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要求
1.本大纲适用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专升本函授招生考试,是考生备考语文科目的复习指南,也是招生院校拟定语文试卷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2.依据本大纲进行的语文考试,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在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基本能力两大方面的情况。语文基础知识包括汉语基本知识、作家作品知识、文体知识、写作知识等;语文基本能力主要指文言文阅读能力、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考生应具备与专科学历水平相称的人文素养,语文基础知识较为扎实,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和现当代文章作品,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
3.本大纲主要依据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推荐的全国各类成人高考复习考试辅导教材,陈洪主编)。
复习考试内容
一、汉语基本知识
1.掌握汉语语法规范,能够准确地使用汉语字词,了解准确、简明、连贯、得体、鲜明、生动的语言表达方法。
2.能够识记、理解常用的文言词语,掌握文言文作品中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字等语言现象及常见的特殊句式,能够进行简单的文言今译。
3.掌握文言文、现代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
二、作家作品知识
1.掌握教材中重点课文的体裁与出处,及课文作者的名号、国别、时代、诗文集名称、主要思想倾向、文学主张、艺术成就、代表作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等。
2.掌握文学史中出现的重要文学流派、文学团体、文学思潮等。
三、文体知识
1.掌握我国古代诗文的特殊文体分类及其主要特征。散文类主要有:语录体、纪传体、书信体、史论体、游记体、寓言体、赋。诗歌类主要有楚辞、乐府、歌行、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律诗、绝句,以及词、散曲等。
2.掌握现代文学文体的主要类别:散文、诗歌、小说、戏剧。
3.掌握一般文章的文体分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四、写作知识
1.掌握文章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主题、材料、结构和语言,了解四个要素的基本使用要求。
2.掌握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的主要类别,并能结合具体语境对作品中使用的表达方式进行正确辨识。
五、作品阅读与分析
(一)作品阅读与分析提供给考生的阅读材料分为文言文与现代文两大类。
1.能正确理解作品字词句的含义,正确划分作品的段落层次,概括其大意;
2.能准确分析一篇作品的艺术手法与表达技巧,正确把握其在描写事件、刻划人物、营造环境、表现主旨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3.能正确理解并概括作品的主旨,认识其思想意义,体会作品的审美价值及社会功能。
4.能默写出大纲中规定背诵的课文。
(二)重点课文目录
1.*《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2.《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3.*《秋水》(节选)《庄子》
4.《大同》《礼记》
5.*《谏逐客书》李斯
6.*《陈情表》李密
7.*《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9.*《论毅力》梁启超
10.*《灯下漫笔》鲁迅
11.《谈时间》梁实秋
12.*《论快乐》钱钟书
13.《选择与安排》朱光潜
14.*《论学问》培根
15.*《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16.《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
17.*《李将军列传》(书选)《史记》
18.《张中丞传后叙》韩愈
19.*《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20.《报刘一丈书》宗臣
21.《马伶传》侯方域
22.《往事》(——之十四)冰心
23.《背影》朱自清
24.*《故都的秋》郁达夫
25.《香市》茅盾
26.*《爱尔克的灯光》巴金
27.《箱子岩》沈从文
28.*《氓》《诗经》
29.《国殇》屈原
30.*《陌上桑》汉乐府
31.*《短歌行》(其一)曹操
32.*《饮酒》(其五)陶渊明
33.《从军行》(其四)王昌龄
34.*《山居秋暝》王维
35.*《行路难》(其一)李白
36.*《蜀相》杜甫
3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38.*《杜陵叟》白居易
39.*《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40.*《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陆游
41.*《炉中煤》郭沫若
42.《发现》闻一多
43.*《再别康桥》徐志摩
44.《我爱土地这》艾青
45.《门槛》屠格涅夫
46.*《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47.*《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
48.*《水调歌头》(明月见时有)苏轼
49.*《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50.*《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51.*《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52.*《前赤壁赋》苏轼
53.*《宝玉挨打》曹雪芹
54.《风波》鲁迅
55.*《断魂枪》老舍
56.*《米龙老爹》莫泊桑
57.《苦恼》契诃夫
58.*《麦琪的礼物》欧•亨利
59.*《长亭送别》王实甫
60.《日出(节选)》曹禺
(上列教材篇目中带*号者为重点课文。)
(三)重点课文知识要点
1.《季氏将伐颛臾》
本文选自《论语•季氏》。《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
本文通过孔子与他的弟子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评了季康子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孔子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了解本文的驳论性质,掌握本文以对话方式展开批驳、破中有立的议论方式。
识别本文所用的历史材料、现实事例和名人名言三种论据,理解本文运用论据的多样性。
理解文中重点比喻句“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比喻作用及其含义。
理解本文的反问句,说明它们在表达上的作用。
(1)求!无乃尔是过与?
