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游戏_中国足彩网¥体育资讯$

2013年公务员、事业单位、信用社等考试复习之十八大热点汇总
来源:易贤网 阅读:4562 次 日期:2012-11-20 15:38:41
温馨提示:易贤网小编为您整理了“2013年公务员、事业单位、信用社等考试复习之十八大热点汇总”,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2013年国家(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信用社等考试冲刺十八大热点(1)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隆重举行,胡锦涛同志作重要报告。这是一场关乎未来中国走向的重要会议,注定载入史册。从足球游戏角度看,胡锦涛同志的重要报告,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系统总结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备考指导意义。现将重要思想进行摘要,供各位童鞋学习使用。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热点概述】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点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科学发展观指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2008年浙江省足球游戏专门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命制了一套试卷,理论性很强,难度也很高。和科学发展观五大建设相对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强调:在经济建设上,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政治建设上,切实推进依法治国,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国家的法治化水平;在文化建设上,强调精神层面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及精神力量转化成物质财富(即文化产业)的能力;在社会建设上,强调将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转化成人民群众的福祉,着力解决当前关乎群众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在生态建设上,继续建设两型社会。这五大目标,覆盖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构成了申论考试热点选择的主要标准和依据。

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热点概述】胡锦涛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一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中国足彩网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

二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三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四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五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加快走出去步伐,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

胡锦涛说,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

【点评】胡锦涛同志关于经济发展的核心思想包括:

第一,重要性。经济发展是解决一切重大问题的物质保障和基础。

第二,总体目标。显著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指导思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外延扩大再生产,转变为内涵扩大再生产;从生产要素驱动,转变为科技创新驱动;从外向型经济,转变为内需驱动型经济;从东部地区一枝独秀的非均衡发展,转变为东中西部百花争艳的协调发展;从城乡二元结构式发展,转变为城乡一体化发展;从国强民弱型发展,转变为国资民资共同发展。

第四,主要措施。一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创造平等、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秩序;二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我国在世界产业链中的地位、竞争能力和话语权;三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扩大内需,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四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尊重和保障农民权益;五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更好地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场,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热点概述】胡锦涛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胡锦涛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胡锦涛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一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三是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中国足彩网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四是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胡锦涛表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点评】胡锦涛同志关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思想,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共同发展。

第二,意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

第三,指导思想:走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包括双服务、双百、三贴近。

第四,主要措施:针对当前我国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四项重要措施。从文化的内容建设上来说,包括加快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建设和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从文化的服务功能上来说,要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要),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精神文明转化成物质文明)。

四、加强社会建设

【热点概述】胡锦涛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胡锦涛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他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一是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二是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三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四是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

五是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六是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

胡锦涛说,全党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点评】胡锦涛同志的主要思想,提炼如下:

第一,目标: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的和谐盛世。

第二,意义:加强社会建设,特别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重要思想的生动体现,也是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建设不断前进的必要条件。

第三,指导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改革开放、社会进步的成果及时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福祉。

第四,主要措施:教育、就业、收入、医疗、社保,这里特别需要关注的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这一主要思路没有发生变化。

五、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热点概述】胡锦涛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胡锦涛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中国足彩网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中国足彩网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胡锦涛说,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点评】从申论考试角度来说,生态文明的考点相对不多,无论是2008年怒江水电开发,还是2010年渤海海洋污染,抑或是2011年黄河治理与开发,对命题人来说,指导思想都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增强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当前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着“开发无度”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既有对资源环境无节制开发的问题,也有对资源环境开发工作管理混乱的问题。因此,胡锦涛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思路,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合理开发”、“强化管理”。合理开发,包括优化开发格局、提高利用效率、发展绿色经济、推进节能减排、节约自然资源、推进生态修复等等;而强化管理,则要求建立一系列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管理体制机制,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

2013年国家(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信用社等考试冲刺十八大热点(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在经济章节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标题,中肯地提出了当前我国经济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跟十七大单纯提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对我国当前的问题认识更加深刻。

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指出,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所以我们必须对此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报告摘要】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解读】

相较于十七大报告内容,十八大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直接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章节的标题,并且,明确在报告里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报考里这样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根源。掌握了这些对于今年国考备考有重大意义。

[原因]

今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和国际竞争不断深化,不仅一些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且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利益主体多元现象日益显现,社会矛盾明显增多。而出现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根源就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缓慢和滞后。因此,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更好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重要性]

