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游戏_中国足彩网¥体育资讯$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河南科技大学自命题联考科目考试大纲
来源:河南科技大学 阅读:1337 次 日期:2016-09-29 10:29:06
温馨提示:易贤网小编为您整理了“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河南科技大学自命题联考科目考试大纲”,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目 录

647生物化学(自命题)……………………..…..….1

701数学(农)(自命题)…………………….…..…5

702化学(农)(自命题)……………………..……11

704西医综合★…………………………………..…..20

870植物生理学★………………………………..…..33

889动物生理学(自命题)…………………………42

说明:科目名称后面加★的科目虽然没有写“自命题”字样,同样为我校自命题科目。

647生物化学(自命题)

I 考试性质

生物化学是为我校招收农学、医学、理学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各专业硕士学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相关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 考查目标

1. 了解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发展简史,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有关的基本概念、理论以及实验原理和方法。

2. 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正确认识生命现象的生物化学本质和规律,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I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5小题,每题3分 共15分

单项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实验题1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IV 考查范围

一、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蛋白质的概念与生物学意义

(二)氨基酸

1. 根据R基团极性对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进行分类

2. 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三字符缩写

(三)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 肽的概念及理化性质

2.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3. 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三级结构、四级结构)

4.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四)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1. 蛋白质的变性、沉淀与凝固

2. 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及等电点

3. 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4. 蛋白质的紫外吸收特征

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一) 核酸的种类和组成单位

(二) 核酸的分子结构

1. DNA的分子结构: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高级结构

2. RNA的分子结构:tRNA的结构、mRNA的结构、rRNA的结构

(三) 核酸的理化性质

1. 核酸的一般性质

2. 核酸的紫外吸收特征

3. 核酸的变性及复性

二、酶

(一)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特点

(二)酶的分子组成(单纯酶、结合酶的分子组成)

(三)酶的作用机制

1. 酶的活性中心

2. 酶作用的(特异性)专一性和高效性机制

(四)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Km值的定义

(五)别构酶和共价修饰酶,

(六)同工酶,酶原及酶原的激活

(七)维生素和辅酶

三、糖类代谢

(一)生物体内的糖类与生物学功能

(二)糖的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及其调节(定义、主要反应步骤、关键酶,能量计算及意义)

(三)磷酸戊糖途径(定义、主要反应、关键酶、意义)

(四)糖异生及其调节

四、生物氧化

(一)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

(二)电子传递链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三)氧化磷酸化与底物水平磷酸化

1. 氧化磷酸化的概念

2. 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和机制

(四)线粒体穿梭系统

(五)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五、脂质代谢

(一)生物体内的脂质

(二)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

1. 脂肪动员

2. 甘油的降解和转化

3. 脂肪酸的?-氧化分解,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三)三酰甘油的生物合成

(四)甘油磷脂代谢

(五)胆固醇的生物合成

六、氨基酸和核苷酸的代谢

(一) 氨基酸的代谢

1.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2. 氨和?-酮酸的代谢

(二) 核苷酸的代谢

1. 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2. 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七、DNA的生物合成

(一)中心法则

(二)DNA的生物合成

1. 原核生物DNA的复制

2. 原核与真核生物DNA复制的差异

3. 逆转录

4. DNA的损伤与修复

八、RNA的生物合成

(一)RNA的转录

(二)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转录起始的差异

(三)真核生物转录后的加工

九、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一)遗传密码

(二)多肽链的合成体系

(三)原核生物多肽链生物合成的过程

(四)原核与真核生物多肽链合成的差异

(五)肽链合成后的折叠、加工与转运

701数学(农)(自命题)

I. 考试性质

联考数学是为河南科技大学招收农学门类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跨学科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农学门类各专业硕士学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相关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学科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 考查目标

农学门类数学考试涵盖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公共基础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具备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I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高等数学80%

线性代数20%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填空题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解答题(包括证明题)9小题,共94分

IV. 考查内容

高等数学

一、函数、极限、连续

考试内容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 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复合函数、反函数、分段函数和隐函数 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初等函数函数关系的建立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 函数的左极限和右极限 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其关系 无穷小量的性质及无穷小量的比较 极限的四则运算 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单调有界准则和夹逼准则两个重要极限:

函数连续的概念 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考试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会建立几何方面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

2.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5. 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包括左极限和右极限)的概念.

6.了解极限的性质与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7.理解无穷小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方法,了解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其与无穷小量的关系.

8.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断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9.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处理一些简单问题.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考试内容

导数和微分的概念 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 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 复合函数和隐函数的微分法 高阶导数 微分中值定理 洛必达(L’Hospital)法则 函数单调性的判别 函数的极值 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拐点及渐近线 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考试要求

1. 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

2. 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及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掌握隐函数的求导方法和对数求导法.

3. 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掌握二阶导数的求法.

4. 了解微分的概念以及导数与微分之间的关系,会求函数的微分.

5. 理解罗尔(Rolle)定理和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掌握这两个定理的简单应用.

6. 熟练掌握洛必达法则求极限的方法,在重点掌握好 、 型求极限的基础上,还要会求 、 、 、 、 型未定式的极限.

7. 掌握函数单调性的判别方法,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掌握函数极值(无条件极值、条件极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简单应用.

8. 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注:在区间 内,设函数 具有二阶导数.当 时, 的图形是凹的;当 时, 的图形是凸的],会求函数图形的拐点和渐近线(水平、铅直渐近线).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考试内容

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 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 基本积分公式 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积分中值定理 积分上限的函数与其导数 牛顿—莱布尼茨(Newton-Leibniz)公式 不定积分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方法与分部积分法 反常(广义)积分 定积分的几何应用

考试要求

1. 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与基本积分公式,掌握不定积分的第一换元法、第二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

2. 了解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了解定积分中值定理,理解积分上限的函数并会求它的导数,掌握牛顿—莱布尼茨公式,以及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3.会利用定积分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平面曲线绕坐标轴旋转而成的)旋转体的体积.

4.了解无穷区间上的反常积分的概念,会计算无穷区间上的反常积分.