(2)何以伐为?
(3)则将焉用彼相矣?
(4)是谁之过与?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3)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无乃尔是过与?
(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4)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顿。
2.《秋水》(节选)
本文选自《庄子•秋水》。庄子和老子合称老庄,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掌握本段文字表达的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这一主旨在客观上给今人的启迪是,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学无止境,认识无止境,应努力进取。
掌握本文善用寓言,将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的写作手法;掌握本文以大量比喻表达深微玄奥的哲理的论证方法。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3)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2)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3)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4)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
(5)此其自多也。
(6)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3.《谏逐客书》
本文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是李斯写的一个奏章。
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掌握本文始终正反并论、利害对举的说理方法;掌握本文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和选词炼句的特点。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段落:自“臣闻地广者粟多”至“此所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2)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3)服太阿之剑。
(4)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5)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4.《陈情表》
本文是西晋时李密写给武帝的奏疏。
了解作者所陈述的不能奉召出仕的个人理由,是为侍奉自幼相依为命、现已年老多病的祖母;体味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一“抗命”行动的积极内涵。
掌握本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证方式。
理解本文夹叙夹议,以情动人的艺术特色。
了解本文骈、散结合的文体特点。
掌握沿用至今的成语、短句,并理解其意义。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2)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2)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3)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4)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
(5)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5.《五代史伶官传序》
作者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五代史•伶官传》的序文,是一篇史论。
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掌握本文以唐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为论据,论证主旨的方法。
了解本文所使用的历史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6)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3)请其矢,盛以锦囊。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5)抑本其成败之迹。
(6)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6.《答司马谏议书》
作者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书信体驳论文。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针对性。
掌握本文驳论点的反驳方法:以事实为依据,逐条批驳对方的观点。
理解王安石反驳司马光观点的说理步骤。
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措辞委婉,寓柔于刚。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2)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3)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4)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5)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6)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2)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3)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4)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5)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6)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
7.《论毅力》
本文选自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中的《专集•新民说》。
了解本文的针对性。
理解本文各段中的比喻句和层递句,掌握文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2)要其何以成,何以败?
(3)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
(4)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5)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
(6)被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
(2)以为是殆幸运儿。
(3)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
(4)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5)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6)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
8.《灯下漫笔》
作者鲁迅,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本文是鲁迅写的一篇文艺性论文。
概括说明本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中心论点,说明两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理解第一部分中作者对历史的剖析和鲁迅所指“第三样时代”的含义。
理解第二部分中作者对复古主义者赞美的“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和军阀统治的现实的剖析。
理解本文行文中高度的理论概括和文艺性、形象化说明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掌握本文所用比喻、排比、反语等修辞方法。
9.《论快乐》
作者钱钟书,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作家。
掌握本文所揭示的“快乐由精神来决定”的人生哲理,理解作者阐发这一哲理所选择的角度。
理解本篇随笔见解深湛、征引繁富、联想丰赡、妙趣横生、词采精妙的写作特点。
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比喻和警策语。
10.《论学问》
作者培根,英国16世纪哲学家、散文家。
理解本文阐述的两个问题:一是治学的目的,一是治学的方法。
理解各种学问对人精神的影响、作用。
理解本文用比喻和精辟的语言阐述深刻道理的特点。
11.《郑伯克段于鄢》
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左传》是我国早期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左丘明所著。
理清本文情节发展的主要脉络。
了解郑庄公、共叔段和姜氏的性格特点。
理解并翻译下列一段文字:自“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至“不义不暱,厚将崩”。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2)都城过百雉。
(3)不如早为之所。
(4)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5)无庸,将自及。
(6)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7)其是之谓乎?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亟请于武公。
(2)无庸,将自及。
(3)姜氏欲之,焉辟害?
