新闻出版产业链的科研平台。2010年经北京市批准,学校成立了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印刷学院大学科技园。2013年,学校成立了文化产业安全研究院、青岛研究院。2014年,学校获批国家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协同创新基地,成立北京印刷学院数字出版与传媒研究院。2015年,中国版权协会版权研究中心、国家复合数字出版工程和版权保护工程落户北印。学校与属地政府、20余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兄弟院校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发起成立北京绿色印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建京南大学科技园。近三年承担了100余项国家和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学校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发表学术论文近2000篇,被SCI、EI、ISTP、CSSCI检索论文数近800余篇;申请专利470件,授权专利365件。荣获国际国内大奖多项。

学校坚持开门办学,大力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等14个国家的50余所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签订了本科、研究生以及本科与研究生联合培养、共同授予学位的协议。在国内外百余家出版社、公司、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多家企业在我校设立了奖助学金。学校成立校友会,积极利用校友资源,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服务。

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及各省(区、市)教育主管部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相关文件规定,结合学校普通本科招生的具体情况,为规范招生行为,切实维护考生合法权益,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章程适用于北京印刷学院全日制普通本科层次的招生工作。

第三条 北京印刷学院招生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接受考生、社会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

第二章学校概况

第四条 学校全称:北京印刷学院。办学类型:北京市属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办学层次:研究生(含专业硕士)、本科以及成人高等教育。办学地点:校本部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兴华大街(二段)1号,北校区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北程庄路,西校区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兴盛街206号。

第五条 学校隶属于北京市,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经过50多年的发展建设,学校已经成为学科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科学研究创新、办学格局开阔的传媒类大学。

第六条 学校颁发学历证书类型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证书”,学校名称为“北京印刷学院”。

第三章 招生机构

第七条 为了做好招生工作,学校设有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和招生办公室。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相关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教务处、招生办公室、纪委、发展规划处、学生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指导全校的招生工作。

第八条 北京印刷学院招生办公室是北京印刷学院组织和实施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学校普通本科招生的日常工作。

第四章 招生计划

第九条 学校招生办公室严格按照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和学校对普通类招生计划编制的要求,根据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及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等,编制学校年度分省分专业、分文理科招生计划,经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会审议、校长办公会审定后,上报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审批,审批通过后由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

第五章 录取规则

第十条 学校招生工作按照教育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关于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进行,严格执行招生计划,按照考生所报志愿择优录取。平行志愿间各志愿同等对待;非平行志愿按照考生志愿顺序录取,第一志愿录取生源不足时依次录取后续志愿的考生。对于进档范围内考生,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考生专业,专业间无级差。

第十一条 学校在提阅考生档案和确定专业时,均承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于特殊考生的加分或降分政策。在高考总分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取相关科目成绩高的考生。文科考生依次比较语文、数学、外语和文科综合,理科考生依次比较数学、语文、外语和理科综合。

第十二条 限于目前师资条件,非英语语种考生入学后须改学英语;录取无男女比例限制。

第十三条 报考艺术类本科专业的考生须通过学校单独组织的艺术专业校考及生源地艺术统考,文化成绩达到规定分数线。艺术类专业文理兼收,按照“校考专业成绩、高考文化成绩各占50%”的加权综合分录取。具体详见《北京印刷学院2016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第十四条 学校严格执行教育部和卫生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及相关规定。根据专业要求,色盲或色弱考生不能报考学校所有专业(管理类、计算机类、物流类、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专业除外)。

第十五条 因我校专业有身体要求,所以平行志愿提档比例一般设定在105%左右。学校按照教育部要求预留一定计划,使用的基本原则是投放到生源相对较好的省区,或用于平行志愿提档后考生录取。

第十六条 实行高考新方案的个别省市录取规则:江苏省按照该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相关文件精神执行。我校普通类要求选测科目为:理工类选测物理,文史类选测历史;另一选测科目不做要求。对符合江苏省规定的基本报考条件的考生(选测2B、必测4C、技术合格)按照考生的投档分择优录取。艺术类对符合江苏省报考基本条件(学业水平测试D级不超过三门)的考生按照我校艺术类录取规则择优录取。学校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规则。

第十七条 “双培计划”、“外培计划”相关专业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要求录取。在我校组织的北京市“双培计划”、“外培计划”艺术类专业考试及全国统招艺术类专业考试合格的基础上,北京市“双培计划”、“外培计划”艺术类专业与统招艺术类专业在同一批次按照综合分数优先的原则择优录取。

第十八条 为落实教育部卓越工程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我校开设印刷工程“毕昇班”、机械工程“卓越班”,毕昇班、卓越班学生从新生中进行选拔。为提高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开设编辑出版学“韬奋班”。韬奋班学生从新生中进行选拔。

第六章 录取与入学

第十九条 录取工作采取计算机网上远程录取方式。录取通知书均以特快专递方式寄达考生,同时通过学校网页及各省市招生办予以公布。

第二十条 新生报到后学校将对录取学生进行资格复查,凡不符合招生规定或有舞弊行为的学生,将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二十一条 学校各招生专业学费严格按照教育部及北京市有关部门学费标准相关规定执行。本科:外语类5000元/学年,文史类4200元/学年,理工类4600元/学年,艺术类10000元/学年。

第二十二条 学生入学后全部要求住校,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根据北京市有关物价标准,按照住宿条件不同,住宿费为750元/学年-1500元/学年。

第七章 学生奖励及资助政策

第二十三条 学校全面落实“奖、勤、贷、助、补、减”六元一体的资助政策体系。奖学金按学年评定,学校等级奖学金金额为1000元至5000元/人次。另外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卓越奖学金、优秀毕业生奖学金、专项奖学金等六种奖学金项目,全校1/3的学生可以获得北京市国家助学金。学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有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并协助办理国家助学贷款。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学校以往有关招生工作的要求、规定如与本章程相冲突,以本章程为准。本章程如与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相关政策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政策为准。

第二十五条 本章程由北京印刷学院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通信地址、咨询电话及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兴华大街(二段)1号

邮编:102600

电话:010-60227871

学校网址:http://www.bigc.edu.cn/

招生网址:http://zhaosheng.bigc.edu.cn/

招生微信公众账号:bigc_zsb

电子邮箱: zsb@bigc.edu.cn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

北京印刷学院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文化部所属文化学院印刷工艺系,1961年文化学院撤销,印刷工艺系并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印刷工艺系改建为北京印刷学院。1988年成立包装美术系,1993年更名为包装工程系,1998年印刷技术系与包装工程系合并组建印刷与包装工程系, 2003年3月,整合了全校印刷、包装、材料、新技术研究所的资源成立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是学校的骨干二级学院。

现有教职工94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32人;博导3人、硕导3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5人,14人具有留学和海外学习经历。获北京市高校学术创新团队2个,北京市拔尖人才2人,北京市学术创新人才2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2人,北京市教学创新人才1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9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雅昌印刷教学奖11人次,森泽信夫印刷技术奖4人,毕升印刷奖1人,全国包装教育系统先进个人2人,百名有突出贡献的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员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首都教育先锋教学创新个人1人,“四个一批”1人,全国出版行业领军人才3人。

学院拥有印刷工程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包装工程专业(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3个专业,在北京市“实培计划”、“外培计划”支持下,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级教学中心/基地3个;2个一级学科,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

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图像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材料物理与化学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拥有印刷包装材料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印刷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院正努力建设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和“印刷电子技术与工程”特殊需求博士点,充分发挥印刷工程、包装工程和印刷电子学科的特色与优势。

近五年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和企业合作课题23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学术论文300多篇;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80多篇;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3项、中国包装总公司科学技术奖6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6件;可转化的科研成果52项。2015年在研项目合计94项,到位经费1946万元。实践教学条件:现有印刷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市级实验教学示范基地)、印刷包装综合创新实践基地(市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雅昌公司人才培养基地(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包装工程实验中心、高分子材料及工程实验中心、印刷实习工厂等教学实践平台。

印刷工程综合训练中心现设色彩实验室、图文处理实验室、印刷适性实验室等,面积1062平方米,现有实验仪器设备773台(套),价值3356万元。

包装工程实验中心现设纸包装测试实验室、塑料包装测试实验室、容器与包装件测试实验室、包装设计实验室、包装CAD/CAM实验室、表面整饰实验室、成型加工实验室、包装工艺与设备实验室。面积约1062平方米,现有测试及实验仪器设备421台(套),价值约1931万元。

高分子材料及工程实验中心设高分子基础实验室和高分子专业实验室,面积230平方米,现有测试及实验仪器设备516台(套),价值约456万元。印刷实习工厂面积1600平方米,设备186台,价值约2500万元。

学院是(教育部)普通高校印刷工程专业教学分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包装工程专业教学分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国际影像科学委员会(ICIS)会员单位;国际包装研究组织(IAPRI)理事单位;中国感光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印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包装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印刷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包装联合会理事单位、包装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凹版印刷分会理事长单位、柔性版印刷分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复印科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力学学会等离子体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

