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方式及题型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题型:
1、选择题与填空题:占总分的50%左右,内容为概念和基本原理,覆盖本门课程的各部分知识点。
2、简答题和计算题:占总分的50%左右,主要为各部分的重要简答题或应用计算题。
二、考试内容
2.1化学热力学:
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化学及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化学平衡及移动
2.2分析化学概论: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滴定分析法概述
2.3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酸碱分类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平衡缓冲溶液酸碱滴定法
2.4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法:
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原理沉淀滴定法
2.5氧化还原平衡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电极电势及应用元素电势图及应用氧化还原滴定法
2.6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配位平衡配位滴定法
2.7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概述吸收定律显色反应分光光度计及使用方法
2.8电势分析法:
电势分析法基本原理
三、考试要求
3.1化学热力学
(1)了解热力学能、焓、熵、吉布斯自由能等状态函数的性质,功与热等概念。
(2)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计算:恒压热与焓变、恒容热与热力学能变的关系及成立的条件。
(3)掌握化学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进度、标准态、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化学反应的摩尔焓变、化学反应的摩尔熵变、化学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等基本概念及吉布斯自由能判据的应用。
(4)掌握化学反应的ΔrHmθ、ΔrSmθ、ΔrGmθ、ΔrGm的计算。
(5)掌握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的计算及温度对反应自发性的影响。
(6)掌握范特霍夫等温式的计算及应用。
(7)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及表达式的书写。
(8)掌握ΔrGmθ和Kθ的关系和应用。
(9)掌握浓度、压力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0)掌握化学反应等温式和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
(11)掌握多重平衡规则。
3.2分析化学概论
(1)掌握误差分类与相应的减免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概念和二者之间的关系。
(2)掌握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3)掌握滴定分析基本概念和原理、滴定反应的要求与滴定方式、基准物质的条件、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滴定结果的计算。
3.3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1)了解质子平衡条件式的书写,掌握弱酸、弱碱和两性物质溶液酸碱度的近似计算。
(2)掌握质子酸碱、稀释定律、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共轭酸碱对、解离常数等基本概念。
(3)掌握缓冲溶液的类型、配制和有关计算,了解其在农业、生命科学、食品、环境等领域中的相关应用。
(4)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一元酸(碱)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滴定突跃范围)及常用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5)掌握一元弱酸(碱)能否被准确滴定的条件,多元弱酸(碱)能否被准确滴定(分步滴定)的条件。
(6)掌握酸碱滴定的有关计算。
3.4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法
(1)掌握溶度积和溶解度的换算。
(2)掌握由溶度积原理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3)掌握分步沉淀及其简单应用,了解沉淀转化的条件。
(4)了解沉淀滴定法的原理、银量法滴定终点的确定和应用。
3.5氧化还原平衡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1)掌握氧化数、氧化与还原、氧化还原电对、原电池、电极电势、标准氢电极等基本概念。
(2)掌握用电池符号表示原电池及原电池电动势的计算。
(3)掌握能斯特方程及浓度(或分压)、酸度对电极电势影响的相关计算。
(4)掌握电极电势的应用。
(5)掌握标准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平衡常数的关系。
(6)掌握元素标准电势图及应用。
(7)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分类。
(8)掌握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重铬酸钾法、高锰酸钾法和碘量法)及氧化还原结果的计算。
3.6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
(1)掌握配合物的定义、组成和命名。
(2)了解配合物价键理论要点,了解有关外轨型(sp、sp2、sp3、sp3d2)配合物和内轨型(dsp2、d2sp3)配合物的结构特征及性质。
(3)掌握配位平衡和其它平衡的关系,掌握影响配位平衡移动的因素及相关计算。
(4)了解螯合物的结构特点及螯合效应。
(5)了解配位滴定法的特点及EDTA的性质。
(6)了解单一金属离子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配位滴定所允许的最低pH及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7)了解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常用指示剂及指示剂使用条件。
3.7分光光度法
(1)了解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朗伯-比耳定律的原理、应用及摩尔吸光系数,了解引起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因素。
(3)了解显色反应的特点,掌握显色条件的选择。
(4)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3.8电势分析法
(1)了解电势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理解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的含义。
(3)了解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测定方法。
(4)掌握根据滴定曲线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
四、推荐参考资源
(1)董元彦主编.无机及分析化学-3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龚淑华主编.无机及分析化学(农业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