一方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提升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它直接影响的是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实质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对过度依赖外需的增长结构的冲击,使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突出显现。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际经济、科技领域竞争更趋激烈,各主要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采取规模和力度空前的经济刺激措施,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纷纷把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重点,抢占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面对世界经济的深度变革和调整,面对正在全球展开的一场新的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只有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挖掘国内需求潜力,有效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才能拓宽我国经济发展的回旋余地,紧紧跟上国际经济科技发展大势,形成国家发展新引擎,赢得国际竞争新优势,在国际市场风云变幻中立于不败之地。

另一方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影响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抉择,又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发展观念。继续解放思想,就是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切实纠正重经济发展而轻社会发展、重经济总量扩大而轻经济结构优化、重物质财富获取而轻环境生态保护、重眼前利益而轻长远福祉的偏向,更好地适应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然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切身利益,必须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不仅仅意味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同时需要解决人与经济、经济与社会、经济与资源、经济与环境、经济与文化等各个层面的一系列问题,创新发展模式,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为此,必须作出艰苦不懈的努力。

2013年国家(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信用社等考试冲刺十八大热点(3)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在经济章节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标题,中肯地提出了当前我国经济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跟十七大单纯提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对我国当前的问题认识更加深刻。

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指出,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所以我们必须对此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报告摘要】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解读】

十八大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放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用一大段材料对其进行阐释。而十七大中只是略微提及。扩大内需、发展实体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基点和坚实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这二者在十七打报告中也是没有的,成为十八大报告的新增亮点。

[扩大内需的必要性]

一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是国内需求。国内市场广阔,是我国最大的优势。面对国际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和世界经济的复杂变化,立足国内需求,可以使我国经济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增强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扩大内需是在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根本之策。

二是我国国内市场存在着广泛的需求。经济发展不平衡需要进行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调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快和进一步改善,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都会带来巨大的需求。

所以,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仍然是国内需求,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发展实体经济必要性]

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包含了制造业,也包括精神、文化领域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

[存在的问题]

当前金融体系脱离服务实业的本位、社会资本“脱实向虚”、实体企业面临生存困境等潜在问题逐步显现,不断侵蚀实体经济基础,使我国经济面临产业“空心化”的潜在风险。具体来说,造成我国实体经济空心化的具体原因是:

一是多种因素叠加使成本攀升;

二是过度垄断使民间资本投资无门;

三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市场需求萎缩,订单大幅减少;

四是产业链上下游“两极分化”;

五是实体经济和非实体经济之间投资回反差巨大;

六是中小企业创新转型资源不足,能力不够,举步维艰。

实体经济发展,则国家兴盛;实体经济衰退,则国家没落。实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基,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和重要的创新驱动器。只有扎扎实实地发展实体经济、振兴实体经济、壮大实体经济,一国经济发展才有实力、才有后劲,才有应对危机的实力,否则经济健康发展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013年国家(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信用社等考试冲刺十八大热点(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八大在经济章节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标题,中肯地提出了当前我国经济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跟十七大单纯提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对我国当前的问题认识更加深刻。

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指出,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所以我们必须对此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报告摘要】

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中国足彩网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

【解读】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在十七大报告中是没有的。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置于标题之中,足见其重要性,显现了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视和决心。

[综合分析]

经过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基本的市场经济体制。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不成熟的地方,我国政府在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时也有其相应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经济不成熟、市场机制作用不充分所致。另一方面是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的过程中,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主要表现在:

一是政府“越位”。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过多,充当市场中重要的竞争主体——企业的角色。并且对经济主体的干预手段过多采用行政手段而非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破坏了市场环境。

二是政府“缺位”。公共服务提供不足,在某些公共领域出现政府缺位。

三是政府“错位”。政府职能交叉重叠、职权划分不清,常常出现不该管的乱管,该管的没人管的现象,造成政府角色错位。

比如,当前,我国政府在进行经济调节时,过多运用行政手段,较少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比如,房产政策,通过限购、限价等行政命令,而非提高土地供应的经济手段和完善相应的拆迁、土地使用、房产质量法律法规等法律手段来调节。由于对市场干预过多,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经济行为,不利于整个房地产的发展。

在市场监管方面,受计划经济时代影响,在市场准入方面门槛过高,很多领域对民营企业设置了较高的限制甚至不能进入,比如出租车行业、涉及民生的水电领域等,导致缺乏市场竞争,缺少活力,问题比较多。同时,在另一些领域,比如,食品药品行业,由于监督力度和相应的惩罚力度不够,导致问题多发。