院系联系方式:

电话:010-60261095

传真:010-60261605

邮箱:ykgod@sohu.com

印刷工程专业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招收理工类学生,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北京市特色专业,于2011 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

北京印刷学院印刷工程专业的前身是1958年文化部所属文化学院印刷系,1977年起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印刷工艺系的印刷工艺专业。1978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印刷学院,印刷工艺专业作为我校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历经多年发展演变,成为印刷工程专业。

经过几代人数十年的努力,印刷工程专业具备鲜明的特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印刷工程专业面向媒体技术变化和数字制造的技术趋势,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形成了具有坚实基础和良好发展态势,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

印刷工程专业现有教师27名(包括实验教师),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2名(教授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在校本科生800多名。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现代印刷及其相关产业,以印刷原理与数字化印刷技术为核心,以跨媒体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印刷数字制造为引领,培养具有数字信息处理、印刷复制、印刷制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以数字化图文信息处理、印刷复制及再现、造型信息印刷数字化制造为主线,以现代印刷原理及技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为特色,突出数字媒体平台及数字制造技术环境下跨媒体技术、现代印刷技术的运用与印刷工艺设计开发能力的培养。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印刷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图文信息处理与再现、现代印刷复制技术、印刷数字制造的能力,掌握图文处理技术、印刷工艺设计、印刷品质量控制、印刷材料适性测试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印刷和包装、出版、广告、数字制造以及相关行业从事印刷工艺设计、技术管理、质量控制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颜色科学与技术、图文信息处理及复制、印刷材料及适性、信息记录材料及应用、信息技术与跨媒体传播、印刷原理及工艺、印刷品质量标准与测控、程序设计基础及应用、数字印刷技术、数字加网技术、三维及生物印刷技术等。

[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新闻出版、印刷、广告、数字制造等行业,从事计算机图文信息处理、制版与设计、印刷生产管理、印刷工艺管理、质量检测与控制、印刷教育与科学技术研究等工作。

包装工程专业

本专业是北京市特色专业,招收理工类学生,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包装工程专业的前身是1958年文化部所属文化学院印刷系,1989年成立包装美术系,1993年组建包装工程系,包装工程系累计招生26年,毕业22届学生共计2380人。2009年评为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包装工程专业形成了具有明显特色的专业,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包装工程专业抓住机遇,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形成了具有坚实基础和良好发展态势,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

目前,包装工程专业下设包装技术与设计和智能包装两个专业方向。现有教师22名(包括实验教师),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5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在校本科生422名。

[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包装及相关产业,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包装工程专业综合素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以“包装技术与智能技术结合”、“包装系统设计与艺术设计结合”为专业特色,突出包装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本专业围绕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系统掌握包装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包装结构与装潢设计、防护包装设计、包装容器印制技术等方面的能力,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商品生产与流通部门、包装与印刷企业、科研机构、外贸、商检等部门从事包装设计、包装印刷与印后加工、质量检测、技术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包装材料学、包装结构设计、包装装潢设计、图文信息处理及复制、包装印刷技术、包装工艺学、运输包装、包装测试技术、包装防伪技术等。

[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包装与印刷、设计与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物流工程、科研机构、外贸、商检等领域及行业,从事包装印刷与印后加工、包装系统设计与创意设计、质量检测、技术管理、信息检测处理与物联网、包装教育与科学技术研究、对外贸易、商检及海关等工作。

[联系方式]

电话:010-60261104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本专业招收理工类学生,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高分子材料是当今世界发展最迅速的产业之一。本专业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应用性和实用性,具有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特色。所培养的本科生掌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高分子材料研究发展的方向,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初步具有独立从事科研、产品开发、材料制备、加工生产过程的工程与工艺设计以及生产管理的能力。

本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生,基于我校 “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的长期建设经验和积累,尽管专业历史不长,但具备坚实的前期基础与发展潜力。经过十年的努力,专业现有教师2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讲师8人;拥有北京市骨干教师3人,长城学者1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2人;拥有220m2“高分子基础实验室”和“高分子专业实验室”,专业价值约300万元实验设备。依托“印刷包装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并与我校 “印刷工程”和“包装工程”等优势专业相结合,形成了高分子材料与现代印刷与包装技术结合的专业特色,突出印刷包装材料的开发与应用能力培养。近年来,随着印刷产业面临产业升级和转型,特别是“绿色印刷”成为我国印刷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本专业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

[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印刷包装材料及相关领域,培养系统掌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高分子材料制造和成型工艺等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印刷和包装工艺,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印刷包装材料及其他高分子材料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成型与加工、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印刷与包装材料学、信息记录材料及应用、功能高分子、有机合成设计、等离子材料制备技术等。

[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高分子材料相关企业、印刷包装相关企业以及机关、科研院所等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等,或考取研究生进一步深造。

[联系方式]

电话:010-60261099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现有机械工程(始建于1978 年)、工业设计(始建于2002 年)和自动化(始建于2000 年)和物流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机械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物流工程等3个二级学科;印刷装备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级工程研究中心);数字化印刷装备实验室(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印刷机质量检测中心(国家级检测中心);智能印刷装备实验教学中心(市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在校研究生39人、本科生713人。毕业生遍布在全国印刷包装行业,成为中坚力量。

学院现有专职教职工61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2人;硕士生导师2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3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31人。现有北京市面上学术创新团队1个、市级创新拔尖人才1人;有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

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学科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特色,搭建了先进的教学和科研平台。学院秉承“夯实基础、强化实践、注重能力、勇于创新”的办学理念,为行业及相关领域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德国76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开办了“中德班”、“卓越班”等,每年毕业生中有10多名到德国继续硕士学位学习。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多次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北京市级教学改革项目。年均科研经费达到1000多万元,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北京市精品课程2门、精品教材2部。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佳绩,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100多项。

学院是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技术质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与行业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50多个,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10多个。

院系联系方式:

电话:010-60261449

传真: 010-60261449

邮箱: jdgc@bigc.edu.cn

机械工程专业

本专业招收理工类学生,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机械工程专业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修理各种机械中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

本专业以印刷包装机械研究为特色,在业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北京印刷学院最早建立的专业之一,师资队伍完善。现有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教授7人,博士11人。

本专业主动适应“创新驱动”、“中国制造2025”对机械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有较为完备的机械创新、机电一体化、数控加工制造等实训设备,开设企业实习与企业专家授课等实践、实训环节。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2016年承办“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组竞赛”。有“中德合作培养卓越工程人才”项目,为学生赴德国攻读硕士学位提供条件。本专业的毕业生在印刷、包装及其装备制造行业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培养目标]

适应国家现代制造和印刷包装装备制造及新媒体技术应用发展需求,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较宽厚的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和较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专门知识,具备团队合作精神与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卓越工程师技能和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基础、印刷机械设计、数控技术及应用、电工与电子技术、机电传动控制等。

[就业去向]

毕业生可在机械电子行业、新闻出版行业,尤其是印刷包装机械领域从事产品设计、制造、研发、教育培训、技术管理与设备营销等方面工作。

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招收理工类学生,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自动化专业是具有“强电与弱电并重,软件与硬件兼施,通识与行业兼顾”鲜明特点的工科专业。为了顺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本专业从2013年起,开设了物流自动化专业方向。本专业非常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特别强调对学生在软硬件相结合以及系统集成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各种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师资队伍的一大特点是:教师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背景,很多教师具有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公司企业工作的经历。本专业教师热爱学生、倾全力关心学生的成长,被授予校级“师德先进集体”光荣称号,现有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

在实验室方面,设有七个专业实验室,实验室设备总价值1000万元,在全国同类专业属于上乘。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思想道德修养好、科学文化素质高、自动化领域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熟悉工业自动化技术和方法,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能够在印刷包装行业、工业控制领域、物流自动化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运行、自动化装置的开发与研究等工作。

[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等。

[就业去向]

自动化专业的优势在就业时候体现得较为突出。所有的行业都可以同自动化挂钩,“硬”可转电气工程,“软”可转电子信息、计算机,也可转通信。近年来,实际签约率和就业率都在全校名列前茅。

本专业近年来就业去向主要为:

1)自动化行业宽广领域;

2)电子信息及计算机领域;

3)出版社、印刷企业。

工业设计专业

本专业招收理工类学生,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工业设计专业成立于2002年,下设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智能产品设计、机电产品设计三个专业方向。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方向以文化创意产品为对象,结合美学对产品进行概念、外观、使用上的创新设计,涉及到产品的整体外型、细节特征、颜色、材质、音效、人机工程学、生产流程、材料等;智能产品设计方向主要针对产品界面与用户行为之间的交互关系进行设计,包括用户体验、信息构架设计、界面细节设计等,具体呈现为各种用户操作后的效果设计、页面布局、内容展示等;机电产品设计方向主要针对机电类产品进行结构与外形的整体设计。从社会需求的角度看,创意设计产业正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交互设计作为信息产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行业企业所日益重视。机电产品设计具有本校传统产业特色。

