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今年雨季以来,“看海”在我国不少城市已不鲜见甚至每年汛期都会发生。一遇到降雨,市民街头捞鱼、划船,公交车变轮渡车被水淹没、低洼位置的住家和小区成了水中一景、市区多处路段出现积水,部分路段通行一度中断。如果不应对,将来会给市民造成很多不便。地下管廊建设落后引发的城市内涝,已经成为严重的“城市病”,甚至多次造成伤亡。
【解析】
发生内涝的原因
1.城市现代步伐与城镇化推进不断加快,摊大饼的现象不少,重量不重质。特别是一些超级城市不断扩张,楼多楼高、人多车多,导致空气中粉尘颗粒物较多,容易产生凝结核,产生降水,使得城市地区失去了自然温度调控,导致城市频频出现极端天气。
2.许多城市地下排水管廊建设严重滞后,设施老化,标准低。如柏油路、水泥路面,降雨时水渗透性不好,不容易入渗,也容易形成这段路面的积水。
3.城市植被稀疏,水池、塘、湖较少,无法贮存雨水,一旦下雨则容易形成积水。
4.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发生变化,大气环流出现异常,造成了异常天气事件不断发生的复杂局面。
具体措施
1.国家提出构建“海绵城市”概念。例如高楼负层建筑或者地理位置低洼的地区铺设具有快速下渗功能的砖;
2.增加城市绿化建设,植被增加可有效蓄水;
3.完善地下排水管廊建设,加大投入扩大面积、科学规划提高排蓄能力。同时做到科学护理于疏通;
4.城市沟塘、河道、湖泊、湿地等是城市蓄洪、排水的重要载体,不能随意填埋侵占;
5.城市建筑物的房顶可以种植绿色植被;
6.居民提高文明素质,提高防涝意识。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