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2015年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应届毕业生开展毕业季花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8%的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季的花费超过4000元,有2%的毕业生花费超过1万元,消费在2000元以内的毕业生仅有10%。
当下许多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毕业只有一次,青春没有重播”的心理。在这种观念的推动下,原本简单的毕业活动被赋予了各种高大上名头,背后隐藏的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媒体评价这是大学生的一种“任性”,你怎么看?
【解析】
在毕业季,抓住校园里最后的时光,留住开心的回忆。但是,作为学生,在经济还没独立的情况下,选择高消费特别是动辄几千甚至上万元的花销,显得有违毕业消费的初衷,更与践行勤俭节约的美德精神相违背。
毕业消费的逐渐上涨的原因有两方面:
一方面,从学生角度来讲,有人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宽裕,能够承受得起这样的消费;有的毕业消费的钱来源于奖学金、社会实践得来的收入等,用于“毕业季”的消费无可厚非;
另一方面,从学校角度来讲,这样高消费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风气,一些同学认为不能在校园的毕业这一站落后,产生盲目攀比消费的心理。事实上,除了必要的消费需求外,如果超出了消费能力,不但会给家里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更与大学生良好形象的树立、优秀品格的涵养、过硬素质的锤炼背道而驰。
【具体措施】
第一,学校在毕业季应该站好最后一班岗,可以在毕业季来临之时,在学校里张贴一些标语、拉一些横幅,引导学生理性消费;
第二,班干部、宿舍长可以多组织一些有意义、消费合理的活动,让个人消费控制在大家能承受的范围以内;
第三,学生自己要有自律意识,除了参加毕业活动之外,还是应该把心思放在未来长远的规划上,不要顾此失彼。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