(4)请以遗之。
(5)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6)爱其母,施及庄公。
12.《李将军列传(节选)》
本文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了解《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共130篇。
掌握李广性格的主要特征;说明作者通过李广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掌握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理解本文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在刻画人物性格中的作用。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段落:
(1)自“匈奴大入上郡”至“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2)自“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至“士以此爱乐为用”。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2)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3)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
(4)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5)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6)(程不识)为人廉,谨于文法。
(7)胡虏易与耳!
(8)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
(9)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2)广家世世受射。
(3)匈奴日以合战。
(4)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5)天子使中贵人从广习勒兵。
(6)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7)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8)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9)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
(10)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11)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
(12)急诣部,如书。
13.《种树郭橐驼传》
作者柳宗元,中唐著名作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寓言性传记散文。
掌握全篇主旨:把种树之道,移之于治民之道,揭示“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病,以及由此给广大人民带来的苦难。
掌握本文运用类比和层层对比手法说明道理的特点。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
(2)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3)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4)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5)故不我若也。
(6)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7)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且硕茂,早实以蕃。
(2)官命促尔耕,勖尔植。
(3)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4)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5)吾小人辍飨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6)其莳也若子。
14.《故都的秋》
作者郁达夫,现代著名作家。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
理解本文所写北京秋天“清、静、悲凉”而又“色彩浓、回味永”的特点。
理解本文选取富有北京地方色彩的景物表现故都秋色的写景方法。
分析本文通过“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的对比,突出全文中心思想的写法。
分析概述全文写景、抒情、议论三者结合,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15.《爱尔克的灯光》
作者巴金,现代著名作家。本文是记叙文中的抒情散文。
理解文中“长宜子孙”这四个字的含义。
分析并说明全文中心思想。
理解文中三种灯光的象征意蕴。
理解本文以灯光为线索贯串全文的特点。
理解本文所展示的两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掌握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16.《氓》
本篇选自《诗经•卫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常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本篇是一首叙事诗,了解本诗的主要内容,理清叙述层次。
本篇又是一首“弃妇诗”;分析本诗女主人公(弃妇)的性格特征。
指出诗中的比兴句,理解其含义。
重点句子:
(1)秋以为期。(2)载笑载言。
(3)二三其德。(4)言既遂矣。
(5)夙兴夜寐。(6)信誓旦旦。
重点词语:
(1)匪我愆期。(2)将子无怒。
(3)犹可说也。(4)自我徂尔。
(5)淇水汤汤。(6)渐车帷裳。
(7)女也不爽。(8)总角之宴。
17.《陌上桑》
本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是一首著名的汉代乐府民歌。
概述本诗主要内容,掌握主题思想。
分析罗敷的性格特征。
分析本诗刻画罗敷形象所使用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理解罗敷夸夫一节的构思特点、述说层次及在揭示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作用。