四、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考试内容

多元函数的概念 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 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概念 多元函数偏导数的概念与计算 二阶偏导数 全微分 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 隐函数求导法 多元函数的极值和条件极值 二重积分的概念、基本性质和计算

考试要求

1.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了解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

2.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概念.

3.了解多元函数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会求多元复合函数一阶、二阶偏导数(要熟练掌握),会求全微分,会求多元隐函数的偏导数(一阶为主).

4.了解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掌握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了解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充分条件.

5.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与基本性质,熟练掌握二重积分的直角坐标、极坐标计算方法,掌握直角坐标下二重积分交换积分次序方法.

五、常微分方程

考试内容

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考试要求

1.了解微分方程及其阶、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

2.掌握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掌握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要熟悉公式法).

线性代数

一、行列式

考试内容

行列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

考试要求

1.了解行列式的概念,掌握行列式的性质.

2.会应用行列式的性质和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计算三阶以上的行列式.

二、矩阵

考试内容

矩阵的概念 矩阵的加减法和数乘 矩阵的乘法 方阵的幂方阵乘积的行列式 矩阵的转置 逆矩阵的概念和性质 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 伴随矩阵 矩阵的初等变换 初等矩阵矩阵的秩 矩阵的等价

考试要求

1.理解矩阵的概念,了解单位矩阵、对角矩阵、三角矩阵的定义及性质,了解对称矩阵、反对称矩阵(不做重点要求)及正交矩阵等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转置以及它们的运算规律,了解方阵的幂与方阵乘积的行列式的性质.

3.理解逆矩阵的概念,掌握逆矩阵的性质以及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了解伴随矩阵的概念,会用伴随矩阵求三阶矩阵的逆矩阵.

4.了解矩阵的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及矩阵等价的概念,理解矩阵的秩的概念,掌握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逆矩阵和秩的方法.

三、向量

考试内容

向量的概念 向量的线性组合与线性表示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 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 等价向量组 向量组的秩 向量组的秩与矩阵的秩之间的关系

考试要求

1.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加法和数乘运算法则.

2.理解向量的线性组合与线性表示、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等概念,掌握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有关性质及判别法.

3.理解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和秩的概念,会求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及秩.

4.了解向量组等价的概念,了解矩阵的秩与其行(列)向量组的秩之间的关系.

四、线性方程组

考试内容

线性方程组的克拉默(Cramer)法则 线性方程组有解和无解的判定 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和通解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与相应的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 非齐次方程组有解的条件及其解法

考试要求

1.会用克拉默法则解线性方程组.

2.掌握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和无解的判定方法.

3.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的概念,掌握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和通解的求法.

4.了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结构及通解的概念.

5.掌握用初等行变换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

五、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考试内容

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性质 相似矩阵的概念及性质 矩阵可相似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 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及其相似对角矩阵

考试要求

1.理解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的概念,掌握矩阵特征值的性质,掌握求方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方法.

2.了解矩阵相似的概念和相似矩阵的性质,了解矩阵可相似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会将实对称矩阵化为相似对角矩阵.

3.了解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性质.

参考教材

一、王凯捷.李智勇主编.高等数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二、《线性代数》(第二版),杨万才主编,科学出版社,2013年.

702化学(农)(自命题)

I. 考试性质

联考数学是为河南科技大学招收农学门类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跨学科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农学门类各专业硕士学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相关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学科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 考查目标

我校联考化学考试涵盖无机及分析化学(或普通化学和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公共基础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无机及分析化学50%

有机化学50%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填空题35空,每空1分,共35分

计算、分析与合成题8小题,共55分

IV. 考查范围

无机及分析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近代物质结构基础知识、溶液化学平衡、电化学等基础知识;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四大滴定分析和分光光度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一、溶液和胶体

考试内容

分散系、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稀溶液的依数性、胶体溶液。

考试要求

1. 了解分散系的分类及特点。

2. 握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分数和质量摩尔浓度的表示方法及计算。

3. 掌握稀溶液依数性的基本概念、计算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4. 掌握胶体的性质、胶团结构式的书写、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

二、化学热力学基础

考试内容

热力学基本概念、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和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

考试要求

1. 了解热力学能、焓、熵及吉布斯自由能等状态函数的性质,功与热等概念。

2. 掌握有关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计算:恒压热与焓变、恒容热与热力学能变的关系及成立条件。

3. 掌握化学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进度、标准态、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化学反应的摩尔焓变、化学反应的摩尔熵变、化学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等基本概念和计算、吉布斯判据的应用。

4. 掌握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的计算及温度对反应自发性的影响。

5. 掌握化学反应方向的自由能判据。

三、化学平衡

考试内容

化学平衡及移动。

考试要求

1. 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及表达式的书写。

2. 掌握△rGmθ与Kθ的关系及应用。

3. 掌握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4. 掌握化学等温方程式和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

5. 掌握多重平衡规则。

四、物质结构

考试内容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及原生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离子键和共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间力。

考试要求

1. 解波粒二象性、量子化、波函数(原子轨道)、几率密度(电子云)、能级、能级组、屏蔽效应、能级交错等概念。

2. 掌握四个量子数的意义及取值规则。

3. 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及方法。

4. 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之间的关系,掌握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5. 理解离子键与共价键的特征及区别,掌握σ键和π键的形成及特点。

6. 掌握杂化轨道(sp、sp2、sp3)的空间构型、键角及常见实例,不等性sp3杂化轨道(H2O、NH3等)的空间构型。

7. 解元素电负性差值与键极性、偶极矩与分子极性的关系、分子间力(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和氢键的概念及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五、分析化学概论

考试内容

定量分析误差、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滴定分析法概述。

考试要求

1. 掌握误差分类与减免方法,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

2. 掌握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3. 掌握滴定分析基本概念和原理,滴定反应的要求与滴定方式、基准物质的条件,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滴定结果的计算。

六、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考试内容

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平衡、缓冲溶液、酸碱滴定法、

考试要求

1. 了解质子条件式的书写,掌握弱酸、弱碱和两性物质溶液酸碱度的计算。

2. 掌握质子酸、质子碱、稀释定律、同离子效应、共轭酸碱对、解离常数等基本概念。

3. 掌握缓冲溶液的类型、配制、有关计算,了解其在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4. 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一元酸(碱)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及常用指示剂的选择。