工业设计实验室包括逆向工程实验室、油泥模型实验室、基础造型实验室、计算机图形实验室和人机工程实验室等,可同时完成正向和逆向流程设计中从创意到产品、测试、人机工程测定的全过程。

本专业目前有8名教师,其中副教授2名,博士2名。专业教师全部来自于国内外著名设计院校。师资队伍具备高精的专业能力与素质,同时拥有视野开阔、认真治学、充满活力的办学风格,是深受学生认可与喜爱的一支教学团队。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智能产品设计、人机交互设计和文化创意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各类产品外形及交互界面的综合设计开发能力,具有先进设计思想和综合素质,具备工业设计相关软件以及模型制作技能,具有创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个性发挥能力、先进技能表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绘画基础课程、2D设计基础、综合造型基础、设计表达、工业设计工程基础、人机工程学、产品设计程序、人机交互设计、文化创意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公司、企业及相关事业单位,从事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环境设计、市场调查等工作。

物流工程专业

本专业招收理工类学生,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为适应移动互联趋势下“大数据+云计算”新模式对物流系统规划、装备设计、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的人才需求,本专业致力于具有物流工程领域专门知识和技术的人才培养,从物流全球化、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绿色化的视角,培育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在2011年获批的物流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基础上,结合办学优势与行业紧缺急需人才数据分析,于2016年获批招收本科生,形成了物流工程“本科生+研究生”的完整培养体系。本专业涵盖了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和交叉性强。本专业软硬件设施完备,依托物流与机器人、物流信息技术、物流规划与仿真等实验平台和校外联合培养基地,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职业生涯的高起点。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硕士生导师4人。专业教师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技新星1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2人,北京市青年英才1人。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物流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掌握物流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能够从事物流装备设计与应用、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与实施、国际物流管理与跨境电商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现代物流装备、物联网技术、物流信息技术、运筹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电工电子学、自动控制原理等。

[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制造业、服务业物流装备开发设计制造、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研发与实施、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与实施以及物流业相关的组织管理工作,也可到科研院所、知名高校继续深造或从事相关专业技术的教学科研工作。

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拥有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等3个本科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点,已建成高端印刷装备信号与信息处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印刷装备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共建)、智能印刷装备实验教学中心(共建),是中国印工协印机分会印刷机械与控制专家委员会主任和秘书处单位,是中国印工协印机分会印刷机械与控制专家委员会主任和秘书处单位,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传媒专业委员主任和秘书处单位,是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联盟发起单位和秘书长单位。

学院现有教职工53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7人,博士21人,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3个,北京市长城学者1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 6人,北京市青年英才2人,北印英才6人,2010年柔性引进长江学者1人。

学院紧密结合印刷出版传媒行业的技术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提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并在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和攻克行业内多项共性关键技术难题等方面取得多项标志性成果;在全国和北京市大学生电子科技竞赛、计算机技能大赛、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大赛中取得一系列优异成绩,为行业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信息工程学院以推进印刷出版传媒行业信息化、智能化为目标,积极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服务于印刷出版传媒行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基地,为我国印刷出版传媒行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贡献。

院系联系方式

电话:010-60261119

传真:010-60261119

邮箱:xinxigongcheng@bigc.edu.cn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本专业招收理工类学生,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主干专业,主要研究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信息应用等方面的理论、技术和工程实现问题,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于一体。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前身是1985年开设的应用电子专业,已有30年的办学历史,积淀深厚。本专业拥有2个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教师1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在读博士3人;北京市首届长城学者1人。拥有高端印刷装备信号与信息处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印刷装备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智能印刷装备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大学生电子创新、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成为学生学习及实践创新的重要平台。

[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面向电子信息及印刷出版传媒等相关产业,主动适应首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及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专业定位,聚焦印刷出版信息化智能化技术领域,特别是高端印刷装备信号检测和智能控制技术、数字出版领域的数字内容信息处理两大领域人才培养,培养掌握信息技术,熟悉印刷出版传媒领域应用,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通信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嵌入式系统、数字出版导论、数字印前技术等。

[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既了解印刷出版传媒行业,又掌握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信息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工程实现能力,能够从事与电子信息设备、系统的生产、设计、开发、集成和运营有关的科学研究、工程实现、教学和管理等工作。毕业生可在电子、通信等行业就业,还可以在现代印刷、出版、传媒企业中就业,从事数字化工作流程、数字印刷技术、电子出版技术、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等方面研发和服务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专业招收理工类学生,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本专业成立于1985年,主要培养计算机领域的应用型高级工程专门人才。立足于社会发展需求,着重于计算机软件开发、网络和应用技术等专业发展方向,可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其进行不同方面的培养。

本专业主动适应首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注重与出版印刷等产业的结合。与国内其他院校的同类专业相比,北京印刷学院的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除接受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教育和实践技能培养外,还具有出版印刷领域的背景。本专业重视学生应用能力培养,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本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国家市级、学院组织的各项竞赛活动,如大学生物理竞、英语竞赛、数学竞赛、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计算机应用大赛等,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特别是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理论基础和良好学科素养,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知识面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了解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出版以及相关领域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分析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适应性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能在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开发、设计和管理维护的工作。

[主要课程]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离散数学、编译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等。

[就业去向]

本专业学生就业领域非常广泛,如软件开发公司、网络通信公司、政府、学校、电信、银行、证券等企事业单位。既可从事软件项目策划、文档编写、程序开发、软件测试、软件推广、咨询或维护、教育培训,也可从事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设备研发,网络管理与维护等工作,还可从事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和维护等工作。特别是可以利用行业背景的优势到新闻出版行业和印刷包装领域从事软硬设计、研发或信息化工作。本专业的学生签约率高,受到企事业单位的普遍欢迎。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本专业招收理工类学生,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结合学校在印刷和出版领域的行业特色,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专注于服务文化创意、新媒体出版传播产业,基于“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实践教学,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坚持技术与艺术融合,最终培养出懂美学鉴赏的技术人才。

自2009年开始招生以来,本专业师生共参加校内外相关竞赛158人次,获一等奖10余次,积累作品130余件;在已毕业的3届学生中,就业率平均达98%,并已经有学生在基于专业知识进行自主创业。

本专业的社会认可度逐渐增强,一本分数线录取率逐年递增,2014年已经达14.7%,2015年则达到16.95%;首届毕业生目前月收入过万元的比例超过30%,去年毕业生目前月收入过8000元的比例超过20%。

学生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优良的师资和教学环境。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目前共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博士4人,是一支中青结合、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本专业现拥有专用实验室280平米,已经安装完成了三维展示环境1套、创客一体机3套、游戏外设等传感器/虚拟头盔12套、面部表情捕获系统1套、工作站40套、Unity 3D软件40套、虚拟现实开发平台软件40套。

[培养目标]

通过侧重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技术实现技能以及美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出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文化创意、新媒体出版产业的应用型、技能性行业领军人才。

[主要课程]

3D建模基础、人机交互设计、游戏脚本与编程技术、虚拟现实程序设计、移动传媒应用开发、体感游戏设计、非线性编辑技术、多媒体与数字出版技术、Web前端技术及应用、数字美术设计等。

[就业去向]

就业单位主要包括:游戏制作、三维仿真应用开发相关的IT企业,出版社、电视台、新媒体网站等文化创意或新媒体传播领域的企事业单位。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虚拟现实或动漫游戏设计开发、3D建模、影视栏目包装、数字出版物制作、新媒体网站页面设计开发、传媒应用UI制作、移动终端应用开发等。

新闻出版学院

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成立于2010年11月18日,现有编辑出版、广告学、传播学、数字出版、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六个本科专业,其中编辑出版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数字出版专业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全国首批开设的此类专业。从2012年起,新闻出版学院响应国家培养新闻传播行业卓越人才的需要,在全院一本生源内选拔优秀学生组成以“韬奋班”命名的教学实验班。

新闻出版学院拥有新闻传播学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和传播学、新闻学、出版学三个二级学科,其中传播学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另有出版学和新闻传播学两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建有两个市级重点科研平台: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跨媒体出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新闻传播学是北京印刷学院文、管学科群的龙头学科。其中传播学199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资格,是北京地区最早的四个传播学学位点之一,也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北京印刷学院是中国传播学会五个发起理事单位之一,是全国高校出版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单位,也是北京市新闻出版类专业群牵头单位。2010年取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授权资格,2012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获得并列第九名的好成绩。

新闻出版学院聘请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集团原总裁聂震宁教授担任院长。现有教师73人,其中专任教师62人,含教授12人,副教授27人,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2个、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2名,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6名。学科队伍规模适中、结构合理、潜力巨大,2015年主持8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5年来年度科研经费总额均超过300万。

作为国内唯一以出版传播为核心学科的教学科研单位,新闻出版学院以理论研究为基础,面向首都、服务出版业,突出应用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长期以来着力培养高级应用性出版人才,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所培养硕士生和本科生获行业高度认可,就业集中于北京地区、出版及相关行业。