在市场开放性方面,也还不够,比如,为了发展某地的经济,各省市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地方保护主义还比较严重。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比如,由于安全生产法律、知识产权法等与当前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接连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和剽窃等经济纠纷。另外,由于市场准入标准过高,在一些非国计民生领域,民营经济还不能平等进入,导致竞争不足,一些领域的垄断甚至严重影响了改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比如石油行业,铁路运输行业等。同时,市场经济自身带有一定的弱点和缺陷,主要体现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这就更需要政府发挥其相应的经济职能,以便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2013年国家(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信用社等考试冲刺十八大热点(5)

征地制度改革

十八大在经济章节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标题,中肯地提出了当前我国经济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跟十七大单纯提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对我国当前的问题认识更加深刻。

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指出,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所以我们必须对此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报告摘要】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这是征地制度改革内容首次写进中共党代会报告。

【解读】

党代会报告首次出现“改革征地制度”的内容,显然是因为这些年我国在征地拆迁上出现了太多的问题。怎么样使农民在征地过程中获得中国足彩网收益之所以成为十八大关注的问题,是因为这个问题和失地农民的小康,以及有尊严的生活等命题都直接相关。

事实上,我国确实有必要对现行的土地拆迁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在中国现行土地制度下,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国家为了公共利益可以将农村集体土地收归国有,转变为国有建设用地后售卖。

[原因]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飞速发展,商品房用地价格不断攀升,而农民的征地补偿款提升速度远远没有获得相应的增长。农民的地被征走之后,得到的补偿总体上不高。农民如没有别的劳动技能,单靠比较低的补偿,生活难以为继。

中国的城市化,被视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然而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已成为近三十年来之怪现象,农民的权益没有得到足够的保障,这种“低成本扩张”的城市化模式已经难以持续,无论是空心化之痛、拆迁难之惑还是资本化之变,这片土地上出现的新现象都反映出现实变革的迫切需求。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能再靠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有必要、也有条件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因此,征地拆迁的矛盾主要是农民土地和城市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由于拆迁补偿标准过低,部分地方不与农民沟通、协商,就强占或乱占农户的承包地,损害农民的合法权益。

矛盾越来越多的时候,意味着征地制度改革的条件开始进一步成型。

[坚持的原则]

中国农村改革30多年的经验表明,“还权于农”是解放农村生产力,从而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城市化快速推进和农村土地面临新一轮变革的历史阶段,赋予农民更大的自主权利、更加注重农民的意愿和实践,仍不失为最重要的“方法论”。对于今后政府政策上的具体措施,我们拭目以待。

农村土地征求应该遵循四个方面的原则:

一是土地征收权的运用要限定在公共利益的范围之内;

二是征收的程序必须公开、透明,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与人民群众进行充分协商;

三是必须按照市场定价的原则进行征收补偿;

四是强制拆迁必须通过司法程序才能决定,不能用行政的办法。

2013年国家(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信用社等考试冲刺十八大热点(6)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报告摘要】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解读】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前到了首要位置上。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前到了首要位置上。再次体现了政府重视教育、重视道德文化以及更加以人为本的理念。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党的十六大以来,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人才强国战略也在强力推进,党和政府爱才、识才、用才、聚才,不断创新人才理念和工作路径。如今,国之良才如千帆竞发,“人才强国”正从宏伟战略化为现实图景。

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回首这10年,人才强国战略恢宏展开,“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科学人才观,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皆可成才、人才优先发展成为社会共识。

但是也要看到,教育公平的问题,始终是任何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价值取向的风向标。新中国60年、改革开放30年,我们在教育公平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尤其是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以后,教育公平更是迈出了重大步伐。

[存在的问题]

尽管采取了不少促进教育发展的措施,以保证人才的大量供应,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教育公平的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

首先,东西部教育发展不平衡。据统计,东西部许多省份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差距在2倍以上;城市与农村的教育发展不平衡,占全国人口70%的农村,尤其是老、少、边、穷的农村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同一个区域内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发展不平衡,重点学校几乎集中了区域的优质教育资源。尽管政府有意识地进行平衡资源配置的努力,优质教育资源的逆向流动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全国范围内教育基准的建立,以及鼓励优秀教师到西部、农村和薄弱学校的政策。