5. 掌握一元酸(碱)能否被准确滴定的条件,多元弱酸(碱)能否被分步准确滴定的条件。

6. 握酸碱滴定的有关计算。

七、沉淀溶解平衡

考试内容

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原理。

考试要求

1. 掌握溶度积与溶解度的换算。

2. 掌握溶度积原理及应用(沉淀的生成和溶解、分步沉淀、沉淀转化等)。

八、配位化合物和配位滴定法

考试内容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配位平衡、配位滴定法。

考试要求

1. 掌握配合物定义、组成及命名,了解影响配位数的因素。

2. 理解配合物的价键理论要点,掌握有关外轨型配合物(sp、sp2、sp3、sp3d2)和内轨型配合物(dsp2、d2sp3)的结构特征和性质。

3. 掌握配位平衡与其他平衡的关系,影响配位平衡移动的因素及相关计算。

4. 了解螯合物的结构特点及螯合效应。

5. 了解配位滴定法的特点及EDTA的性质。

6. 掌握单一金属离子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配位滴定所允许的最高酸度及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7. 了解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及常用指示剂的使用条件。

8. 掌握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九、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考试内容

氧化还原反应、电极电势及其应用、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氧化还原滴定法。

考试要求

1. 了解氧化数、氧化与还原、氧化态、还原态、氧化还原电对、原电池、电极电势、标准氢电极等基本概念。

2. 掌握用电池符号表示原电池及原电池电动势的计算。

3. 掌握能斯特(Nernst)方程及浓度(或分压)、酸度对电极电势影响的相关计算。

4. 掌握电极电势的应用(判断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次序,计算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

5. 掌握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6. 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分类。

7. 掌握重铬酸钾法、高锰酸钾法、碘量法基本原理及应用。

十、分光光度法

考试内容

光吸收定律、显色反应、分光光度计及测定方法。

考试要求

1. 了解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朗伯-比耳定律的原理、应用及摩尔吸光系数。

3. 了解显色反应的特点,掌握显色条件的选择。

4. 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合成方法及其应用;有机化合物各种类型的异构现象;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与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典型有机化学反应机理。要求考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独立分析解决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一、饱和脂肪烃

考试内容

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 掌握碳原子的sp3杂化,伯、仲、叔、季碳原子和伯、仲、叔氢原子的概念,烷烃分子构象表示方法(Newman投影式和透视式),重叠式与交叉式构象及能垒,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2. 掌握烷烃和环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及习惯命名法。

3. 了解烷烃和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4. 掌握烷烃的化学性质,了解自由基反应机理,掌握不同类型自由基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

5. 掌握环烷烃的化学性质(三元环、四元环的加成反应,五元环、六元环的取代反应)。

二、不饱和脂肪烃

考试内容

烯烃、二烯烃和炔烃的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 掌握双键碳原子的sp2杂化、烯烃的异构现象,三键碳原子的sp杂化,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共轭效应。

2. 掌握烯烃的命名,构型的顺、反和Z、E标记法,次序规则,炔烃的命名。

3. 了解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

4. 掌握烯烃的加成反应(加卤素、卤化氢、水、硫酸、次卤酸、催化氢化、过氧化物催化下的自由基加成反应),氧化反应,α-氢的卤代反应;亲电加成反应机理(Markovnikov规则);不同碳正离子结构和稳定性的关系。

5. 掌握炔烃的加成反应(加卤素、卤化氢、水、HCN),氧化反应,金属炔化物的生成。

6. 掌握共轭二烯烃的1,2-加成和1,4-加成(加卤素、卤化氢)、双烯合成(Diels-Alder)。

三、芳香烃

考试内容

芳香烃的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 了解芳香烃的分类和结构,物理性质。

2. 掌握苯的结构、命名、芳香性及Hückel规则。

3. 掌握苯和苯的衍生物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和Friedel-Crafts),侧链的氧化反应,侧链的卤代反应;

4. 掌握芳环亲电取代反应机理和定位规律。

四、旋光异构

考试内容

旋光异构的基本概念、构型的表示及标记方法。

考试要求

1. 掌握偏振光与旋光性、旋光度与比旋光度、手性分子与手性碳原子、对称因素与旋光活性、对映体与非对映体、内消旋体和外消旋体等基本概念。

2. 掌握旋光异构体构型的Fischer投影式和透视式,构型的R/S和D/L标记法。

3. 了解环状化合物和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性,旋光异构体的性质。

五、卤代烃

考试内容

卤代烃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 掌握卤代烃的异构、分类和命名。

2. 了解卤代烷的物理性质。

3. 掌握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与H2O/NaOH,NaCN,RONa,氨或胺、AgNO3/乙醇反应),消除反应(Saytzeff规则)、与金属Mg的反应。

4. 掌握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及SN1、SN2机理的立体化学特征;了解消除反应的机理。

六、醇、酚

考试内容

醇、酚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 掌握醇、酚的分类、结构和命名。

2. 了解醇、酚的物理性质。

3. 掌握醇与金属Na、Mg、Ca的反应,醇在低温下与浓强酸作用,醇的卤代反应(与HX、PX3、PX5、氯化亚砜、Lucas试剂的反应),醇的脱水反应、氧化反应、酯化反应。

4. 掌握酚的酸性及其影响因素,酚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硝化、磺化、卤代),酚与FeCl3的显色反应、氧化反应。

七、醛、酮

考试内容

醛、酮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 掌握醛、酮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 了解醛、酮的物理性质。

3. 掌握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与HCN、NaHSO3、RMgX、ROH/H+、氨的衍生物、H2O的反应),α-氢的反应(α-卤代、羟醛缩合),醛的氧化和歧化反应(Cannizzaro反应),醛、酮的还原反应。

4. 掌握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

八、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

考试内容

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 掌握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的分类、结构和命名(包括重要羧酸的俗名)。

2. 了解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的物理性质。

3. 掌握不同结构羧酸的酸性,羧酸衍生物的生成,二元羧酸的受热分解反应,羧酸的还原反应,羧酸α-氢的卤代反应。

4. 掌握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氨解反应,Claisen酯缩合反应,酯的还原反应,酰胺的酸碱性,酰胺的Hofmann降解反应。