做为新闻出版行业人才培养基地,新闻出版学院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出版集团等众多大型出版传媒集团、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众多学术机构、中国出版协会、中国版权协会、中国音像及数字出版协会等中介机构保持着密切联系。新闻出版学院牵头的“出版应用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与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申报成功我校第一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新闻出版学院先后与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美国佩斯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等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联合培养项目,与美国怀俄明大学短期学生交流项目也开启我院在国际合作与学生培养方面的新领域。新闻出版学院和欧盟文教总司、英国科技出版公司及台湾世新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合作,多次举办中欧数字出版论坛、中英国际出版论坛、海峡两岸华文出版论坛等高规格、高水平国际(内)学术论坛,在业界和学界取得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

学院联系方式

电话:010-60259424 60259484

传真:010-60259941

邮箱:tanrui@bigc.edu.cn

编辑出版学专业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同时招收文史类、理工类学生,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编辑出版学专业是北京市100个品牌建设专业之一,2008年成为北京市高校特色专业,2010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12 年作为我校人才培养特区计划的“韬奋实验班”首次招生,2013年获批一本招生。

本专业依托北京市传播学重点建设学科和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北京市跨媒体出版重点实验室、中国编辑研究资料中心、期刊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与中国科技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建设国家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面向出版产业一线,形成专业鲜明、注重实践的培养特色,长期以来在全国传播类和印刷出版类高等院校拥有较高的专业号召力和专业影响。

目前,本专业已成为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招生人数最多、课程覆盖面最广的编辑出版学专业,成为北京印刷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在全国传媒类本科专业中具有突出的教学整体优势。现有专职教师11人,副教授以上职称9人,其中博士学位以上教师5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9人。特聘请著名出版家、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协会副会长、中国出版集团原总裁聂震宁先生担任专业负责人,积极探索政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及研究机构的深入合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编辑出版、语言文化、经济管理等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编辑策划、出版经营管理、出版物市场营销、出版新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够在出版单位、发行部门、新闻机构等从事编辑策划、出版管理、发行营销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出版学、中外编辑出版史、传播学、出版法规、编辑学、出版应用写作、数字出版技术、选题策划导论、出版物市场营销等。

[就业去向]

毕业生可以到出版社、文化公司、报刊社、音像电子出版社、网络出版机构、出版物发行营销机构等文化创意产业单位以及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就职。

数字出版专业

本专业同时招收文史类、理工类学生,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本专业成立于2008年,是全国最早建立的数字出版本科专业。面向数字媒体及相关领域,是一个跨学科的技术与内容结合的专业,专业贴近出版行业尤其是与在京出版单位建立了广泛的合作,聚集了大批关心支持教育教学的数字出版专家,组建了跨学科专业领域的教师团队,建设了校内外数字出版实训基地,形成了开放式政产学研紧密合作的办学格局。在2014-2015年中国本科教育数字出版专业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上,本专业仅次于武汉大学,据全国同类专业第二位,在全国数字出版类本科专业中具有突出的教学整体优势。

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字化内容的创意、表达与运营管理能力,突出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注重理论知识与产业实践相结合,面向数字媒体及相关领域,主动适应国家文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文化艺术基本素养、掌握数字媒体编辑加工基本技术、具备数字出版传播技能、了解数字媒体产业运作规律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熟谙数字出版规律,能适应新技术新媒体发展和信息时代大众文化传播多元化趋势,具有分析和解决数字出版运营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数字出版、媒体传播、多媒体制作等文化创意产业及相关行业从事数字内容创意与表达、多媒体信息集成与控制、跨媒体出版运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

出版学、传播学、数字出版概论、数字媒体编辑、全媒体资源管理、数字版权管理、数字出版物创编、数字出版营销等。

[就业去向]

毕业生可从事各类图书、杂志、报纸的数字化出版与传播工作,或者是从事新媒体、网络与新媒体企业信息的采集、组织与发布工作,以及数字新媒体企业的管理运营等工作。

广告学专业

本专业同时招收文史类、理工类学生,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本专业成立于2000年,累计培养了11届406名本科毕业生。2007年,传播学硕士一级学科广告学方向,开始招收研究生。专业师资队伍力量充足、结构合理,连续3年被《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评为四星级专业。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连续三年就业率达100%,签约率名列学校各本科专业前列。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广告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广告策划与创意能力、广告媒介发布与效果评估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与表现能力的广告行业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传播学、广告学导论、传媒经济学、广告媒介研究、广告策划、广告调查、媒体创意与策划、广告文案写作、电脑图文设计等。

[就业去向]

广告经营单位、媒介单位及媒介广告业务部门、出版单位广告业务部门,企事业单位广告宣传部门、政府广告管理机关等。近年来,在新媒体就业的比重增长很快。

新闻学专业

本专业同时招收文史类、理工类学生,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新闻学专业从2013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是名副其实的“新”专业。本专业学生立足北京,主要面向新闻传播领域。依托学校的学科实力,适应媒体产业发展趋势,新闻学专业设立了两个方向——数字媒体新闻、媒体创意与策划。与传统的新闻学专业不同,为了突出学校的行业特色,新闻学的办学与业界和国际深度对接,邀请了一批知名的业界专家前来授课。如北京市海聚人才、原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孙志刚教授等深入参与新闻学专业建设。新闻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软硬件资源丰富,专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培养目标]

本专业着力培养具有一定人文素养和新闻学专业知识与技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创新、应用型新闻专业人才。本专业以通史教育为基础,以新闻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石,定位于数字媒体新闻和媒体策划营销,突出对学生新闻实践技能的培养。

[主要课程]

新闻学概论、传播学、中外新闻史、新闻伦理与法规、新闻采访与写作、舆情分析与应用、数字媒体概论、媒体公关与危机管理、社会化媒体应用等。

[就业去向]

毕业生可以在新闻、出版、网络传播、报刊杂志、电影电视、媒介管理、政府信息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教育、文化、宣传、秘书等众多领域和部门从事信息采编、媒体传播等工作。

传播学(国际出版)专业

本专业同时招收文史类、理工类学生,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传播学(国际出版)专业是基于英语(跨文化传播与版权贸易)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基础之上设立的新兴专业,其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核心课程均为国外大学相关专业讲授的课程、课程教授采用全英文方式。国际出版专业方向是为适应新闻与出版国际化发展趋势而设立,其发展前景广阔。该专业师资由国内国际教授、讲师和行业专家组成、力量强大。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文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文素质较高,掌握国际出版与传播的基本理论及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了解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具备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熟悉跨文化传播、国际贸易,尤其是国际出版、对外版权贸易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掌握相关技能,能够在新闻传播、国际出版、文化、经贸等领域从事管理、翻译、商务和传媒等相关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

基础英语、西方国家社会与文化(英文)、出版传播文本翻译(双语)、传播学(英文)、跨文化传播(英文)、国际出版管理(英文)、当代出版产业(英文)、版权贸易(英文)、应用写作(英文)等。

[就业去向]

在新闻传播、国际出版、文化、经贸等领域从事管理、翻译、商务和传媒等相关工作。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本专业同时招收文史类、理工类学生,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我校新增专业,是在媒体融合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集合我校优势资源开办的新兴专业。本专业依托北京市传播学重点建设学科、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和北京市跨媒体出版重点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和实践教学,与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等国家重点新闻媒体网站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本专业的教师长期从事网络与新媒体方面的系统研究和系列实践,依托广告学、数字出版等相关专业,开设了大量新媒体方面的课程,摸索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关方向的毕业生在出版机构的新媒体部门和百度、腾讯、阿里、新浪等商业网站就职,发展前景好。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新媒体理念和创新思维,熟悉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发展与应用,掌握网络与新媒体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新媒体机构、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新媒体部门从事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新媒体技术发展与应用,数字媒体概论、网络传播学、新媒体研究、新媒体信息策划、媒介经营与管理、网络数据应用等。

[就业去向]

网络与新媒体是社会亟需的专业,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到各类新闻媒体及其网站、商业网站和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新媒体部门就职。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面向全国新闻出版行业和首都文化创意产业,适应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经营管理高级专门人才。学院现有5个本科专业,即: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文化产业管理、物流管理,其中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为校级骨干专业,财务管理专业被评为学校A类专业,开设有中美管理教育国际班。现有4个硕士点:企业管理、传媒经济管理、会计专业硕士、出版专业硕士(出版产业与管理方向)。学院拥有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文化安全研究基地。

学院拥有一支年轻精干、极富活力和创新精神的专业师资队伍。现有校内外专兼职教师约100余人,副教授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65%,博士和在读博士教师比例占85%,硕士以上学位专业教师达100%。我院拥有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2人,北京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国家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1人,首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人。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教材奖5部。2012年,学院两名教师在全国PPT大赛上分获三等奖和优秀奖,2013年学院一名教师在北京市青年基本功大赛获得二等奖。

