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作为农村市场传统的金融机构,要想在机构改制和重组的浪潮中发展、壮大自身,必须把握农村市场的新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信贷产品,在其他金融机构还未大批进入农村市场时,真正占领农村市场,这关系到农信社未来的发展方向、战略选择。
一、当前农村市场信贷需求新趋势
据对某县联社辖内客户信贷需求情况调查显示,种植大户共45200户,17400户有贷款需求,目前支持7450户,满足率为42%;养殖大户共18280户,4780户有贷款需求,支持1210户,满足率为25%;经营大户共528户,385户有贷款需求,支持43户,满足率为11%;中小企业共455户,220户有贷款需求,目前支持66户,满足率为30%。这说明农村市场有巨大的信贷需求,而农村金融供给却不足,严重制约了“三农”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除传统的小额农贷等需求外,出现了新的信贷需求。
(一)大额耐用消费品需求增大。大额耐用消费品主要是汽车、工程机械车、农用机具、摩托车、三轮车、家用电器等单价在2000元以上,且正常使用寿命在2年以上,用于生产经营和生活的耐用消费品。目前,国家取消农业税费,实施各种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村特困人员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惠农措施,对农民增收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更使得大量土地闲置,导致生产领域的资金需求下降,而消费领域的需求逐步增大。农村市场的信贷需求已从生产领域扩大到消费领域,从温饱型需求转向小康型需求。上述耐用消费品对资金需求量较大,但是农信社受农村抵质押的缺失影响,却没有相应的信贷产品支持,导致农民只好通过非金融途径进行融资,农信社也丧失了这部分潜在客户。
(二)农村固定投资需求增大。由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资金需求由季节性需求向常年性需求转变。加工业、养殖业、大棚种植、农村个体工商业等迅速发展,农民的生产经营已从“半年辛苦半年闲”转为“常年经营,周而复始”,资金需求额度也逐步增大。
(三)高科技信贷产品需求增大。目前农信社高科技信贷产品主要有:转账电话、POS机、ATM机等,网上银行大多没有开通。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民对这些产品的需求逐步增大。高科技产品的拓展和普及不但极大地方便农民,而且可以带动农信社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尤其是网上银行的研发运行亟待拓展农村市场,将会刺激农村经济的发展,活跃农村市场,进而带动农信社各项业务发展。
二、对策与建议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中央连续七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三农”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作为直接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农信社要切实抢抓机遇,真正把服务“三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一)解放思想,积极作为。一是要将基层农信社打造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向上凝聚力的团队,充分发挥信用社主任的模范带头作用,以积极、昂扬的心态进行工作;二是要消除对农民的“惧贷”情绪,改变过去“重大额、轻小额”的经营思想,眼睛向下,着力抓小,全力支农支小;三是要胆大心细人干净,只要贷户有良好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在把握风险的前提下,大胆地、尽职地发展业务,假如今后出现风险,也可以受到尽职免责的保护。
(二)转变观念,便民服务。基层农信社信贷人员要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改变等客上门的陋习,主动营销,贴近“三农”服务,实行送贷下乡,上门送贷,深入农村社区,跑田间地头、进农家小院,为农户建立经济档案,发放贷款。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尽量简化贷款手续,减少贷款审批环节,对贷款调查、审查、审批等各个环节实行限时服务,“阳光”操作,提高办贷效率和农户贷款的积极性,实行申贷“零费用”制,让农户在农信社的整个贷款手续过程中就像存取款一样方便。
(三)创新产品,因类施策。农信社应针对农民的资金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信贷产品,加强金融创新。一是针对农村市场上借款户特有的需求,可以一户一品,开发专门适用于其单户的信贷产品;二是针对农民直补资金较多的乡镇农信社,可以尝试以农民直补资金作为担保,向农民提供信贷支持,这类贷款期限可以适当延长,其实质是由国家信用为农民贷款提供担保;三是针对某些青年较多的乡镇,尝试与团委联合开发小额青年创业贷款,由相应的基层团委统计乡镇的青年需求,向农信社推荐品德素质较高的青年,由农信社进行对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