5. 掌握各种羟基酸的脱水反应,α-羟基酸及α-酮酸的氧化反应,α-酮酸及β-酮酸的分解反应,β-酮酸酯的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乙酰乙酸乙酯合成法。

九、胺

考试内容

胺的结构、分类、命名和理化性质 重氮盐的制备及应用 尿素的性质。

考试要求

1. 掌握胺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 了解胺的物理性质。

3. 掌握不同结构胺的碱性,烷基化反应,酰基化反应,磺酰化反应,与亚硝酸反应,芳香胺的制备(芳香硝基化合物的还原)及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磺化、硝化)。

4. 掌握重氮盐的制备及反应(与H2O、H3PO2、CuX、CuCN反应),重氮盐的偶联反应。

(1) 掌握尿素的碱性,水解反应,二缩脲的生成及反应。

十、杂环化合物

考试内容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 掌握呋喃、吡咯、噻吩、吡啶、嘧啶、喹啉、吲哚、嘌呤及其衍生物的命名。

2. 掌握呋喃、吡咯、噻吩、吡啶的结构与芳香性的关系,结构与亲电取代反应活性的关系。

3. 了解吡咯和吡啶的酸碱性。

十一、糖类

考试内容

糖类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 掌握核糖、2-脱氧核糖、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果糖的链状结构(Fischer投影式)、变旋现象和环状结构(Haworth式和构象式)。

2. 掌握核糖、2-脱氧核糖、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果糖及其糖苷的构型及命名。

3. 掌握单糖的异构化、氧化、还原、成脎、成苷、成醚和酰基化反应。

4. 掌握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蔗糖的结构和组成,二糖的理化性质,识别二糖的连接方式。

5. 了解淀粉和纤维素的结构、组成及连接方式,淀粉的鉴别。

十二、氨基酸、肽

考试内容

氨基酸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二肽和三肽的命名。

考试要求

1. 了解氨基酸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物理性质。

2. 掌握α-氨基酸的两性性质和等电点、化学性质。

3. 了解二肽的生成及二肽和三肽的命名。

参考教材

1. 仝克勤、张长水编《大学基础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2. 呼世斌、黄蔷蕾编《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3. 马军营编《有机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4. 夏百根编《有机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704西医综合

Ⅰ.考试性质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考试是为我校招收学术型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学术型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所需要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医学及相关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考试范围为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学,临床医学中的诊断学和外科学总论。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基础医学 约 70%(其中 生理学 约 24%;生物化学 约 24%;病理学 约 22%)

临床医学 约 30%(其中 诊断学 约 22%;外科学总论 约 8%)

四、试卷题型结构

A 型题 第 1~10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150分

第 101~1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B 型题 第 111~16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50 分

X 型题 第 161~17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30 分

简答题 5个小题,每题10分 共50分

Ⅳ.考查内容

一、生 理 学

(一)绪论

1. 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 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体内反馈控制系统。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单纯扩散、经载体和经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由 G 蛋白偶联受体、离子通道受体和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 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简要的产生机制。

4. 刺激和阈刺激,可兴奋细胞(或组织),组织的兴奋,兴奋性及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电

紧张电位和局部电位。

5. 动作电位(或兴奋)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6.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7. 横纹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偶联和影响收缩效能的因素。

(三)血液

1. 血液的组成、血量和理化特性。

2.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

3. 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4. 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与体内抗凝系统、纤维蛋白的溶解。

5. ABO 和 Rh 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输血原则。

(四)血液循环

1. 心肌细胞(主要是心室肌和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简要的形成机制。

2. 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3.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4. 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5. 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6. 微循环、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7. 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及其功能。

8. 颈动脉突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反射和化学感受性反射。

9.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

10. 局部血液调节(自身调节)。

11. 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

12. 冠脉循环和脑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五)呼吸

1. 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胸膜腔内压,肺表面活性物质。

2. 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3. 肺换气的基本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气体扩散速率,通气/血流比值及其意义。

4. 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和运输,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5. 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二氧化碳、H+和低氧对呼吸的调节。肺牵张反射。

(六)消化和吸收

1. 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和电生理特性。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和胃肠激素。

2. 唾液的成分、作用和分泌调节。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的概念。

3. 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胃的容受性舒张和蠕动。胃的排空及其调节。

4. 胰液和胆汁的成分、作用及其分泌和排出的调节。小肠的分节运动。

5. 大肠液的分泌和大肠内细菌的活动。排便反射。

6. 主要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类、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在小肠内的吸收部位及机制。

(七)能量代谢和体温

1. 食物的能量转化。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临床的简化测

定法。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及其意义。

2. 体温及其正常变动。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体温调节。

(八)尿的生成和排出

1. 肾的功能解剖特点,肾血流量及其调节。

2.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3. 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对 Na + 、C1 - 、水、HCO - 3、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以及对 H + 、NH3/NH4+ 、K+ 的分泌。肾糖阈的概念和意义。

4. 尿液的浓缩与稀释机制。

5. 渗透性利尿和球-管平衡。肾交感神经、血管升压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心房钠尿肽对尿生成的调节。

6. 肾清除率的概念及其测定的意义。

7. 排尿反射。

(九)感觉器官

1. 感受器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和传入通路的一般生理特征。

2. 眼的视觉功能: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眼的调节。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及其依据,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及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作用,视锥细胞和色觉的关系。视力(或视敏度)、暗适应和视野。

3. 耳的听觉功能:人耳的听阈和听域,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4.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平衡感觉功能。前庭反应。

(十)神经系统

1. 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2. 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和功能。

3. 经典突触传递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

4. 非定向突触传递(或非突触性化学传递)和电突触传递。

5. 神经递质的鉴定,神经调质的概念和调制作用,递质共存及其意义。受体的概念、分类和调节,突触前受体。周围神经系统中的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及其相应的受体。

6. 反射的分类和中枢控制,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抑制和中枢易化。

7.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感觉的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及其在感觉形成中的作用。大脑皮质的感觉(躯体感觉和特殊感觉)代表区。体表痛、内脏痛和牵涉痛。