借由此篇,了解汉代乐府民歌的形式特征。
重点句子:
(1)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2)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3)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重点词语:
(1)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2)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3)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4)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5)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18.《短歌行》(其一)
这是一首乐府旧题诗。作者曹操,汉代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又是一位诗人。
划分本诗的层次,理解诗人在诗中所抒发的招纳贤才的急切心情,分析诗中所表现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了解诗中所用比喻和典故的含义,以及化用《诗经》成句赋予新意的特点。
重点句子: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重点词语:
(1)对酒当歌。(2)沉吟至今。
(3)枉用相存。(4)契阔谈宴。
(5)何时可掇。(6)但为君故。
背诵全诗。
19.《饮酒》(其五)
这是一首田园诗、五言古诗。作者陶渊明,东晋末年著名诗人,古代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分析本诗写景句子所体现的思想意蕴。
理解全诗平淡醇美,说理、抒情、写景交融一体的特色。
重点句子: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背诵全诗。
20.《山居秋暝》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山水诗。作者王维,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融诗、画、音乐、理趣于一体,风格清新淡雅。
分析本诗以动写静、动静相衬、视听结合,写出夜间山中宁静优美景色的表现手法。
理解本诗“诗中有画”的写作特色及诗中所表现的诗人情趣。
以本诗为例,掌握律诗的对仗特点。
重点句子: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重点词语:
(1)随意春芳。
(2)山居秋暝
背诵全诗。
21.《行路难》(其一)
这是一首乐府旧题诗,七言歌行体。作者李白,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划分本诗层次。了解诗人如何表现从茫然、激愤到希望、自信的感情,体会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理解诗中比喻句的含义。
体会李白的诗歌感情豪迈奔放,想象丰富奇特,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独特风格。
说明诗中所用历史人物典故的内涵。
重点句子: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重点词语:
(1)玉盘珍羞直万钱。
(2)多歧路,今安在?
(3)停杯投箸不能食。
(4)直挂云帆济沧海。
背诵全诗。
22.《蜀相》
这是一首著名的七言律诗。作者杜甫,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理解、分析本诗各联的内容。
了解本诗对诸葛亮一生功绩的高度概括,体味诗中所寄寓的感慨。
说明全诗将写景、叙事、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的特点。
掌握本诗颔联对仗工整的特点。
重点句子:
(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重点词语:
(1)锦官城外柏森森。
(2)三顾频烦天下计。
(3)两朝开济老臣心。
背诵全诗。
2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边塞诗。作者岑参,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
掌握本诗写景笔调夸张、气势磅礴、比喻新颖、描绘新鲜奇特、联想奇妙的特点。
找出诗中的夸张句和比喻句,并说明其表达作用。
重点句子: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重点词语:
(1)都护铁衣冷难着。
(2)瀚海阑干百丈冰。
(3)中军置酒饮归客。
(4)风掣红旗冻不翻。
背诵全诗。
24.《杜陵叟》
这是一首新乐府诗,叙事诗。作者白居易,中唐著名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了解诗歌创作意图:“伤农夫之困也。”概括全诗的主题思想。
划分全诗的层次,体会叙事层次井然,揭露层层深入。
理解诗中由第三人称叙述转为杜陵叟用第一人称直接控诉的作用。
掌握全诗语言浅显通俗的特点。
重点句子:
(1)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2)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重点词语:
(1)麦苗不秀多黄死。
(2)长吏明知不申破。
(3)急敛暴征求考课。
(4)帝心恻隐知人弊。
(5)手持尺牒榜乡村。
(6)虚受吾君蠲免恩。
25.《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爱情诗。作者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在诗坛上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分析本诗的抒情层次。
理解颔联所用的修辞手法和比兴意义。
理解颈联推己及人的表达作用。
重点句子: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背诵全诗。
26.《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这是一首乐府旧题诗。作者陆游,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划分全诗的层次,归纳全诗的主题思想。
理解本诗以“月夜”贯串全诗,使三个场景和谐统一的结构特点。