近5年,学院教师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科规划项目、教育部科研项目、科技部软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重点项目、新闻出版总署重点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教委社科规划项目等有影响的科研项目50多项,其中1项科研成果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成果获得北京市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0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

学院建设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信息仿真实验室、工商管理情景模拟实验室、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实验室、文化产业管理实验室等,并与人民教育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一批国内知名出版印刷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学院的校外实习基地——机械工业出版社为市级校外示范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良好的条件。

院系联系方式

电话:010-60227810

传真:010-60227808

邮箱:cbcb @bigc.edu.cn

财务管理专业

本专业同时招收文史类、理工类学生,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财务管理专业是北京印刷学院的优势专业之一,设有注册会计师(CPA)和国际财务管理(ACCA)两个专业方向,2014年通过了学校A类专业评估。本专业学生就业领域宽,涵盖会计、审计、税务、金融、投资、保险、资产评估、风险管理、管理咨询等众多岗位。本专业就业前景好,工作起点较高,工作环境较好,职业上升空间大。严格的从业资格管理使得会计和财务管理职业成为社会瞩目的白领和金领职业,尤其高级会计、财务管理人才缺口巨大。因此,本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能够满足毕业生对高端职业发展的期盼。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副教授、博士13人,教师中90%具有博士学位,绝大多数教师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等985院校。教师中有国家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长城学者培养计划1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

本专业拥有性能先进、功能完善的专业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平台,机械工业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华普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中勤万信会计师事务所、中汇税务师事务所、北京用友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为校外实习基地,可以为学生的实习、实践教学提供支持。

本专业重视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和综合能力培养,金融投资协会定期聘请校外专家为学生举办金融投资知识,开展投资大赛,培养学生的投资理财能力;每年举办用友杯沙盘模拟大赛,培养学生企业经营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014年我院一支代表队获得首届北京市大学生ERP管理会计应用决策大赛第5名的好成绩;2013、2014、2015年我院学生连续在第九、十、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用友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北京市总决赛中获得四项一等奖,其中一支代表队获得本科组亚军,并且连续在2013年、2014年、2015年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三项三等奖。大学生科研计划和党员科研导师制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活动、培养研究能力的机会;志愿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社会、学以致用。

[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宽口径,厚基础”与“重实践,强能力”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满足人才市场对财务管理人才的不同需求,满足学生多元化的职业发展需要。现设有注册会计师和国际财务管理两个培养方向。注册会计师方向(CPA)与国内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项目对接,重点培养学生在会计核算、审计鉴证、资产评估、税务筹划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培养有志于从事注册会计师职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国际财务管理方向(ACCA)与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资格考试项目对接,重点培养学生在国际会计、跨国公司财务分析、资本运作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培养有志于从事国际财务管理和跨国公司财务分析、资本运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经济法、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投资学、金融学等。

[就业去向]

毕业生可以到出版社、期刊社、报社、出版发行集团等传媒企业以及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从事审计、资产评估、管理咨询等工作,还可以到银行、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财务分析、投资分析、资本运作等工作。

近三年,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就业率和签约率均位居学校各专业前列。学生就业去向为20%左右到银行等金融机构就业,20%左右到新闻出版等文化单位就业,15%左右在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中介机构就业,25%左右到政府机关以及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就业,20%左右国内外读研深造。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本专业招收理工类学生,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北京印刷学院骨干专业,该专业始建于1999年,发展至今已有16年历史,共招收学生1800多人,已毕业学生1500多人。本专业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人,硕士学位2人。

本专业现建设有校级重点实验室1个——管理信息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8个。管理信息中心建有信息系统仿真实验室、ERP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商业智能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本专业所属的企业管理和传媒经济管理2个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一方面紧跟信息技术、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发展前沿,培养学生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的基本能力,同时面向互联网与新媒体行业,开设了《数字媒体技术与内容管理》、《多媒体信息处理》、《移动信息系统开发》、《APP设计与制作》、《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一系列与互联网应用及新媒体有关的课程和实验,以突出行业特色,培养学生传媒信息管理、移动互联网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的的基本能力。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商业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对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及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人才带来了巨大的需求,本专业发展前景广阔。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应用领域,突出现代信息管理技术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新闻出版行业特色,培养系统掌握现代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系统工程等学科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具备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数据分析与应用、网站规划与设计、互联网和移动媒体数字内容编辑加工与管理及数字内容产品设计与研发等方面基本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统计学、会计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络开发技术与应用、数字媒体技术与内容管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

[就业去向]

毕业生可以到大型网站、互联网新媒体企业、新闻出版行业大型传媒集团等单位从事媒体内容资源管理、数字内容编辑与加工、数字内容产品设计与制作、移动APP设计与开发等工作;也可以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及信息系统应用与维护等工作;也可以到银行、证券公司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与数据分析等工作;还可以到外资企业从事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与管理咨询等工作。

本专业近三年来学生的就业率均在98%以上,近几年来,本专业许多优秀毕业生通过招聘或足球游戏,进入到了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中央电视台、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北京市海淀区纪委、中国工商银行等国家重要部门及新浪、腾讯、百度、联想、广联达、IBM、埃森哲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有20多位同学考取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985与211学校的研究生。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本专业同时招收文史类、理工类学生,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本专业面向出版传媒、文化旅游、会展、演艺娱乐、广告传播、动漫与数字产业等文化产业领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需要,培养具有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综合素质和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校于2007年率先开设本专业,是全国范围内最早开办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高校之一。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已经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考研深造率排名居全校前列,学生综合素质优秀。

本专业突出传媒管理和文化旅游管理特色,强化实践教学,注重研究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研究和科研工作成果转化,形成政、产、学、研、用的良性互动。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8名,讲师4名,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53.33%。我们早在2010年在国内首次提出“艺术城市”概念已经成功落地国际旅游胜地——桂林,列为自治区重大旅游项目、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人民日报》、中宣部等30多家中央和地方媒体同时宣传报道,产生了全国范围的社会影响,强劲地提升了本专业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及文化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宽阔的文化视野和现代管理意识,熟悉文化产业法规及政策,具备较强计划、决策、组织、策划、创意以及沟通表达能力,具备较强社会调研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在文化企业和事业单位及政府文化管理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创意策划、市场营销、文化贸易与交流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文化产业概论、文化资源学、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项目管理、文化市场营销学、传媒企业经营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等。

[就业去向]

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文化创意产业,如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音像制作、演艺娱乐、动漫与数字产业、网络游戏、艺术品市场、文化贸易与投资、文博、文化旅游、会展、广告传播等部门,政府文化管理部门,文化事业单位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与策划、文化贸易与交流工作,也可到其他类企业从事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目前已有五届本科生毕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居全校首位,毕业生就业进入国内外著名文化企事业单位,如故宫博物院、凤凰卫视、央视娱乐传媒有限公司;中国华录集团、中国南车集团、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时尚》杂志、人民出版社、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等。

毕业生考研深造率也位居学校前列,进入国内外顶尖大学,如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英国利兹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

市场营销(出版营销)专业

本专业同时招收文史类、理工类学生,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市场营销专业是北京印刷学院发展最早的专业之一,1994年学院设立市场营销专业,2005年成为校级骨干专业,所属的企业管理学具有硕士点授予权,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2015年本专业专任教师达到1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在85%以上。聘请了10多位具有较高理论水平或实践经验的校外兼职教师参与本专业的教学。启动了专家进课堂项目,已经实现每门专业核心课和专业特色课均能有行业专家走进我们的课堂,给学生鲜活的案例和最新的行业动态。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统计学、生产与运作管理、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出版社经营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出版社营销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

[就业去向]

本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到新闻出版行业大型传媒集团、出版社、报社、杂志社、新华书店、大型网站或国家大型骨干印刷企业(如北京印钞厂)等从事营销策划、图书发行、客户管理、出版印制、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版权与版权贸易等相关工作;也可以到银行、证券公司及企事业单位或外资企业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等相关工作。

本专业是北京印刷学院发展最早的专业之一,现已有19届毕业生,累计毕业生人数已超1900人。毕业生就业面广,社会需求旺盛。2000年左右的毕业生现大多已成为各大出版集团或出版社的发行部、出版部或市场部主任,有的已经成为出版社的副社长或书店总经理等。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就业率一直高于95%,近几年就业率更是高达100%。近几年,毕业生选择进入出版行业内就业,薪水均为10-20万年薪。

物流管理专业

本专业招收理工类学生,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物流管理专业是近年来为支持社会经济生活、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而开设的热门专业,是北京市重点支持发展的专业之一。在北京市“双培计划虚拟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支持下,组建了一只由北京印刷学院优秀中青年教师和北京交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资深专家学者组成的师资队伍,在编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或为在读博士)或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师资力量雄厚。