8.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运动传出通路的最后公路和运动单位,牵张反射(腱反射和肌紧张)及其机制,各级中枢对肌紧张的调节。随意运动的产生和协调。大脑皮质运动区,运动传出通路及其损伤后的表现。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

9.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功能特征。脊髓、低位脑干和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0. 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调节,情绪生理反应。

11. 自发脑电活动和脑电图,皮层诱发电位。觉醒和睡眠。

12. 学习和记忆的形式,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学习和记忆的机制。大脑皮质功能的一侧优势和优势半球的语言功能。

(十一)内分泌

1. 激素的概念和作用方式,激素的化学本质与分类,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激素的作用机

制,激素分泌的调节。

2. 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功能联系,下丘脑调节肽和腺垂体激素,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3. 下丘脑与神经垂体的功能联系和神经垂体激素。

4.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5. 调节钙和磷代谢的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 1,25-二羟维生素 D3 的生理作用及它们的分泌或生成调节。

6.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7.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十二)生殖

1. 睾丸的生精作用和内分泌功能,睾酮的生理作用,睾丸功能的调节。

2. 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内分泌功能,卵巢周期和子宫周期(或月经周期),雌激素及孕激素的生理作用,卵巢功能的调节,月经周期中下丘脑-腺垂体-卵巢-子宫内膜变化间的关系。胎盘的内分泌功能。

二、生物化学

(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1. 组成蛋白质的 20 种氨基酸分类。

2.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3. 肽键和肽。

4.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高级结构。

5. 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6.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沉淀、变性、凝固及呈色反应等)。

7. 分离、纯化蛋白质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8. 核酸分子的组成。

9. 核酸的一级结构。核酸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10. 核酸的变性、复性、杂交及应用。

11. 酶的基本概念,全酶、辅酶和辅基,参与组成辅酶的维生素,酶的活性中心。

12. 酶的作用机制,酶反应动力学,酶抑制的类型和特点。

13. 酶的调节。

14. 酶在医学上的应用。

(二)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1. 糖酵解过程、意义及调节。

2. 糖有氧氧化过程、意义及调节,能量的产生。

3. 磷酸戊糖旁路的意义。

4. 糖原合成和分解过程及其调节机制。

5. 糖异生过程、意义及调节。乳酸循环。

6.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维持血糖恒定的机制。

7. 脂肪酸分解代谢过程及能量的生成。

8. 酮体的生成、利用和意义。

9. 脂肪酸的合成过程,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

10.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意义。

11. 磷脂的合成和分解。

12. 胆固醇的主要合成途径及调控。胆固醇的转化。胆固醇酯的生成。

13.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生理功用及代谢。高脂血症的类型和特点。

14. 生物氧化的特点。

15. 呼吸链的组成,氧化磷酸化及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底物水平磷酸化,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储存和利用。

16. 胞浆中 NADH 的氧化。

17. 过氧化物酶体和微粒体中的酶类。

18.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19.氨基酸的一般代谢(体内蛋白质的降解,氧化脱氨基,转氨基及联合脱氨基)。

20. 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21. 体内氨的来源和转运。

22. 尿素的生成—鸟氨酸循环。

23. 一碳单位的定义、来源、载体和功能。

24. 甲硫氨酸、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代谢。

25. 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原料和分解产物,脱氧核苷酸的生成。嘌呤、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谢物的作用及其机制。

26. 物质代谢的特点和相互联系,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和联系。

27. 代谢调节(细胞水平、激素水平及整体水平调节)。

(三)基因信息的传递

1. DNA 的半保留复制及复制的酶。

2. DNA 复制的基本过程。

3. 逆转录的概念、逆转录酶、逆转录的过程、逆转录的意义。

4. DNA 的损伤(突变)及修复。

5. RNA 的生物合成(转录的模板、酶及基本过程)。

6. RNA 生物合成后的加工修饰。

7. 核酶的概念和意义。

8. 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遗传密码。

9. 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翻译后加工。

10.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和抑制。

11. 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及原理。

12. 原核和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

13. 基因重组的概念、基本过程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14. 基因组学的概念,基因组学与医学的关系。

(四)生化专题

1. 细胞信息传递的概念。信息分子和受体。膜受体和胞内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

2. 血浆蛋白的分类、性质及功能。

3. 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

4. 血红素的合成。

5. 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主要作用。

6. 胆汁酸盐的合成原料和代谢产物。

7. 胆色素的代谢,黄疸产生的生化基础。

8. 生物转化的类型和意义。

9. 维生素的分类、作用和意义。

10. 原癌基因的基本概念及活化的机制。抑癌基因和生长因子的基本概念及作用机制。

11.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原理和应用。

12. 基因诊断的基本概念、技术及应用。基因治疗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程序。

三、病理学

(一)细胞与组织损伤

1. 细胞损伤和死亡的原因、发病机制。

2. 变性的概念、常见的类型、形态特点及意义。

3. 坏死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及结局。

4. 凋亡的概念、病理变化、发病机制及在疾病中的作用。

(二)修复、代偿与适应

1. 肥大、增生、萎缩和化生的概念及分类。

2. 再生的概念、类型和调控,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过程。

3. 肉芽组织的结构、功能和结局。

4. 伤口愈合的过程、类型及影响因素。

(三)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

1. 充血的概念、分类、病理变化和后果。

2. 出血的概念、分类、病理变化和后果。

3. 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以及血栓的形态特点、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4.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病因和结局。

5. 栓塞的概念、栓子的类型和运行途径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6. 梗死的概念、病因、类型、病理特点、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四)炎症

1. 炎症的概念、病因、基本病理变化及其机制(包括炎性介质的来源及其作用,炎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2. 炎症的临床表现、全身反应,炎症经过和炎症的结局。

3. 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4. 炎性肉芽肿、炎性息肉、炎性假瘤的概念及病变特点。

(五)肿瘤

1. 肿瘤的概念、肉眼形态、异型性及生长方式,转移的概念、途径及对机体的影响。肿瘤生长的生物学、侵袭和转移的机制。

2.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癌和肉瘤的区别。

3. 肿瘤的病因学、发病机制、分级、分期。

4. 常见的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原位癌及交界性肿瘤的概念。常见肿瘤的特点。

(六)免疫病理

1. 变态反应的概念、类型、发病机制及结局。

2. 移植排斥反应的概念、发病机制、分型及病理变化(心、肺、肝、肾和骨髓移植)。

3. 移植物抗宿主的概念。

4. 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

5.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6.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7. 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七)心血管系统疾病