体会选取典型事物、创造典型场景来抒情言志的手法。
分析本诗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主题。
重点句子:
(1)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2)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3)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重点词语:
(1)朱门沉沉按歌舞。
(2)沙头空照征人骨。
(3)将军不战空临边。
(4)遗民忍死望恢复。
背诵全诗。
27.《炉中煤》
作者郭沫若,现代著名学者、诗人。本诗选自郭沫若诗集《女神》。
理解本诗所抒发的爱国激情和献身精神。
理解诗中的两个意象:年轻的女郎、炉中煤。
分析说明诗中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理解本诗用反复咏叹手法表情达意的特点。
28.《再别康桥》
作者徐志摩,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本诗选自徐志摩的诗集《猛虎集》。
掌握本诗诗人故地重游所抒发的复杂情感。
理解本诗飘逸清丽的艺术风格。
理解本诗所体现出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
29.《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作者是南唐后主李煜。
理解本词是一首抒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词。
理解、分析词中借景抒情、对比和比喻等表现手法。
重点句子:
(1)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重点词语:
(1)春花秋月何时了。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背诵全词。
30.《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作者柳永,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分析上片描写秋景所用的铺叙手法,并划分层次。
分析下片曲折抒发羁旅思乡之情的四个层次。
理解全词情景交融、情景相生的艺术特点。
重点句子:
(1)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2)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重点同语:
(1)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2)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3)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4)倚栏干处、正恁凝愁。
31.《水调歌头》(明月见时有)
作者苏轼,北宋著名作家、艺术家,豪放词的开创者。这是一首著名的中秋词。
分析掌握全词围绕明月抒写作者起伏变化的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体味词中蕴涵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重点句子:
(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重点词语:
(1)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3)千里共婵娟。
背诵全词。
32.《声声慢》(寻寻觅觅)
作者李清照,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风清丽婉转,后期词风沉哀凄苦。
分析全词是怎样表现在国破家亡之后,词人的凄惨心境和孤苦哀愁之情的。
理解词中九组叠字运用的艺术效果。
重点句子:
(1)凄凄惨惨戚戚。
(2)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重点词语:
(1)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背诵全诗。
3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作者辛弃疾,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
理解上片写景抒情的内容。
理解、分析下片借用三个历史典故分别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句子:
(1)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2)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重点词语:
(1)遥岑远目。
(2)倩何人。
(3)搵英雄泪。
背诵全词。
34.《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元代有名的杂剧家、散曲家,人称“曲状元”,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这是一首散曲,属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
理解前三句遣词造句的特点:用三组各写三种景物的词语构成“鼎足对”。
分析最后一句在全篇的作用,概括全篇的主题思想。
掌握这首小令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背诵这首小令。
35.《前赤壁赋》
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掌握本文情感变化线索,据此划分段落,并概述每段大意。
理解本文所反映的作者思想矛盾。
分析清风、明月、江水三种景物与抒情、说理的关系。
由本文了解文赋具有主客对话、抑客伸主的结构特征和骈散相间的语言特色。
重点词语:
(1)举酒属客。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6)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7)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8)侣鱼虾而友麋鹿。
36.《宝玉挨打》
作者曹雪芹,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本文节选自长篇章回小说《红楼梦》。
理解宝玉挨打的导火线及其根本原因。
说明贾宝玉、林黛玉、贾政、薛宝钗等人的性格特征。