物流管理专业在北京市“双培计划新兴专业建设”项目支持下,建立了性能先进、功能完善的专业实验室,其中的软硬件设备均体现了我校物流管理专业以仿真模拟、大数据分析为手段的物流方案优化配置这一专业特色;同时物流管理专业还拥有中航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机械工业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一批知名企业为校外实习基地,可以为学生的实习、实践教学提供有力支持。此外,首都第二国际机场选址大兴也为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提供了区位优势。可以预期,我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将在逐步形成服务出版、依托空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专业特色。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掌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系统分析、设计、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物流运作,熟悉新闻出版业物流业务与管理特点,能在企业、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从事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物流系统优化及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

管理运筹学、物流学、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物流经济学、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物流企业数据分析与挖掘、物流信息系统、出版物流管理、空港物流等。

[就业去向]

毕业生可以到出版传媒企业、印刷企业、物流企业、工商企业、货代公司、配送中心、港口、货物集散中心和物流基地(园区)、物流管理咨询公司及相关行政、事业单位等从事采购、仓储、包装、配送、运输、规划等物流业务运作管理、物流服务咨询与策划、供应链管理以及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工作。特别是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成投入使用后,机场空港物流将成为本专业毕业生的重要特色就业去向。

设计艺术学院

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于1989年开始设计艺术教育,是全国率先开展数字艺术设计教育的院校之一, 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13所参照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招生的高校之一。目前,学院拥有设计学、美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艺术专业硕士授权点,视觉传达、数字媒体艺术、绘画、动画、摄影五个本科专业。本科、研究生在校人数共计1800多名。

学院数字艺术与创新设计教学实验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多媒体艺术设计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设计艺术学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数字媒体艺术中心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数字艺术设计创新实践基地为北京市市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并拥有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动漫创作及人才培训中心”,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艺术创作研究室”,人民教育电子出版社教学研究室,美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以及国内首个数字版权保护中心。设计艺术学院现有教职工人员90名,已建成了学历、年龄、职称结构不断优化的人才队伍,多名教师获得“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中国新媒体教育领军人物”、“北京市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等称号。

学院坚持特色发展,以特色学科专业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学院在多年的教育过程中,坚持改革与创新,结合时代特征、产业发展和学校学科特点,确立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一定的科学技术素质和新媒体文化传播及艺术设计与创作能力的高等艺术创新人才的教育理念,建立了“艺术与出版传媒相结合”、“艺术与印刷相结合”、“艺术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并形成了鲜明的学科专业特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教学成果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次、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次,北京市精品教材1项;理论专著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包装设计作品获德国红点“至尊奖”;多媒体艺术设计作品分别获“第九、十四届国际莫比斯多媒体光盘大奖赛”全场大奖及第一、二、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品牌设计作品获国际商标双年展金奖;书籍设计获“第十二届国家图书奖”、“中国包装之星”金奖;包装设计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银奖;国画获“孙中山与华侨国际美术巡回展”金奖,版画获“第十一届全国版画展”金奖,动画片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近三年,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教委等研究课题60余项。

学校积极服务社会,先后承担了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景观、标识、纪念币、国庆60周年“台湾彩车”、APEC会议中心大型水墨动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环卫车“金耀蓝”色彩、全国智力运动会会徽、中国印刷博物馆虚拟博物馆等重大设计任务。吉祥物设计作品“砳砳”被选为2014年南京青奥会吉祥物,吉祥物设计作品“蓝嘟嘟”被选为青海湖吉祥物。近三年,学院学生作品参加国内外艺术专业竞赛,共获得奖项500余项,其中包括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一等奖、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时报金犊奖金奖等奖项,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岚清、刘淇、王岐山等考察学校时,对学校艺术教育给予高度评价。

院系联系方式

电话:010-60261131

传真:010-60261132

邮箱:art@bigc.edu.cn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本专业是北京市特色专业,同时招收文史类、理工类学生,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打破了传统艺术教育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的格局,提出了“以艺术设计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艺术设计技能教育为重点,以艺术设计行业发展为导向,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改革思路,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以加强课程教学基础条件为保障,构建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于一体、清晰合理、逻辑性强的课程群,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本专业面向国家新闻出版、文化传媒等领域,下设书籍设计、包装设计、品牌与广告设计、展示设计等四个专业方向。专业教学注重现代设计的概念、思维、表现与本土文化精神的有机结合,强调在学习国际先进设计理念与实践经验的同时,培养活跃的创造性思维与具备文化个性的专业拓展能力,强调艺术、科技、商业、现代文化与设计的融合。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已形成一支以教授为核心,以副教授为支撑,以讲师为骨干,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的教学、科研团队。在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十几年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不断进行教育改革与创新,在国内艺术教育中已形成了较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较完善的特色专业教学体系,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设计人才。2009年该专业被评为北京市特色建设专业。艺术设计作品多次在国内重大赛事活动中获得诸多等级奖项,教师、学生设计的标志、纪念币被“第七届世界印刷大会”、“中国奥组委教育委员会”、“中国奥组委纪念币发行委员会”采用。学生的设计作品在“德国红点设计大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全球吉庆生肖设计大赛”、“汉仪字体设计大赛”等国内外赛事中获得百余项奖,显示了该专业的专业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熟悉出版、包装、广告及展示等相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状况,具备较强的艺术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出版、传媒等领域从事艺术设计实践、研究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字体设计、图形设计、版面设计、标志设计、广告设计与应用、电子出版物设计、书籍设计、包装设计、视觉形象系统设计、展览策划等。

[就业去向]

毕业生能在出版、包装、广告、展览展示领域及企事业从事出版物、包装、广告、企业形象设计及展览展示设计工作。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本专业同时招收文史类、理工类学生,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数字媒体艺术是信息科学和文化艺术相互交叉与融合的综合学科门类,专业将媒体设计与传播方式、交互技术相结合,课程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具有扎实的视觉设计、媒体设计、交互设计能力,掌握跨平台交互产品设计的流程、原理和方法,具备从事数字媒体创意设计及交互产品设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良好的合作沟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自1996年开始数字媒体艺术教育至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不断拓展设计、交互、传播三者有机结合的主导教学改革思想,下设多媒体艺术设计、互联网产品设计二个专业方向。从学生就业情况来看,毕业生受到国内众多传媒单位的青睐,出现了学生供不应求的情况。目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团队在教学和科研中勇于创新,“多媒体艺术设计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数字媒体艺术学术团队”为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师生积极参与国内外知名的设计大赛和学术交流,共同创作的多媒体艺术作品获得了国内外众多设计奖项。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数字传媒、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相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状况,具备较强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大众传媒、公共信息、网络信息等领域从事设计与制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构成艺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字媒体创意思维动画设计、多媒体编创艺术、信息设计、用户研究与体验策略、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界面设计、服务设计、交互产品设计等。

[就业去向]

毕业生能在互联网、影视传媒、数字出版、广告、娱乐游戏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与交互产品的策划、设计、运营推广、管理以及服务创新等工作。

绘画专业

本专业同时招收文史类、理工类学生,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绘画专业成立于2003年,并在全国率先提出将绘画与出版传媒相结合,创立了为出版传媒服务具有创新模式的新型专业方向——数字绘画艺术、出版绘画艺术专业方向。教育模式定为“具备文学、少儿、商业、科普、摄影等传统出版物创作插图的素质和能力,同时具备数字绘画、卡通、漫画(绘本)出版物的脚本编写、卡通人物造型与场景设计的素质和能力”,强调文化、科技、艺术的结合,开辟了绘画专业教育的一条新路。

绘画专业目前有专业教师22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0名,硕士生导师4名,两名教师分别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与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多名教师的中国画、油画、插图、版画作品入选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美术展并获奖,获国际、国内艺术大展(赛)各类奖项100余项,出版专著、编著50余册,在国内CSSCI检索、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

学生作品在“韩国第20届新美术造型大展”“绚丽年华”第六届全国高校美育成果展评、首届中国国际大学生设计双年展、全国大学生未来之星艺术设计大赛、第八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览获得金奖、银奖等奖项。在实践教学方面努力搭建产学研平台,近几年为中国青年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青岛出版集团等绘制了大量的插图作品。2011年、2013年成功承办了首届、第二届《人•插图•生活 首届全国高校插图艺术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极大提升了我校绘画专业在全国艺术高校中的影响力。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强的绘画创作能力和艺术创新精神,能在出版、印刷、及相关文化、传媒等部门从事绘画艺术创作、编创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素描、色彩、艺术史、数字设计软件应用、数字绘画技术、综合材料与应用、卡通表现技法、插图创作、数字人物绘画、数字绘画创作等。

[就业去向]

毕业生能在新闻出版、影视传媒、教育机构、网络公司等单位从事书刊插图创作和漫画、连环画编创、美术教育以及在文化艺术事业从事现代视觉艺术创作。

动画专业

本专业同时招收文史类、理工类学生,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动画专业成立于2005年,包括动画艺术、游戏设计二个专业方向。现已成为北京影视动画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连环漫画峰会理事单位、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动漫游戏文化委员会理事单位、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动漫创作及人才培训中心”。

