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被称为我国的“网络问政元年”,虽然我国开展网络问政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网络问政的发展却呈几何级数式增长,从“华南虎”,到周久耕,再到“躲猫猫”,网民参政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时,各级政府领导都在互联网上以一个普通网民的身份与民众进行交流,并问政于民。网络问政这种新型的民主形式,为广大群众参与政治提供了一个新型而有效的平台,成为沟通政府与民众的重要渠道。
然而,在网络社会的大潮席卷而来、网民的参政议政热情逐渐高涨的形势下,从政府官员到网民本身,对网络问政都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方面,由于网络具有的匿名性特征,不仅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便捷的表达意见、发表看法的途径,而且也滋生出许多谩骂攻击和人身伤害,对社会和无辜者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另一方面,从政府角度来看,一是某些政府官员对网络问政存在惧怕和逃避心理,担心网络民意和监督会影响其声誉、成为不稳定因素,因此对网络民意置之不理,不闻不问。二是政府部门对网民意见处理不及时,信息公开的内容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无法满足网民对政府解决问题的期望。这一系列问题都说明:没有制度化的网络问政,不可能成为沟通政府与民众、广纳民智、倾听民声的长效机制。
要使网络问政走上制度化的轨道,就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早规范政府与民众的行为,建立一种经常性的、双方互动的机制。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是倡导网民文明上网、文明留言,提升网民素质。由政府宣传部门主导,开展各种文明上网宣传活动,屏蔽和删除任意谩骂、进行人身攻击的留言,但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监控,阻碍民意真实表达;
二是在广大政府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中开展网络问政的培训,使他们认识到网络问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是政府部门建立网络办公室,专门负责收集和整理网民的留言,并将留言的处理情况及时反馈给网友;
四是建立办理网友留言的执行和监督机构,及时解决网民提出的问题,监督政府部门的执行情况;
五是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定期与网友进行交流,回答网友提问,倾听网民意见,定期开展网上办公会,为广大网民建言献策提供广泛渠道。
网络问政实现了党和政府与普通群众的直接沟通,是对传统执政方式的有益补充。让“网络问政”科学的运作模式保持常态化,不仅要创新思维、更新观念,更要千方百计为网络制度化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只有政府官员认真对待来自社会各方的草根民意,并最终通过有效的执政程序,将其内化成一种良性的执政思维与行动,才能真正把网络问政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执政“生产力”,才能充分展现网络问政的内在魅力。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