掌握本文通过人物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掌握本文在同一事件的尖锐矛盾冲突中表现不同人物不同性格的特点。
37.《断魂枪》
作者老舍,现代著名作家。《断魂枪》是老舍60多篇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理解小说中时代背景的描写对表现人物思想性格所起的作用。
分析拳师沙子龙的性格特征。
掌握本文善于通过肖像、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
理解文中用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的写作手法。
38.《米龙老爹》
作者莫泊桑,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
了解小说中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理解本文运用倒叙笔法的作用。
掌握小说的主题。
分析米龙老爹的性格特征。
分析小说中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理解小说第一和第三人称叙述方法交互为用的特点。
39.《麦琪的礼物》
作者欧•亨利,美国现代著名短篇小说家。
理解“麦琪的礼物”的含义。
掌握小说的主题思想。
分析小说主人公德拉和杰姆的性格特征。
理解小说运用两条线索,一虚一实的结构方法。
分析小说通过外部行为和表情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写作手法。
40.《长亭送别》
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剧本多写男女爱情,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本篇是其代表作《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理解这折戏的主要矛盾冲突,分析崔莺莺的离愁别恨和叛逆精神,理解本篇的主题思想。
掌握作品情景交融、语言雅俗相济的特色。
分析作品所采用的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
重点句子:
(1)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2)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3)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重点词语:
(1)恨不得倩疏林挂在斜晖。
(2)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3)谨赓一绝,以剖寸心。
六、作文
通常情况下,作文题多属于材料作文,且体裁多限定为议论文,文章字数不得少于800字。
作文主要考核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同时测试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知识积累与运用能力等。
基本要求:思想内容正确、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文字通顺、标点正确、书写工整规范。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试卷内容比例:
语文基础知识约27%(其中,汉语基本知识约7%,作家作品知识约14%,文体知识约3%,写作知识约3%。)
文言文阅读约20%
现代文阅读约20%
作文约33%
试卷题型比例:
选择题约20%
填空题约3%
词语解释题约7%
文言文翻译题约7%
简答题约14%
分析题约16%
作文题约33%
试题难易比例:
容易题约30%
中等难度题约50%
较难题约20%
试题材料来源比例:
纲内篇目约80%
纲外篇目约20%
样题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主张文章应该“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的作家是
A.柳宗元B.韩愈C.欧阳修D.王安石
2.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提到的罗素是
A.英国哲学家B.英国文学家C.美国哲学家D.法国哲学家
3.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
A.夸张B.拟人C.比喻D.叠字
4.在《宝玉挨打》中,对宝玉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的人是
A.黛玉B.王熙凤C.宝钗D.袭人
5.“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出自
A.《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B.《天净沙》(秋思)
B.《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D.《声声慢》(寻寻觅觅)
6.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
A.演绎论证B.类比论证C.归纳论证D.对比论证
7.下列作品中同属叙事诗的一组是
A.曹操《短歌行》、《诗经•氓》
B.陶渊明《饮酒》、《汉乐府•陌上桑》
C.《汉乐府•陌上桑》、《诗经•氓》
D.白居易《杜陵叟》、《楚辞•国殇》
8.下列人物出自话剧《日出》的一组是
A.陈白露、李石清、黄省三B.陈白露、周朴园、方达生
C.陈白露、李石清、四凤D.陈白露、潘月亭、周萍
9.下列作家中同属文学研究会的是
A.沈雁冰、叶圣陶、谢冰心B.郭沫若、郁达夫、谢冰心
C.沈雁冰、朱自清、郁达夫D.朱自清、钱钟书、梁实秋
10.《西厢记》、《牡丹亭》、《窦娥冤》的作者依次是
A.关汉卿、汤显祖、王实甫B.王实甫、马致远、关汉卿
C.汤显祖、王实甫、关汉卿D.王实甫、汤显祖、关汉卿
11.“日薄西山”、“祸起萧墙”、“夙兴夜寐”三个成语依次出自
A.《季氏将伐颛臾》、《诗经•氓》、《陈情表》
B.《陈情表》、《季氏将伐颛臾》、《诗经•氓》
C.《诗经•氓》、《陈情表》、《季氏将伐颛臾》
D.《陈情表》、《诗经•氓》、《季氏将伐颛臾》
12.下列关于作者、作品、国别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欧•亨利——《麦琪的礼物》——英国
B.培根——《论学问》——英国
C.莫泊桑——《羊脂球》——法国
D.屠格涅夫——《罗亭》——俄国
13.对鲁迅《风波》一文表述错误的是
A.小说以1917年张勋复辟事件为背景
B.小说以“辫子事件”为线索
C.小说塑造了七斤这一新式农民形象
D.九斤老太的口头禅是“一代不如一代”
1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是