1. 风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理改变及各器官的病理变化。

2. 心内膜炎的分类及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合并症和结局。

3. 心瓣膜病的类型、病理改变、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临床病理联系。

4. 高血压病的概念、发病机制,良性高血压的分期及其病理变化,恶性高血压的病理特点。

5.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基本病理变化,各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各脏器的病理改变和后果。

6. 心肌病的概念,克山病、充血性心肌病、肥厚阻塞性心肌病及闭塞性心肌病的病理学特点。

7. 心肌炎的概念、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八)呼吸系统疾病

1.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2. 肺气肿的概念、分类。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4. 各种细菌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并发症。

5. 支原体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并发症。

6. 病毒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特点。

7. 支气管扩张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并发症。

8. 硅沉着病的病因、常见类型、各期病变特点及并发症。

9. 肺泡性损伤及肺间质性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10. 鼻咽癌和肺癌的病因和常见的肉眼类型、组织学类型及它们的特点、转移途径及合并症。

(九)消化系统疾病

1. 慢性胃炎的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2. 溃疡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特点及其并发症。

3. 阑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并发症。

4. 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基本病理变化,肝炎的临床病理类型及其病理学特点。

5. 肝硬化的类型及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6. 早期食管癌的概念及各型的形态特点,中晚期食管癌各型的形态特点、临床表现及扩散途径。

7. 早期胃癌的概念及各型的形态特点,中晚期胃癌的肉眼类型和组织学类型、临床表现及扩散途径。

8. 大肠癌的病因、发病机制、癌前病变、肉眼类型及组织学类型,分期与预后的关系,临床表现及扩散途径。

9. 原发性肝癌的肉眼类型、组织学类型、临床表现及扩散途径。

10. 胰腺炎症及肿瘤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特点。

(十)造血系统疾病

1. 霍奇金病的病理特点、组织类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2.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学类型、病理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3. 白血病的病因分类及各型白血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十一)泌尿系统疾病

1.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2.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3. 膜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病、局灶型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新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4. IgA 肾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5. 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6. 肾细胞癌、肾母细胞瘤、膀胱癌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和扩散途径。

(十二)生殖系统疾病

1. 子宫颈癌的病因、癌前病变(子宫颈上皮内肿瘤)、病理变化、扩散途径和临床分期。

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和病理变化。

3. 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病因和病理变化。

4. 子宫体癌的病因、病理变化和扩散途径。

5. 子宫平滑肌瘤的病理变化、子宫平滑肌肉瘤的病理变化和扩散途径。

6. 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病因、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7. 卵巢浆液性肿瘤、黏液性肿瘤的病理变化,性索间质性肿瘤、生殖细胞肿瘤的常见类型及其病理变化。

8. 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和病理变化。

9. 前列腺癌的病因、病理变化和扩散途径。

10. 乳腺癌的病因、病理变化和扩散途径。

(十三)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1. 结核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及转化规律。

2. 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发展和结局。

3. 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4. 肺外器官结核病的病理特点。

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因、传播途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

6.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传染途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7. 伤寒的病因、传染途径、发病机制、各器官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并发症和结局。

8. 细菌性痢疾的病因、传染途径,急性、中毒性及慢性痢疾的病理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的联系。

9. 阿米巴病的病因、传染途径,肠阿米巴病的病理变化及肠外阿米巴病的病理变化。

10. 血吸虫病的病因、传染途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肠道、肝、脾的病理变化。

11. 梅毒的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分期。

12. 艾滋病的概念、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分期。

(十四)其他

1. 甲亢、甲减、甲状腺炎症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2. 甲状腺肿瘤的肉眼特点、组织学类型、临床表现和扩散途径。

3. 糖尿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四、诊断学

1. 常见症状学:包括发热、水肿、呼吸困难、胸痛、腹痛、呕血及黑便、咯血、昏迷等的概念与机理、病因分类与临床特点。

2. 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头颈部检查、胸部检查、腹部检查、四肢脊柱检查、常用神经系统检查。 了解性别、年龄与疾病的关系,生命征的内容、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发育与体征(无力型、超力型与正力型)的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意识状态的检查方法与分类,各种常见的病容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自主体位、被动体位及各种强迫体位的临床意义,姿势与步态的特点及诊断价值,皮肤粘膜的颜色、温度与出汗、弹性、皮疹、脱屑、紫癜、蜘蛛痣、皮下结节、毛发等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淋巴结检查部位、方法与顺序、正常状态及其肿大的临床意义等。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便常规检查、常规体液检查、骨髓检查、常用肝肾功能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等的检查方法、原理、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4. 器械检查:包括心电图检查、X 线胸片、超声波检查(常用腹部 B 超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内镜检查(支气管镜及消化内镜检查)。

五、外科学总论

初步掌握外科学总论的基本知识。

1. 无菌术的基本概念、常用方法及无菌操作的原则。

2. 外科患者体液代谢失调与酸碱平衡失调的概念、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

3. 输血的适应证、注意事项和并发症的防治,自体输血及血液制品。

4. 外科休克的基本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5.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与防治。

6. 疼痛的分类、评估、对生理的影响及治疗。术后镇痛的药物与方法。

7. 围手术期处理:术前准备、术后处理的目的与内容,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8. 外科患者营养代谢的概念,肠内、肠外营养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

9. 外科感染

(1)外科感染的概念、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2)浅部组织及手部化脓性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3)全身性外科感染的病因、致病菌、临床表现及诊治。

(4)有芽胞厌氧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及防治原则。

(5)外科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10. 创伤的概念和分类。创伤的病理、诊断与治疗。

11. 烧伤的伤情判断、病理生理、临床分期和各期的治疗原则。烧伤并发症的临床表现与诊断、防治要点。

12. 肿瘤

(1)肿瘤的分类、病因、病理及分子事件、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2)常见体表肿瘤的表现特点与诊治原则。

