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2014年9月中旬,多家知名景区宣布上调门票价格。其中,丽江玉龙雪山门票由105元涨到130元,广东丹霞山门票由160元涨到200元。统计显示,国内5A级景区平均票价已迈入“百元时代”。
【标准表述】
[景区门票涨价的不良影响]
一是景区门票擅自涨价难言公平。
不少景区都是著名文化遗产,是国人共享的名胜财富。地方只是文化遗产的管理者,并非所有者。既然是文化遗产,就应具有公益性与社会功能,不能单纯以门票论价值。而且景区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不仅像自来水、天然气那样牵涉到当地百姓的利益,还直接影响外地游客利益。而按行业惯例,景区往往会出台多种优惠措施补偿当地游客,比如门票打折,推出月票、年票等等。受门票涨价影响较小的群体参与价格决策,而真正要多掏腰包的外地游客却被排除在听证会之外,景区与地方关门涨价,难言公平。
二是“门票经济”难以撑起景区的长远发展。
2007年国务院曾经下发通知,要求景区调整门票价格的时间间隔不能低于三年。然而,在此通知下,各大景区又陷入“三年必涨”的怪圈。对于消费者来说,景区涨价必然增加旅游成本,甚至成为“游玩不起”的现实剧;而对于景区本身来说,各种运营成本的压力也让他们叫苦不迭。可见,“门票涨价”对于景区和消费者来说都不是好事,尽管从短期看景区会因为门票收入增加来补偿运营成本,但从长远看,这样的补偿不仅微乎其微,甚至会导致消费者因为景区门票过高而流失,从而让景区门票收入下降。所以,“门票涨价”难以撑起景区的长远发展。
三是景区门票过高更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旅游消费不只是一张门票,还包括吃、穿、住、行等其他很多项目,目前有些地方已经对旅游景区实行免费开放,而取得的总的旅游收入却比之前大大增加。现在景区“门票涨价”是一种病态式经济思维模式作怪的结果,诚然“门票涨价”可以最直观地增加经济收入,其实,雁过拔毛式的门票“涨价”向游客收过高的门票费,只会让游客们难以接受,最终绑架了游客的正常消费,同时还会减少游客在其他服务项目上的支出,致使当地老百姓的收入没有得到提高反而会降低。
[景区门票随意上涨的原因]
首先,目前的景区门票价格是根据景区级别,分别由省、市、县三级价格部门制定。高度依附于地方政府的地方价格部门和各自为政的景区票价定价机制,必然让地方“门票经济”依赖症转化为干预“门票定价”驱动力。
其次,在景区门票调价事先可行性立项、如何调涨过程中,消费者话语权太弱。没有或不完善的门票调涨事先论证机制、不完善的听证会规则和组织,容易让景区票价调涨轻松实现。
最后,景区门票价格虽然规定了须经过运营成本监审程序,但目前成本监审还很不完善,如景区人力费用、规划费等都没有明确标准,容易给票价虚涨留下空间。
[延伸阅读]
惯性的“收费”、“提价”思维,其实不光在文物部门,我们在更广泛的社会领域、特别是在公共服务方面曾经一再遭遇。电价、水价、医药费、教育费、交通费等等,几乎总是以提价来“包医百病”。提价的轻率,引发的是有关部门默认行政成本不断上升,导致相关改革一再滞后,政府责任逐步减弱,以及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提价,恰恰是“抽刀断水水更流”,将使社会矛盾和冲突不断积聚,使体制性弊端之痈侵向肌体深处。
[对策措施]
对此,专家建议:
建立合理的景区门票生成机制,要从统一规范的景区门票顶层设计等入手。
一是可考虑统一出台景区门票价格定价管理办法,完善包括调价事先论证立项机制、成本监审规则、听证会规则在内的操作细则。
二是将旅游景区按质量不按地域进行科学分类分级,打破地域干涉,建立灵活科学的景区门票价格体系。
三是按照《旅游法》等要求,进一步完善门票价格决策公示制度,提高门票价格制定的信息透明度,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让消费者真正参与听证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