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俗称“国考”)正式落幕。本次考试共有139.5万多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近93万多人实际参加考试,超46万人弃考。这意味着三个考生里面就有一个是弃考者。有人称,这是“国考降温,回归理性”的写照,“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终将成为历史。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46万考生弃考,并不能就此过度推理出诸如“国考降温”、“考生回归理性”等论断。需知,今年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的人数仅比去年的140.9万人减少了约1.4万,况且,今年国家足球游戏首次仅面向体制外人员招录。此外,33:1的竞争比都说明国考仍未“退烧”,至少还是“低烧”。可见国考仍在“高位运行”,报考人数没有本质减少,考生心态没有调至完全理性。
我们不宜想当然地“就数字论数字”,今年弃考人数不少,有很多其他的客观因素。比如,今年是“最严国考年”,《刑法修正案(九)》实施后,规定作弊行为将最高获刑7年,这能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一些意图作弊的考生,可能会增加弃考人数,但与考生的理性无关;再比如,国考落幕后,网络上便有不少人吐槽称考点设置不合理,很多在城边边上,不少大城市都是“堵城”,自己稍微睡过头就无法赶上考试了,只好选择弃考,这同样与理性无关。
辩证地看,任何一种职业的价值期许与社会评价,都有着漫长而稳固的形成过程,不能指望三五年就大幅扭转一个行业在大众心理中的择业定位。就算公务员这个行当“性价比”有所下降,公众对其评价与认可,也不会在三五年之间就快速改变。
因此,我们不该只去关注报考人数的多寡,更应该去关注莘莘学子的职业规划。在二三十岁这个“黄金阶段”,在机遇迸发的时代,每个考生都要对自己负责,不要再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要慎重做出自己的选择,准确分析自己的职业定位,坚定职业追求,把职业当作事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