13. 移植的概念、分类与免疫学基础。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及其防治。

14. 麻醉、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1)麻醉前准备内容及麻醉前用药的选择。

(2)常用麻醉的方法、药物、操作要点、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的防治。

(3)重症监测的内容、应用与治疗原则。

(4)心、肺、脑复苏的概念、操作要领和治疗。

870植物生理学

I.考试性质

农学门类考植物生理学是为河南科技大学招收农学门类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农学门类各专业硕士学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相关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相关学科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考查目标

植物生理学

1.了解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发展简史,认识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和主要实验的原理与方法。

2.能够运用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综合分析、判断、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植物生理学各章节所学内容。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填空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实验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IV.考查范围

一、植物生理学概述

(一)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二)植物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二、植物细胞生理

(一)植物细胞概述

1.细胞的共性

2.高等植物细胞特点

(二)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

1.植物细胞壁的组成、结构和生理功能

2.植物细胞膜系统

3.细胞骨架

4.胞间连丝

(三)植物细胞信号转导

1.细胞信号转导概述

2.植物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3.胞间信号

4.跨膜信号转导

5.胞内信号转导

钙信号系统,磷酸肌醇信号系统,环核苷酸信号系统。

三、植物水分生理

(一)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1.植物含水量及水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2.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生理作用

(二)植物细胞的水分关系

1.水势的基本概念

2.水分的运动方式:扩散、渗透、集流

3.植物细胞的水势

4.植物细胞的吸水

5.植物水势的测定方法

(三)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1.土壤的水分状态

2.根系吸水的部位与途径

3.根系吸收水分的机制:被动吸水、主动吸水

4.影响根系吸收水分的土壤因素

(四)植物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的概念与方式

2.气孔蒸腾

气孔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点,气孔运动的调节机制,影响气孔运动的外界因素。

3.蒸腾作用的指标及测定方法

4.影响蒸腾作用的外界因素

(五)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1.水分运输途径及运输速度

2.水分运输的机制

(六)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1.植物的需水规律

2.灌溉的指标

四、植物的矿质营养

(一)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

1.植物必需元素及确定方法

2.植物必需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缺素症

(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运输

1.植物细胞跨膜吸收离子的机制

2.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3.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

4.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5.矿质元素在体内的运输和利用

(三)植物对氮、磷、硫的同化

(四)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1.植物需肥特点

2.施肥的指标

五、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二)叶绿体及光合色素

1.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及功能

2.叶绿体的化学组成与光合色素

3.影响叶绿素代谢的因素

(三)光合作用光反应的机制

1.光能吸收与传递

2.光合电子传递链

3.光合磷酸化

4.光能的分配调节与光保护

(四)光合碳同化

1.光合还原磷酸戊糖途径(C3途径)

2.光呼吸

3.光合作用的C4二羧酸途径(C4途径)

4.景天植物型酸代谢途径(CAM途径)

5.光合作用的产物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光合速率及测定方法

2.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

(六)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六、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1.呼吸作用的概念

2.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3.线粒体结构与功能

(二)植物呼吸代谢途径

1.植物呼吸代谢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植物呼吸代谢途径的特点

(三)植物体内呼吸电子传递途径的多样性

1.细胞色素电子传递途径

2.交替氧化酶途径及意义

3.其他末端氧化途径及意义

(四)植物呼吸作用的调节

(五)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1.呼吸速率与呼吸商

2.呼吸速率的测定

3.影响呼吸作用的内外因素

(六)呼吸作用的实践应用

1.呼吸作用与植物栽培

2.呼吸作用与种子贮藏

3.呼吸作用与果蔬保鲜

七、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与分配

(一)同化物运输

1.运输途径、方向、速度

2.运输物质的形式

3.运输途径的研究方法

(二)韧皮部运输机制

压力流动学说及其实验证据,胞问连络束与胞质泵动假说,P蛋白收缩推动假说。

(三)同化物的装载与卸出

(四)同化物的配置与分配

八、植物生长物质

(一)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和种类

(二)植物激素的发现、化学结构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油菜素内酯、水杨酸。

(三)植物激素的代谢和运输

1.生长素代谢和极性运输

2.细胞分裂素代谢途径

3.赤霉素代谢途径

4.脱落酸代谢途径

5.乙烯的代谢及其调控

(四)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油菜素内酯和水杨酸的生理作用

2.植物激素的协同和颉颃作用

(五)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

1.植物激素作用模式

2.植物激素结合蛋白和受体蛋白

3.植物激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六)植物生长调节剂

(七)植物激素的常用测定方法

九、植物生长生理

(一)植物生长和形态发生的细胞基础

1.植物细胞生长分化的规律

2.细胞分化的条件及调控

3.细胞全能性与组织培养技术

(二)植物的生长

1.生长的基本规律

2.生长分析的指标及应用

(三)生长的相关性

(四)环境因子对生长的影响

(五)植物生长的调控

1.基因的调控作用

2.植物激素的调控作用

3.环境的调控作用

环境刺激和胞外信号,信号传递过程。

4.光对生长的调控作用与光受体

光敏素及其作用,光敏素的作用机制,蓝光受体及其作用。

(六)植物的运动

1.植物运动种类

2.向光性运动及其机制

3.向地性运动及其机制

4.膨压运动及其机制

十、植物生殖生理

(一)幼年期与花熟状态

(二)成花诱导生理

1.光周期现象及光周期反应的类型

2.光周期诱导及感受部位

3.光敏素在光周期反应中的作用

4.光周期诱导的机制

5.光周期理论的实践应用

(三)春化作用

1.植物感受低温的部位

2.春化作用的机制

(四)植物激素及营养物质对植物成花的影响

(五)花器官的形成

1.花器官形成的生理生化变化

2.花器官形成的条件

3.植物的性别分化

4.花器官发育的基因调控

(六)受精生理

1.花粉和柱头的活力

2.花粉和柱头的识别作用

3.受精过程中雌蕊的生理生化变化

十一、植物的休眠、成熟和衰老生理

(一)种子的休眠和萌发

1.种子休眠的原因

2.种子休眠与植物激素的关系

3.种子休眠解除及萌发

4.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5.种子生活力的测定方法

(二)芽的休眠和萌发

1.芽的休眠和萌发过程

2.芽的休眠和萌发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3.芽的休眠和萌发与激素的关系

(三)种子的发育和成熟生理

1.种子发育及基因表达

2.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3.种子成熟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4.影响种子成熟的外界因素

