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成效显著
2009年12月5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为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过去一年的实践证明,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创下,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货币信贷环境,充分发挥了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是完全正确和及时有效的。
总体来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得到了有效传导。2009年1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9.46万亿元,同比增长29.74%,增幅比上年末高11.9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1.25万亿元,同比增长34.63%。1至11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21万亿元,同比多增5.06万亿元。1至11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12.63万亿元,同比多增5.32万亿元。2009年,货币信贷总量快速增长,信贷结构继续优化,对扭转经济增长下滑趋势、提振市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点评:
2009年是中国经济奋力走出“最困难时候”的一年,也是宏观调控经受最严峻考验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关键时刻,中央见事早、判断准、动手快,及时调整政策取向,坚持把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宏观调控第一要务,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作用下,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增速逐季加快,投资快速增长,消费需求不断扩大,需求结构明显改善,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全球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外需不足的局面及影响还在持续。从国内情况看,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一些深层次矛盾特别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民间投资意愿不强;产能过剩的问题更加凸显,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和难度加大;信贷结构也不尽合理,流动性管理难度增加。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果“见好就收”,就有可能出现反复,“关键期”很可能演变为“反复期”,使经济发展的好势头发生逆转。随着我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目前的好势头,真正迎来经济的全面回升。
点评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李扬
2、创业板开市为中小企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009年10月30日,随着开市钟声的敲响,中国创业板首批公司上市仪式在深圳成功举行,创业板正式迎来了首批28家上市公司。酝酿了十年之久的创业板,终于登上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舞台,自此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迈上新台阶,并给众多中小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现梦想舞台。
据了解,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的股票全天共成交219.06亿元,换手率均超过八成。28只股票的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50倍以上,经过上市首日的大幅上涨后,平均市盈率增至100倍以上,大约比沪市高3倍,比深市主板和中小板高2倍。截至目前,第二批8家公司也已登陆创业板市场,第三批6家公司2009年12月25日也已成功发行。
点评:
创业板的推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自主创新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的新市场。推出创业板不仅能够为数量众多的自主创新和成长型创业企业提供资本市场服务,而且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的示范效应,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进一步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完全可以说,创业板市场的推出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功能,强化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的服务效用,同时有助于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
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板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市场,与主板之间在服务对象、准入指标、运行制度和风险特征等方面有若干明显区别。一方面,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成长性较强,经营机制更为灵活,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多元化特征更为突出。另一方面,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股本规模小,经营不确定性大,抵御外部风险能力较弱,公司治理基础相对薄弱,更易出现股价异动,对信息披露的专业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要求更高。但值得关注的是,创业板对于当前支持中小企业创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有着重要意义。
点评人: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 李连仲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