其次,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发展不平衡。如幼儿(学前)教育阶段没有建立起政府主导的模式,在许多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基本上是空白;高中阶段的普通高中与职业教育政策差异较大。这就需要我们研究不同教育阶段的短板,协调处理各个教育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不能按下葫芦浮起瓢。

再次,不同人群受教育的机会仍然有比较大的差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西部女童的教育问题,残障孩子的教育保障问题,居住地与户籍地不同的人群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问题等,仍然困扰着我们。这也要求我们出台一些特殊的教育政策,通过矫正平等和补偿平等,给弱势人群子女教育特别的关怀。

最后,诸如高考政策、高校审批政策、学科点评审政策等,如果深入研究,也可以发现其中有许多是与教育公平的精神相悖的。

2013年国家(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信用社等考试冲刺十八大热点(7)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社会建设篇里提出了不少新的内容。比如创新管理、收入倍增计划等等,都做了不少新的论断。从论述角度来说,与十七大内容相比,都是从群众感受出发而非仅仅是制度建设层面,如: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等。由此可见,党的十八大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以人为本的方面上。

发展有一个先后次序,也和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我们的经济国力水平有关系,所以我们不可能齐步走、一刀切。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社会、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小康就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就是当年小平同志强调的,我们过去总认为发展慢了不行,现在看起来,发展快了问题会中国足彩网更复杂。所以说,十八大要求我们在未来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中间要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报告摘要】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他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解读】

以上部分是以前党代会报告当中所没有的,为十八大首创。明确提出了社会建设的方向——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角度为民生。

在社会建设方面更加强调以民生为重点。进行社会建设看起来好像关注的是老百姓的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养、住有所居,但背后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人民的承诺。从这一点来说,在社会建设方面,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让老百姓对未来生活更加幸福有了足够的期待。这些都显示出大政方针上有了新的部署。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具体举措包括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六个方面。

[存在的问题]

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为我们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打下了重要物质基础。

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我们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随着城市人口急剧增多,城市管理对象不断扩大,城市社会管理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社会管理对象扩大,原有的社会管理功能难承载。

目前,我国除了政府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国企职工等体制内的极少数人,绝大多数体制外人员的各类关系,如低保、医疗、养老、就业,以及计划生育、权益表达、看病就医、养老金领取、党组织活动、生活服务、老龄护理等,都进入社会管理系统,尤其是进入了社区管理范畴。因这些人的各类关系不直接归政府体制内管辖,因而被称为“社会人”。随着城市“社会人”急剧增多,城市社会管理对象总量迅速扩大,原有的城市社会管理功能难以承载和适应。

第二,社会管理难题增多,过去的社会管理手段难奏效。

从1993年以来,全国群体性事件数量一直居高难下,总量年均同比增长25%,其中500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上升近80%。尤其是2006年以来,仅百人以上群体性上访事件全国平均每年就达800多起近20万人次。这些群体性事件,涵盖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房产买卖、国企改制、企业破产、水库移民、环境污染、劳资关系、劳动争议、医疗纠纷、民族纠纷、宗教纠纷、涉法涉诉、损害赔偿、食品药品安全、利益分配、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保障,以及入学、就业、看病、社保、治安等各个方面的矛盾纠纷。其中每一个矛盾纠纷的背后都涉及到一系列经济政治等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制度问题。对于这些越来越复杂的社会问题,继续沿用过去的社会管理手段已难以奏效,这是目前城市社会管理面临的新课题。

第三,公众社会诉求升级,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难实施。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社会诉求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对社会管理的要求已不再仅仅停留于社会治安、应急处理、协调关系、化解矛盾、规范秩序、风险控制、强化监督、遵纪守法等社会稳定层面,而是广泛涉及扩大参与、完善服务、改善民生、保障权益、净化环境、食品安全、公平正义、诉讼顺畅、政府勤政、干部廉洁等促进社会公正、社会平等、社会和谐为目的社会管理。面对公众新的社会管理需求,沿用过去传统的控制、强制等方式已难以实施。

总之,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才能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发展环境。

2013年国家(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信用社等考试冲刺十八大热点(8)

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社会建设篇里提出了不少新的内容。比如创新管理、收入倍增计划等等,都做了不少新的论断。从论述角度来说,与十七大内容相比,都是从群众感受出发而非仅仅是制度建设层面,如: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等。由此可见,党的十八大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以人为本的方面上。