A.陆游是中国文学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
B.曹雪芹是我国清代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
C.“济南二安”指易安居士李清照和幼安居士辛弃疾
D.被后人称作“三苏”的作家指苏洵、苏轼、苏辙
15.下列句子中,含有意动用法的是
A.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B.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C.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6.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①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磁化水向东流。③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④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A.比喻、夸张、对偶、排比
B.夸张、对偶、比喻、排比
C.对偶、比喻、夸张、排比
D.夸张、比喻、对偶、排比
17.下列带点的字解释正确的是
A.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灌:注入。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讲:宣传。
C.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终:始终。
D.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中:中间。
18.下列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是
A.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君臣相顾:君王和大臣们互相照顾。
B.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先生休矣:先生休息吧。
C.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
城陷而虏:城池陷落后他被敌人俘获。
D.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不为生事:不是为了生出事情来。
19.下列各选项中分别有两个句子,两个句子中带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B.①涂有饿殍而不知发。②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C.①不出,火且尽。②虽食,且不下咽。
D.①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②(许)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
20.下列作品出自同一作家的是
A.《米龙老爹》、《羊脂球》、《苦恼》
B.《麦琪的礼物》、《项链》、《最后的藤叶》
C.《变色龙》、《项链》、《苦恼》
D.《猎人笔记》、《罗亭》、《门槛》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
(一)阅读《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1-23小题。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它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1.姜氏为什么要为共叔段请“制”?这段文字中哪句话能体现出共叔段有扩张野心?(4分)
22.庄公为什么不采纳祭仲的建议?这反映出他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23.请说明这段话中所用比喻的喻义。(2分)
(二)阅读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然后回答24-26小题。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4.这首词采取的是怎样的抒情方式?抒发了词人怎样的心情?(4分)
25.“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暗含着作者哪两方面的伤感?(4分)
26.这首词在语言形式上有哪两个显著的特色?(2分)
(三)阅读陶渊明《移居二首》中的第二首,然后回答27-29小题。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①。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①无为忽去兹:不要轻易地离开这里。纪:经营。
27.这首诗的前八句叙写了什么内容?“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4分)
28.这首诗哪两句是画龙点晴之笔?它采取的是怎样的表达方式?(4分)
29.这是一首古体诗还是一首近体诗?(2分)
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30分。
(一)阅读郭沫若《炉中煤》一诗,然后回答30-32小题。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30.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借“炉中煤”来抒情,这是什么表现手法?(4分)
31.请说明“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两句诗的双重寓意。(4分)
32.这首诗除了比喻和拟人之外,还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二)阅读钱钟书《论快乐》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3-35小题。
“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过的决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在高兴的时候,我们空对瞬息即逝的时间喊着说:“逗留一会儿吧!你太美了!”那有什么用?你要永久,你该向痛苦里去找,不讲别的,只要一个失眠的晚上,或者有约不来的下午,或者一课沉闷的听讲——这许多,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能使你尝到什么叫做“永生”的滋味。人生的刺,就是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33.请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4分)
