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护士资格考试中,关于沟通的方式主要分为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两种。
1.语言性沟通使用语言或文字形式进行的沟通称语言性沟通。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工具。
医疗机构中的语言交流分为互通信息性交谈和治疗性交谈两种。
(1)互通信息性交谈:互通信息性交谈的目的是获取或提供信息,如患者入院时护士收集患者健康信息及介绍医院环境、规章制度等过程,都属于此类交谈。
(2)治疗性交谈:又分为指导性交谈和非指导性交谈。①指导性交谈:由医护人员为患者提出问题的实质,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患者执行,其特点是交谈进程较快,效率较高,但患者主动参与少;②非指导性交谈:是一种商讨性的交谈,沟通中医护人员和患者处于平等的地位,患者有较多的自主权参与决策,但比较费时。
为了确保语言性沟通的有效性,护士应评估患者的教育程度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尽量使沟通双方使用相同的语言系统,对系统的语言有系统的理解,避免使用患者不能理解的医学术语。
2.非语言性沟通非语言性沟通是通过面部表情、目光接触、姿态、手势、触摸、类语言等非语言形式进行的信息交流,它常常伴随者语言性沟通而发生。非语言性沟通更能反应一个人的真实感受,同样一句话可以由于非语言行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和效果。护士应特别注意自己的非语言性表达,同时要善于观察患者的非语言信息,提高护患双方的沟通效率。
非语言性沟通主要的形式有体态语言、空间效应、类语言等。
(1)体态语言:包括仪表、面部表情、目光接触、姿态、手势、触摸等。人的仪表包括相貌、身材、衣着、装饰等。患者的仪表可为护士提供身体状况、职业、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线索;护士的仪表也同样会影响患者对护士的认识,护士的仪表应整洁、端庄、美观、朴实和大方。
面部表情是最常用的非语言沟通方式,一个人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来表达他的“喜怒哀乐悲惊恐”。护士在沟通中,善于从患者的面部表情了解到患者的真实状况,并应意识到自己面部表情的重要性,尽可能控制那些容易引起误解或影响护患关系的表情,如不喜欢、厌恶等。
目光接触是指眼神的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中最清楚、最正确的讯号。沟通中保持目光接触,可以表示尊重对方并表示在注意听对方的叙述。
身体的姿态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健康情况和自我概念。观察患者的姿态和步态,可为收集资料提供信息;护士的姿态应得体、落落大方。
手势在沟通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可以强调、加强、澄清或代替语言信息。如用热情的手势请对方坐下,会使对方感到轻松、不紧张。与聋哑人或不能说话的患者交流时,手势的运用是最重要的沟通方式。
触摸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一种很有效的沟通方式。护士应掌握恰当运用触摸的技巧。
(3)类语言:指伴随语言沟通时所产生的语速、语调、语气、语量、节奏、语言的流畅性及“嗯”、“哦”、“呀”等附加音,类语言的表达反映了人说话时的情绪、情感和态度。同样一句话,伴随不同的类语言,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和意义。
(2)空间效应:是指沟通双方如何去理解和利用他们在沟通中的空间和距离,它关系到个人空间和周围环境以及他们的相互影响。在沟通中,应尊重患者的意愿,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和安全感,并保持合适的距离。人际交往的距离大致分为四种:①亲密距离:指沟通双方相距小于50cm;②个人距离:沟通双方相距50~100cm;③社会距离:沟通双方相距1~4m;④公众距离:沟通双方相距4m以上。在护患沟通中,医护人员应保持对距离的敏感性,注意距离的有效性和舒适感所起的作用。
中国足彩网信息请查看医学考试网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