发展有一个先后次序,也和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我们的经济国力水平有关系,所以我们不可能齐步走、一刀切。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社会、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小康就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就是当年小平同志强调的,我们过去总认为发展慢了不行,现在看起来,发展快了问题会中国足彩网更复杂。所以说,十八大要求我们在未来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中间要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报告摘要】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中共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他具体指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解读】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同时也是首次提出了居民收入倍增目标这一“新要求”。

中共十六大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中共十七大提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两次大会均未对居民收入增长提出具体量化目标。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虽然首次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但也未提收入增长具体量化目标。

报告中提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对居民收入增长不仅提出了量化目标,而且还是倍增目标,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反映了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这向外界传递出未来中国更加注重改善百姓生活的重要信号。

[存在的问题]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是,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仍然比较严重,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城乡差距是导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第一大因素,在各项原因中占比40%以上。

很显然,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僵化的土地制度是拉大城乡差距的罪魁祸首。即使是已经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也由于身份的不同而受到种种歧视。可见,要缩小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必须果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农民在土地转让中的定价权,以及消除城市中对农民工的各种歧视性做法。

第二,垄断是加剧收入分配不公的另一大原因。

在同一个市场经济竞争体系中,垄断企业和非垄断企业根本就不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垄断企业凭借强大的垄断力量在获取资源和资金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进而攫取高额利润。在内部人的控制下,又存在巨大的高福利、高工资冲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众多非垄断企业市场竞争激烈、生存环境恶化,致使员工工资福利欠佳。

第三,灰色收入是民众最为反感的现象之一,也是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体现。

由于监督管理制度的缺陷,致使我国灰色收入规模庞大,并已成为扩大收入分配差距的一股重要力量,而其来源主要是围绕权力对公共资金和公共资源的分配而产生的腐败、寻租、侵占公共资金和他人收入、聚敛财富等行为。尽管具体数额到底有多少尚存争议,但灰色收入的存在本身就说明国民收入分配已严重扭曲。

2013年国家(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信用社等考试冲刺十八大热点(9)

发展海洋经济

生态文明建设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在经济部分首次提出来的,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高度阐释和全面升华。这次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独立章节,这是对人和自然关系认识的进一步升华,也足以说明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

十八大报告与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部分总体来看并没有太大的变化,都涵盖了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但是仔细分析会发现其中有几个变化与亮点值得我们注意。

【报告摘要】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解读】

这在十七大报告中是没有提到的。发展海洋经济是随着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人们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不断深化而发展起来的,

近年来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到江苏的沿海开发战略、浙江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再到福建的海西经济区等,各地纷纷推出相关发展规划,并创立了若干发展模式。实际上,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到了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并将其作为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而这次又被列入到十八大报告内容,并提出“海洋强国”这个发展目标,已经明确了今后几年我国对发展海洋经济的支持力度,足以说明我国对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视程度,可见,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原因]

当今世界,许多沿海国家和地区都把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作为重要的战略方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陆地资源趋于枯竭,陆地空间趋于饱和,人类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努力寻找新的资源和发展空间。而浩瀚的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具有巨大经济价值,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因此,许多国家把加快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发展海洋经济放到国家战略位置来抓。我国拥有辽阔的海洋国土,也是历史上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维护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对于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大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但是要统筹海洋资源的时序利用,海洋不仅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其他资源的重要载体,对海洋的利用应做到取之有时、用之有度。充分考虑海洋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既要发挥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又要兼顾经济发展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2013年国家(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信用社等考试冲刺十八大热点(10)

建设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在经济部分首次提出来的,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高度阐释和全面升华。这次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独立章节,这是对人和自然关系认识的进一步升华,也足以说明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

十八大报告与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部分总体来看并没有太大的变化,都涵盖了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但是仔细分析会发现其中有几个变化与亮点值得我们注意。

【报告摘要】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解读】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和生态伦理。只有基于这样的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和本质特征,也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

报告一大亮点就是在独立篇章里系统地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昭示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

“中共十六大前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主要集中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到十七大的时候,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从过去的三位一体变成了四位一体。这次十八大报告上又从四位一体拓展到了五位一体,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是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观念而进行的理性选择。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不断深化,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不仅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而且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不仅对中国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美丽中国”被写进十八大报告,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认知,是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原因]

当前之所以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一个重要原因是只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越来越凸显,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耕地逼近18亿亩红线;另一方面环境污染严重,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生态系统退化,由此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此外,要意识到,资源环境问题的出现,背后有体制政策、发展方式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思想认识、自然观方面的原因,比如生态文明的理念没有树立,生态不文明的做法普遍存在,自然的价值还不被承认。

