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
一、概况
体育教育专业创建于1993年,已累计毕业学生3000多人,为全省各地培养了一大批综合素质良好的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和体育专业人才。通过20年的努力,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较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较高水平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已基本形成。目前,本专业现有教师39人,其中专任教师35人;教授2人,副教授7人,讲师15人,硕士17人,在读博士1人。现有400米标准田径场1个,体育馆综合1个,标准游泳池1个,网球场4个,篮球场10个,排球场4个,运动人体科学综合实验室1个。先后在成都双流艺体学校、崇州白头中学、邛崃高埂中学、马尔康中学、马尔康县中、茂县中学、威州中学、威州小学、松潘中学、南充高中、理县中学、都江堰蒲阳中学等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多样性选择。
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本着以科研促教学和以教学促科研的目的,先后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省厅级课题12项,主持省厅级课题9项,主持校级课题10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100余篇。1门省级精品课程(健美操),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健美操),1个校级重点科研团队(藏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团队)。另外,排舞、轮滑、健美操、田径、篮球、武术等项目先后获全国、省级大奖60余项。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能胜任学前、中小学体育教学、管理、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一专多能应用型体育人才。
三、培养规格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有关精神,本专业学生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领会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热爱教育事业,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求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二)掌握学校体育教学、健康教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有所专长;具有从事学前、中小学体育教学、课余训练、组织运动(体育活动)竞赛、担任裁判和管理场地设备以及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能力;了解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三)达到师范技能要求和专业技能要求;掌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原理和方法,能胜任民族地区体育工作。
(四)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复合型才能。
(五)具有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
四、人才培养模式
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采取“3+1”模式,既以市场为导向,师范与非师范教育相结合,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相结合、专业训练与终身体育锻炼相结合,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具备系统的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体育专门人才。
五、学制与毕业要求
1、学制:全日制专科三年。
2、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为138学分(通识教育平台应修读23学分,其中公共必修21学分,素雅课程选修2学分;学科基础平台必修8学分,专业教育平台必修77分,教育实习6学分,职业教育平台必修18学分,素质教育平台应获得6学分)符合毕业条件,颁发毕业证书。
六、主干课程
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学概论、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体操、健美操、武术、网球
七、主要实践与教学环节
(一)实践性环节:军事训练、公益劳动、教育试讲与见习、教育实习和社会实践等。
(二)教育见习与实习
1、见习
专业见习安排在三学年第一学期进行,要求学生必须到中小学进行专业见习,并由见习单位出具见习成绩,试讲和见习时间不低于2个月计入学分,在教材教法课程中计入成绩。
2、实习
在三学年第二学期进行,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由实习单位和学习共同出具成绩,实习不合格者不予毕业。
中国足彩网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