动画专业是设计艺术学院唯一有大学生委培计划、双培计划的专业,在中国传媒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就读3年;与英国知山大学的互访为同学们提供了国际交流活动;学生作品有机会参加在日本、韩国、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举办的世界漫画家大会,提供了与世界著名漫画大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中国学院奖”;“中国漫画奖”;“大学生杯”动漫大赛;安全生产“五五”普法宣传品创作大赛;中英动漫大赛也为本科生拓展研究能力、展示创新水平搭建了绚烂的舞台。

动画专业已形成一支以教授为核心,以副教授为支撑,以讲师为骨干,以兼职教授为补充的教学团队。教师均毕业于国内外著名高校,学科、职称、年龄等结构合理。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聘请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孙立军教授、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吴冠英教授、北京大学王强教授为兼职教授,并聘请业内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组担任教学团队的实践教学指导。动画专业教师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荣获“中国动漫游戏专业教学贡献奖”;“中国动漫游戏专业十佳培养模式创新奖”;“中国动漫游戏专业个人教学贡献奖”;“中国动漫游戏教育名师奖”;“优秀指导教师”奖等称号。

动画作品荣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二届动漫奖”入围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加拿大“国际电影节”动画类优秀奖;美国“檀香山电影奖”动画类银华冠奖;澳大利亚“COLORTAPE国际电影节”动画类最佳导演奖、最佳特效奖;美国“加州国际动画节”最佳三维动画片奖等国内外奖项。《千里江山图》水墨动画长卷亮相北京APEC国际会议中心。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和服务于新闻出版、动画及相关传媒领域,以数字技术为手段,以传统文化为内容、以数字传播为应用,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服务为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强的专业创作能力和艺术创新精神,能在影视等传媒领域从事动画、游戏的编创、教学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素描、色彩、图形图像软件基础、视听语言、动画造型设计、动画剧本创作、中外电影史、游戏角色设计、游戏概念设计、游戏关卡设计等。

[就业去向]

毕业生能在影视、网络信息产业、游戏产业从事影视、动画、漫画、游戏编创等。

摄影专业

本专业同时招收文史类、理工类学生,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在信息时代,影像信息需求的高速发展使社会各个领域都需要大量的影像创作及生产人才,摄影教育也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本专业面向各类商业及艺术创作领域,强调影像和设计、新媒体的学科交叉。两个专业方向的特色分别是摄影图像及高品质影像制作和影视后期、特效制作。

本专业拥有国内知名的摄影艺术家和新媒体教育领军人物和一批优秀、精干的专业教师。拥有600平米的影棚和影像编辑、特效制作实验室,配套有大批专业摄影及影视拍摄相关设备。能够满足高水平的摄影及影视专业教学及实践要求。

学生作品先后多次获得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优秀奖、中国学院奖一等奖、全国高校摄影艺术作品展一等奖、平遥国际摄影节‘新锐摄影师奖 ’、“全国青年摄影大展优秀奖”等重要奖项。师生作品多次受邀参加中国摄影艺术节、北京798艺术区、中国平遥国际摄影节等大型展览和在画廊举办的专门展览,作品被多家国内外机构收藏。师生创作活动及成果先后在国内外数十家媒体上进行了报道,为学生展示、发挥创作及研究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摄影专业十分重视国际交流,与欧美国家的多所大学均有国际合作及学术交流,近年来不断加强教师、学生间的互访交流,多人到国外深造。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广泛的文化、艺术修养和艺术理论知识,熟悉数字出版、数字传媒及相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状况,系统掌握摄影专业、计算机影像编辑技术及媒体应用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扎实的影像拍摄及编辑处理能力和较强的创新精神,能够在各类出版及媒体机构、广告公司、影视公司等文化创意产业从事策划、摄影及影视创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

摄影技术、摄影造型、数字摄影、媒体影像创意、广告摄影、大画幅摄影、影视摄影、影视后期合成、影视特效制作、影视短片创作等。

[就业去向]

毕业生能在出版社、新闻媒体及摄影机构、网络公司、广告公司、影视公司等单位从事影像创作、策划及编辑处理工作。

出国留学项目

我校坚持开门办学,大力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日本、瑞典等14个国家的50余所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签订了本科、研究生以及本科与研究生联合培养、共同授予学位的协议,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好的国际教育发展平台。

·X+Y 联合培养项目

项目名称 合作院校 合作模式 学费 培养专业
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本硕培养项目 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 2+2(本科) 2+2+2(本硕) 16000 澳元/年 计算机、国际文化、软件工程、商务科技、信息工程、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商学、旅游管理、动画、艺术设计、市场营销
美国佩斯大学出版专业硕士项目 美国佩斯大学 4+1 (本硕连读) 11844美元 出版专业
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本硕培养项目 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 2+2、3+1 (本科) 4+1(本硕) 9690英镑/本科 10350英镑/硕士 编辑出版学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传播学专业、广告学专业、英语专业
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本硕培养项目 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 2+2、3+1、3+1+1 商科专业 9300英镑/年
文理科专业 10925英镑/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财务管理、英语、艺术设计、绘画、动画、市场营销
加州州立大学奇科分校MBA硕士项目 加州州立大学 3+2(本硕) 10170 美元(本科) 6102美元(硕士) 大三,大四(非艺术类专业)在校注册生
中德联合培养硕士生项目 教育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4+3(本硕) 住宿费180~300欧元德语培训:4600欧元免学费 大四在校生(非艺术专业)
中美121项目 美国27所公立院校 1+2+1/2+2 大一学生,大二学生,详细内容请参见中美121宣传页
注:以上学费均为往年学费标准,请以当年合作院校通知为准。

交换生项目

项目名称 申请条件 交流时间 相关费用 备注
日本千叶大学交换生项目 二年级以上本科生(含二年级)和研究生 1学期/1学年 住宿:留学生宿舍租金为19000日元,入住时需一次性缴纳15000日元;生活费:60000-70000日元 此项目免收学费,国际旅费、生活费、住宿费及保险等费用自理
YES 国际青年交流生项目 二年级以上本科生 1学年 按照美方合作院校通知 本科生可申请美国11 所公立院校进行为期一学年的学习,研究生可申请美国5 所公立院校进行为期一学年的学习,所修学分可转换并记入其在我校的学籍档案。
瑞典林雪平大学交换生项目 在读二年级及以上本科生 1学期 按合作院校通知 此项目免收学费,其他费用自理;所修学分可转换并记入其在我校的学籍档案。
台湾世新大学 在校本科生或研究生 1学期 学费:每学期新台币 60,000元整;住宿费:每学期新台币40,000元整 所修学分课转换并记入其在我校的学籍档案
台湾树德科技大学 在校本科生或研究生 1学期 按合作院校通知 所修学分课转换并记入其在我校的学籍档案

·近年短期出国(出境)交流项目

合作院校 交流国家 交流时间 人数 交流内容
萨福克大学 美国 暑期(21天) 30 进行语言技能短期培训,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热情,逐渐知晓国际法则,开拓国际视野、了解西方文化,增强英语交际能力
知山大学 英国 暑期(2~3周) 20-30 北京印刷学院与知山大学举办的国际联合设计工作坊
阿伯泰邓迪大学 英国 暑期(2~3周) 30 语言,文化,生活方式交流
怀俄明大学 美国 暑期(21天) 20-30 跨文化交流交际课程,计入学分档案
剑桥学术体验课程项目 英国 暑期(2周) 30人 语言,文化,学术体验
台湾艺术大学   12天 20 专业、文化交流,计入学分档案
台湾景文科技大学   12天 20 专业、文化交流,计入学分档案

·121中美联合培养国际班项目

《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是(教育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CEAIE)、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CCIEE,以下简称中教国际)和美国州立大学与学院协会(AASCU,以下简称美国州立协会)共同合作与管理的新型中美高等教育双向交流与合作项目,现已成为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框架下的项目之一。中教国际和美国州立协会选择中国和美国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公立)作为该计划的成员单位,具体承担教学任务,截至2015年9月,有132所中美大学参加项目(其中:中方大学110所,美方大学27所)。

在共享《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美方院校资源的基础上,我校自2014年首个“中美联合培养国际班国际(管理类)”设立招生,学生和家长反映良好,为了进一步提高在校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和专业水平,2015年共设立了“中美联合培养国际班(管理类)”、“中美联合培养国际班(艺术类)”两个联合培养项目,2016年国际教育学院将再次设立“中美联合培养国际班(新闻传播类)”,国际班主要模式是第一学年学生在我校学习,部分课程由美方合作大学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第二学年学生赴美进行第二、三学年的学习,第四学年返回我校学习。学生所选美方专业须和本人在我校专业相同或相近,学生可在四年内同时获得中美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

录取方式:个人申请、学院推荐、英语水平测试择优选拔。

开班时间:与高考大类招生的学生同期开班授课。

培养方式:

1.艺术类国际班(人数 20人,仅限艺术类学生)

2.经管类国际班(人数20人,非艺术类学生)

3.新闻传播类国际班(人数20人,非艺术类学生)