[意义]

第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人口继续增加,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弱成为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

第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的主线。发展与环境密不可分,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发展道路问题,离开经济发展谈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离开环境保护谈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

第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环境保护是重大民生问题。环境保护直接关系人民生活质量,关系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社会和谐稳定。

第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结构调整、创新发展的时期,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资源环境问题将是国际社会长期面对的重大挑战,绿色发展、循环经济日益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

2013年国家(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信用社等考试冲刺十八大热点(11)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在经济部分首次提出来的,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高度阐释和全面升华。这次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独立章节,这是对人和自然关系认识的进一步升华,也足以说明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

十八大报告与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部分总体来看并没有太大的变化,都涵盖了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但是仔细分析会发现其中有几个变化与亮点值得我们注意。

【报告摘要】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解读】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首次提出,一个根本性的保障。

首先在段落字数上看,十七大报告用了一句话来说明法律建设,并未提到制度;而十八大报告用了一个段落来说明制度建设。这足以说明十八大报告对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细化程度。

从具体内容看,十七大报告从节约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政策两个方面来阐述,概括面比较笼统。而十八大报告的方向更加明确、全面,从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生态补偿制度、耕地保护、水资源保护、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税费改革、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到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名词都被列入到十八大报告的具体内容,这些都是针对近年来我国生态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挑战而准备完善或出台的新政,这些对我国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人与自然均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从而实现生态安全这个终极目标。

[存在问题]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我国之所以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跟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分不开。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有:

第一,环境产权制度不明晰,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不完善。

一是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刚起步,相关法律制度尚未确立,使得交易的合法性成为问题,即交易后合法的排污量难以界定。

二是尚未开征专门的环境税。

三是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由于环境产权界定不清,利益主体不明,再加上支持资金严重不足、补偿标准低且缺乏可持续性,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尚不完善。

第二,环境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和全社会参与机制尚未建立。

一是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不完善。

二是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尚未建立。

第三,环境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监管监督机制不完善

第四,现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中生态环保指标权重低。在当前的政绩考核体系中,经济发展指标所占比重过大,许多部门和地方政府以GDP为主导的发展观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不少地方为抓“政绩”,片面追求GDP增长率,导致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2013年国家(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信用社等考试冲刺十八大热点(12)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生态文明建设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在经济部分首次提出来的,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高度阐释和全面升华。这次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独立章节,这是对人和自然关系认识的进一步升华,也足以说明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

十八大报告与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部分总体来看并没有太大的变化,都涵盖了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但是仔细分析会发现其中有几个变化与亮点值得我们注意。

【报告摘要】

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中国足彩网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中国足彩网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解读】

十八大报告在生态文明建设内容中首先提出了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是由于土地的自身特性所决定的。国土空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是一个国家进行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场所,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依托。国土空间开发就是以一定的空间组织形式,通过人类的生产建设活动,获取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的过程。我国在长达几千年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形成了不同形态的空间格局,如人口的聚集、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的发展等。但随着中国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经济规模迅速扩张,经济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如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一个关系到十几亿人口生存发展的大问题。

[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一方面,持续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活动也给国土空间开发和环境资源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出现了地区间差距扩大、部分地区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区域间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另一方面,在广大的农村,征地拆迁中引发的社会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一些地方挪用、截留征地补偿款,有的在补偿安置不到位的情况下强行征地,集体土地征收已成为各方利益冲突的焦点;被征地农民表达诉求采取的方式越来越激烈,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具体来说,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城市建设和开发无序扩张,不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乱占滥用耕地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第三,征地补偿资金不到位,被征地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

第四,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管理不严格,收入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重要性]

我国国土辽阔,但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紧张,近三分之一的国土属于难以开发利用、不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的空间。同时,我国国土空间复杂多样,地区差异较大。从资源分布看,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水土资源、能源资源和其他矿产资源,在区域间的分布很不均衡;从经济分布看,东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60%,广大中西部地区只占40%;从人口分布看,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宝贵的国土空间。

[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每年有1000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对土地、能源资源的需求持续增加,生态和环境的压力也将持续加大。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好十分有限的国土空间与日益扩大的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使有限的国土空间发挥更大的承载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引导人口和经济向适宜开发的区域集聚,保护农业和生态发展空间,促进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是一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中国足彩网信息请查看2024年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信息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易贤网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足球游戏_中国足彩网¥体育资讯$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hfpxwx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易贤网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