34.作者为什么要论证痛苦的永久易得?这是一种怎样的论证方法?(4分)
35.作者以“四方的圆形”与“静止的动作”为喻说明了什么?(2分)
(三)阅读《麦琪的礼物》中的一段话,然后回答36-38小题。
那两个住在一间公寓里的笨孩子,极不聪明地为对方牺牲了他们家里最宝贵的东西。但是,让我对目前一般聪明人说一句最后的话,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在一切接受礼物的人当中,像他们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他们就是麦琪。
36.两个“笨孩子’指的是谁?为什么?(4分)
37.为什么又说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4分)
38.“麦琪”一词的原意是什么?(2分)
四、作文:50分。
3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斗转星移,岁月如流,生活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乡村在变,城市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在这时代的变迁中,人们惊喜着,感叹着,深思着……
请以《感悟变迁》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D2.A3.D4.C5.B
6.C7.C8.A9.A10.D
11.B12.A13.C14.B15.B
16.D17.A18.C19.B20.D
二、文言文阅读:共30分。(考生的回答与此答案接近也可酌情给分)
21.因为“制”是险要的城邑。(2分)
“今京不度”。(2分)
22.以宽养恶,欲擒故纵。(2分)
胸有城府,工于心计。(2分)
23.以野草的滋长蔓延比喻共叔段势力的扩张。(2分)
24.借景抒情。(2分)
抒发了词人晚年流落江南时孤苦无依、绝望哀愁的心情。(2分)
25.由北雁南飞想到自己因国破寓居南方,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由鸿雁传书想到丈夫早逝,表达了对亡夫的怀念之情。(4分)
26.一是多用叠字,二是善用口语,(2分)
27.叙写作者与邻里朋友之间频繁纯真的交往及亲密无间的关系。(2分)
顶真。(2分)
28.“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2分)
议论。(2分)
29.古体诗。(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0分。(考生的回答与此答案接近也可酌情给分)
30.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答“眷念祖国的情绪”也对)。(2分)托物言志。(2分)
31.一是指自己的报国热情埋藏在心底多年,只有在“五四”以后,它才能像煤“重见天光”一样,得以喷发。(2分)
二是将“谋”引申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被封建主义束缚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直到“五四”以后,才焕发出生命的活力。(2分)
32.反复(答“呼告”也对)。(2分)
33.快乐不可能永久(或“永远快乐”是荒谬的)。(4分)
34.反衬快乐的短暂易逝。(2分)
对比法。(2分)
35.说明“永远快乐”的自相矛盾。(2分)
36.两个“笨孩子”指的是德拉和杰姆。作者说他们是“笨孩子”是模仿社会上一般“聪明人”的口吻来说话,实际上是反语。(4分)
37.因为从馈赠礼物的角度来看,他们把最心爱的礼物卖掉而给对方买了最喜爱的礼物,双方都送上了一颗心;从接受礼物的角度看,他们虽然都失掉了礼物的实际意义,但他们都得了对方的一颗心。(4分)
38.“麦琪”一词的原意指基督初生时来送礼物的三个贤人。(2分)
39.作文评分标准
项目
类别A内容B语言C篇章评分标准
一类卷
(45-50分)中心突出
见解深刻行文流畅
语言准确结构严谨
层次明晰以47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a.具备B项和另一项条件,而其余一项达到二类卷标准的,获得基准分;b.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B项突出的,获得满分);c.具备上述一项条件,而另两项只达到二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二类卷
(37-44分)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文从字顺语言基本准确结构完整层次分明以40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a.具备B项和另一项条件,而其余一项达到三类卷标准的,获得基准分;b.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B项比较好的,获得本类卷最高分);c.具备上述一项条件,而另两项只达到三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三类卷
(30-36分)中心明确内容尚充实语言通顺有个别病句结构完整层次清楚以33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a.基本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获得基准分;b.其中B项比较好一些的,酌情加分;c.另有某些缺点的,酌情减分。
四类卷
(21-29分)中心不明确,
内容空泛语言不通顺
病句较多结构不完整
层次不清以25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a.凡属上述情况之一者,评为四类卷,获得基准分:b.另两项稍好一些的,酌情加分;c.另两项稍差一点的,酌情减分。
五类卷(20分以下)文不对题内容贫乏文理不通结构层次混乱以17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a.凡属上述情况之一者,评为五类卷,获得基准分;b.另两项尚可的,酌情加分;c.兼有上述两项以上情况的,酌情减分。
说明:
1.试评和研究评分标准宜从三类卷入手,以此为界,确定类别。
2.病句是指因语法错误或词语搭配不当而导致文理不通的句子。
3.不写题目扣2分,3个错别字扣1分,重现的不计,最多扣3分,标点错误较多或模糊不清的,酌情扣1-3分。
中国足彩网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