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未婚时如何证明“未婚”——荒唐的证明》为题,报道了胡女士为将户口从昆明迁至成都,花费8个月时间仍未成功办理婚育证明的问题。为开此张证明,胡女士来来回回从成都到昆明至少跑了4趟,不停地跑,期间更是无数次打电话让朋友帮忙跑腿,结果仍是未果。而类似此种的“办证难”现象,更是频频在现实生活中上演。对于各种办证难现象,你怎么看?
【解析】
北漂小伙小周返乡6次办护照,为补5张证明多跑3000公里;湖北姑娘李莉为办结婚证需进行户口迁移,到当地行政服务中心进行审批,却被告知审批人员请假一个星期,让其下周再来;八旬老人离世,遗体放在养老院60多小时,殡仪馆却不肯前来接运,症结却是死亡证只能由居委会和社区医院负责开具,非办公时间不予提供。如遇节假日,老人遗体只能晾在原地……频出的办证难现象不仅导致政府职能部门工作效率低下,增加群众的办事成本和行政成本,更损害了政府形象,降低了其公信力,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理念日渐背离。
深刻剖析办证难现象,发现其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原因下的必然,具体有之:
第一,部分公职人员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强,官僚作风严重,日常工作中热衷对“上”负责,对待群众需求却冷漠待之,不仅未能排民忧、解民难,反而给群众频添“堵”。
第二,行政审批制度不健全,主体过多、手续繁琐、程序繁杂,某一证件审批往往需其他证件辅助,环环相扣的运行机制之下,任一环节出现问题,民众都极有可能重走审批之路。
第三,信息未能实现全国联网共享,处于碎片化管理状态,为办理证件民众往往需多地往返,增加办事成本,如“证明我妈是我妈”中的陈先生需多次往返老家和北京。
第四,政府部门职能交叉,不同机构之间权责不清,易出现管理交叉地带,遇事相互推诿、遇利相互争夺成为可能。
破解“中国式办证难”的困境,重塑公信力,政府需多重举措共同实行:
第一,继续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减少、下放、调整行政审批事项,简化流程,提高效率。证件办理机关通过建立“权力清单”、“负面清单”等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办证程序,同时结合网上办事大厅这一手段,增强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第二,打破行政管理壁垒,建立公民信息大数据库。一方面通过提高证件的技术含量和信息含量,连通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孤岛”;另一方面通过“合并同类项”的方式减少证件数量,最终实现“一证通天下”。
第三,深入贯彻群众路线,大力促进作风转变,严格落实三严三实,彻底解决一些办证服务部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真正使相关部门实现从“重管理”向“重服务”、从“要你办证”向“为你办证”的转变。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