(四)果实的生长和成熟生理

1.果实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

2.呼吸跃变期

3.果实成熟的机制

(五)植物的衰老生理和器官脱落

1.植物衰老的表现形式与意义

2.衰老的生理生化变化

3.衰老的机制

4.环境条件对植物衰老的影响

5.叶的脱落与机制

6.果实的脱落

十二、植物的逆境生理

(一)逆境和抗逆性

1.逆境的概念及种类

2.植物抵抗逆境的方式

3.植物对逆境适应的生理机制

生物膜与抗逆性,逆境蛋白与相关基因,渗透调节与抗逆性,脱落酸与抗逆性,植物的抗氧化系统。

(二)水分逆境对植物的影响

1.干旱的类型和植物体内水分亏缺的度量

2.植物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反应

3.严重干旱对植物的危害

4.植物的抗旱性与提高植物抗旱性的途径

5.水涝对植物的危害和植物的抗涝性

(三)温度逆境对植物的影响

1.冷害和抗冷性

2.冻害和抗冻性

3.提高植物抗寒性的途径

4.热害和抗热性

(四)盐害生理与植物的抗盐性

1.植物抵抗盐害的机制

2.盐分胁迫对植物的危害

3.提高抗盐性的途径

(五)植物抗逆性的研究方法

1.渗透调节物质的测定

2.膜透性的测定

3.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889动物生理学(自命题)

I.考试性质

农学门类考动物生理学是为河南科技大学招收农学门类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硕士学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相关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相关学科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考查目标

1.系统地掌握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够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及整体水平理解动物机体的各种正常功能活动及其内在机制。

2.能够运用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判断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简答题5~6小题,共30分

论述题2小题,共30分

四、考查范围

一、动物生理学概述

(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二)机体与内环境

1.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

2.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生理意义

(三)动物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

1.神经调节

2.体液调节

3.自身调节

(四)机体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

1.非自动控制系统

2.反馈控制系统

3.前馈控制系统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细胞膜的结构特征和物质转运功能

1.细胞膜的结构特征

2.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二)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和一般特性

2.跨膜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

(三)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

1.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2.细胞的兴奋性及其周期性变化

3.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四)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

1.化学突触(经典突触和接头突触)

2.电突触

(五)骨骼肌的收缩

1.骨骼肌细胞的超微结构

2.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收缩偶联

3.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

(六)实验

1.蛙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制备

2.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三、血液

(一)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1.血液组成和血量

2.血液的主要机能

3.血液的理化特性

(二)血细胞及功能

1.红细胞生理

2.白细胞生理

3.血小板生理

(三)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1.血液凝固

2.抗凝系统

3.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系统

(四)血型

1.红细胞凝集与血型

2.输血原则及交叉配血

(五)实验

1.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2.血红蛋白测定

3.红细胞脆性实验

4.红细胞比容测定

5.血型鉴定

四、血液循环

(一)心脏生理

1.心肌的生物电现象

2.心肌的生理特性

3.心脏泵血功能

(二)血管生理

1.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血流动力学: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3.血压及影响因素

4.微循环与物质交换

5.组织液和淋巴的生成与回流

(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心脏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2.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4.体液因素

(四)实验

1.离体蛙心灌流

2.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

3.蛙心起搏点观察

4.蛙的微循环观察

5.动脉血压的测定

五、呼吸

(一)肺通气

1.肺通气的原理

2.肺容量与肺通气量

(二)肺换气与组织换气

(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氧的运输

2.二氧化碳的运输

(四)呼吸运动的调节

(五)实验

1.呼吸运动的调节

2.胸内压测定

六、消化

(一)消化概述

1.消化与吸收

2.消化方式

3.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二)口腔消化

1.摄食方式、饮水、咀嚼和吞咽

2.唾液的性质、组成和生理作用

3.唾液分泌及其调节

(三)单胃消化

1.胃液的性质、组成与作用

2.胃液的分泌及其调节

3.胃的运动及其调节

4.胃的排空

(四)复胃消化

1.前胃运动及其调节

2.反刍及其机制

3.瘤胃内的消化与代谢

(五)小肠消化

1.胰液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2.胆汁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3.小肠运动及其调节

(六)吸收

主要营养成分的吸收部位及其机制。

(七)实验

1.小肠吸收和渗透压的关系

2.胰液、胆汁的分泌

3.胃肠运动的直接观察

4.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七、泌尿

(一)肾脏的结构与功能

1.排泄的概念

2.肾单位

3.肾血流量及其调节

(二)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及影响因素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泌尿功能

(四)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

1.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2.醛固酮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3.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

(五)尿液的浓缩与稀释

(六)实验

影响尿液生成的因素。

八、神经系统

(一)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二)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三)突触传递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3.突触传递的过程、特点和原理

(四)中枢抑制

1.突触后抑制

2.突触前抑制

(五)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1.感受器及一般生理特征

2.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3.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激动系统

(六)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脊休克

2.牵张反射

3.去大脑僵直

4.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5.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6.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7.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七)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

(八)脑的高级功能

(九)实验

1.反射弧的分析

2.脊髓反射

3.大脑皮质运动区的机能定位

4.去大脑僵直

九、内分泌

(一)内分泌概述

1.内分泌和激素的概念

2.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及其作用机制

3.激素分泌的调节

(二)下丘脑和垂体

1.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2.垂体激素的生理作用

3.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

(三)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与分泌调节

(四)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和1,25-二羟维生素D3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五)肾上腺

1.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2.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3.应激与应急

(六)胰岛激素的功能及分泌调节

(七)实验

1.胰岛素、肾上腺素对血糖的调节

2.切除肾上腺(或甲状腺)对动物的影响

中国足彩网信息请查看2024年河南省研究生招生考试信息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易贤网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足球游戏_中国足彩网¥体育资讯$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hfpxwx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易贤网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