注:经管学院/新闻出版学院的大一新生可申请报名直接进入“中美联合培养国际班”学习。非经管类/新闻传播类学生参加国际班,入学后需按照学校转专业的相关规定提出申请,统一转入经管学院、新闻出版学院,进入国际班。设计艺术类国际班仅招收艺术类学生。

详细内容请咨询

联系电话:60261002

联系人: 张老师 国际教育学院合作项目办公室

电子信箱:zhangximan@bigc.edu.cn

校园文化

北京印刷学院作为植根于印刷出版等文化领域的特色院校,一方面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而特色也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另一方面,学校作为传承千年中华文明、开启数字时代新媒体产业的高等教育场所,具有浓厚的文化性,多年来的办学实践,汇聚了学校鲜明的办学传统。

1.科技学术活动。“大学生科技节”是学校科技学术活动的重心,自2003 年起,由学校团委组织,面向全体在校生,围绕科技创新、科普宣传和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等开展一系列活动,每年5 月上旬启动,历时1 个月,包括展演展示类、竞赛评选类、报告座谈类、主题实践类等。通过我校大学科技园和“YBC( 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北京印刷学院服务站”平台的搭建,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能。学校每年设立30 万元“大学生研究计划基金”,用于支持学生课外科研项目,每年支持400 余人次200 余个项目,通过开展科研活动,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近三年来, 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北京市大学生创意集市、首都大学生科技创新博览会和“首都高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国家、市级各类竞赛中获奖达400 余人次。

2.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 “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作为文化艺术活动的重心,每年举办一次,10 月初启动,11 月中旬结束,历时1 个半月,面向全体在校生,围绕艺术展演、艺术知识普及、校园文化建设、学生人文修养和审美能力提升等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艺术竞赛类、艺术展示类、报告讲座类、主题实践类等活动。在校园内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社团文化季”、“安全文化季”等重点活动,邀请“北京市交响乐团”来校演出,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内涵。

3.实践教育活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假期集中实践活动和日常社会实践活动,其中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重点,每年采取项目化的运作方式——即由学生申报社会实践项目,学院审批,给予资金支持,全程进行跟踪、督导。学校每年提供约20万左右的资金支持,组织1000 余人次上百支团队赴全国各地开展“走向企业,与行业同行”、“寻访校友足迹,寻找人生坐标”、“中国梦,青年行”等主题实践活动。围绕每年的重大主题,学校还开展了许多志愿服务活动,如国庆60 周年群众联欢志愿服务活动、世界包装大会志愿服务活动、园博会志愿服务、国际印刷技术展服务、北京全民健身体育节开幕式等。日常则重点开展社区服务、义务支教、环境保护、爱心助残、公益宣传等实践活动。近三年,有5名志愿者获得市级表彰、1名获得国家级表彰,20 多支实践团队被评为“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30 多篇社会实践成果被评委“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学校连续9 年荣获“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

4.思想教育活动。学校按照“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的原则,先后成立了“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勤工助学服务中心”等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服务机构,开展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勤工助学等方面的服务;打造了“校长有约”、“与青年导师共青春”、“青春榜样主题宣讲会”、“5·25 心理文化节”、“印刷人生”、“学生党支部建设论坛”、“校友讲坛”、“红帆”等一批品牌活动,开展各类主题教育;编辑出版了《路在脚下》、《心语阳光》、《我思我在》、《青春榜样》等一批思想政治教育刊物,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通过开展思想教育和服务活动,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心理素质得到了提升,尤其是通过开展“入学心理普查、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行“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等,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我校近年来没有因心理问题发生恶性事件。

5.学生组织活动。我校学生组织主要包括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全校性的学生组织有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广播台、大学生艺术团和以男左女右话剧团、求职学会、大学生志愿者协会为代表的33 个校级学生社团,另外各学院还有学生会、学生社团21 个,各类学生组织成员累计达4,500 余人次。学生组织作为校园文化的主力军,逐步打造了“模拟招聘大赛”、“心理课堂”、“英语文化节”、“社团文化季”等品牌活动,涌现出了心理协会、求职协会、红十字协会等一批“首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学生组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锻炼和提高了其成员的综合能力。

6.学校有一批在首都高校、印刷行业有一定影响的校园媒体,如《北印青年》、《印迹》、《学生工作》、《北京印刷学院报》等平面媒体,“数字印院”和“InRadio”等网络媒体、有声媒体,其运做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来具体操作,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舞台。近三年,学生在“国际莫比斯大奖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首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国际、国家、市级等赛事中获奖60 余项。

助学体系

学校构建了“奖、勤、助、补、免”的助学体系,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确保每一位学生不会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1.开辟“绿色通道”。学校在新生报到现场设立“绿色通道”,现场为因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学费的新生办理入学相关手续。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需提供的材料包括:村、乡两级政府开具的贫困证明、本人对家庭经济状况的说明、《北京印刷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北京印刷学院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2.开展“勤工助学”。学校设立校内勤工助学固定、临时两种岗位,固定岗位由部分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同学参与岗位义务服务,主要从事各职能处室日常辅助性工作。参与临时性岗位工作的同学,可获得相应报酬。

3.办理“助学贷款”。学校积极协助银行为经济困难学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通过在学校办理国家助学贷款解决学习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国家助学贷款限额每人每学年最高不超过8000 元,在校期间由国家全部贴息,贷款毕业生毕业后按季度偿还贷款利息,合同期限到期一次性偿还本金。

4.实行“学费减免”。学校按照国家规定从学费收入中提取足额比例的经费,用于经济特别困难学费减免。学费减免的标准分全免、半免、免三分之一,新生除孤儿外原则上不予减免。

5.发放临时特困补助。临时特困补助分为入学补助、突发事件补助、春节交通补助等。补助金额300-2000元不等。

6.发放“奖学金”。奖学金主要包括“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北京印刷学院“校级奖学金”和“企业奖学金”等。校长奖学金为每人每年10000元,国家奖学金为每人每年8000 元,国家励志奖学金为每人每年5000 元,北京印刷学院校级奖学金为每人每年1000-5000 元。企业奖学金每人每年1000-12000元。

7.发放北京市国家助学金。北京市国家助学金分为两等,一等助学金标准为每人每月450元。二等助学金标准为每人每月230 元。北京市国家助学金按照10个月发放,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均可申请。

8.其他资助。学校积极落实北京市资助中心下拨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费伙食补贴,饮用水、洗澡、电话补贴,同时积极完成基金会对学生的各项资助。

热点问题

1.办学性质

北京印刷学院隶属于北京市,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现有在校学生近8000人。学校被网友评为中国内地最具人文气质的五所热门大学之一,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实力突出、专业特色明显,在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我校设计学、新闻传播学等一级学科,名列全国前十名。

2.提档比例

学校提档比例一般不高于105%,进档考生符合录取条件,不退档。

3.政策性加分情况

学校在提阅考生档案时,承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于特殊考生的加分政策,提档和安排专业时均计入总分。

4.特色专业及新增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编辑出版学、印刷工程,北京市特色专业:包装工程、视觉传达设计。

2016年新增物流工程专业。

5.实验班情况

为落实教育部卓越工程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我校开设印刷工程(毕昇班)、机械工程(卓越班)。毕昇班、卓越班学生从新生中进行选拔。

此外,为提高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开设编辑出版学(韬奋班)。韬奋班学生从新生中进行选拔。

在重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学校进一步加大和国外知名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开设中美联合培养国际班(经管类、新闻传播类、艺术类),采取“1+2+1”的培养模式,学生可在四年内同时获得中美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

6.学费情况

学校各招生专业学费严格按照教育部及北京市有关部门学费标准相关规定执行。本科:文史类4200元/学年,理工类4600元/学年,艺术类10000元/学年。

7.专业之间级差

学校的专业之间没有级差,对于进档范围内考生,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考生专业,建议考生按照自己的喜好顺序填报专业。

8.入学后转专业

学生在校期间可有两次转专业机会,原则上应在第二学期或第四学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申请。

9.身体特殊要求

根据专业要求,色盲、色弱考生不能报考我校除管理类、计算机类、物流类、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外的所有专业。

10.毕业生去向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是“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就业中心”。毕业生主要去向包括“出国、升学、就业”三类,学校已与美国、英国、德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的大学、科研机构建立校际联系与交流,国际教育学院会为学生去与学校签订协议的国外高校深造或交流提供服务;学校现有新闻传播学、科学技术史、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号与通信工程、美术学、设计学7个学术型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出版、艺术硕士、会计、电子与通信工程、新闻与传播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学生可以报考学校研究生也可以报考其他学校的研究生,近年均有10% 左右的学生考取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为新闻出版行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学校就业指导中心通过开展全程化的就业教育、就业咨询、举办校园双选会等为学生就业提供周到服务,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 左右,名列首都高校前列。

中国足彩网信息请查看2024年北京市高考招生录取
易贤网手机网站地址:北京印刷学院2016年报考指南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易贤网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足球游戏_中国足彩网¥体育资讯$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hfpxwx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易贤网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