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目来源:
2013国考省部级真 题第四题大作文
“给定资料6”中的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能触发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悟,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内容充实,语言畅达;
(4)总字数800-1000字。
二、阅卷标准
评卷标准
文章给分按照先归档次,再定分值的原则评定。评分档次分为四档。
一档(33—40分):文章紧扣主题,观点鲜明,说理充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二档(24—32分):文章能够扣住主题,观点比较明确,说理比较充分,结构比较合理、完整,语言比较流畅;文章主题与材料2有关。
三档(15—23分):文章能够扣住主题,观点不够明确,结构不合理 或不完整(叙述过多,论证不足,论证逻辑不清楚等),语言表达不流畅;文章主题与材料2有关,说理比较清楚,结构基本合理,但有明显瑕疵,语言比较通顺。
四档(0—14分):文章完全跑题;体裁错误;大段抄袭材料内容;立场错误;观点不明,思路混乱;结构严重不完整;语言表达差。
从阅卷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出,一般来说,综合作文最关键的就是不要跑题偏题。保证不跑题偏题的情况下有自己的核心论点,再加上分论点的支持,能保证二档文章档次。因此作答过程中凸显主题、明确论点是我们需要重点处理。
三、答题思路与方法
大作文审题是保证主题不偏的主要方法。要求围绕“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带来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并给出题目,属于命题作文,但“岁月失语,惟石能言”题目本身的寓意应该写清楚,也可以加副标题来点明题意;根据题目要求,考生可以自选角度,树立其观点和立意。
题干要求中,立意明确是要求有明确的核心观点,通过阅卷标准,我们也可以发现,观点鲜明是保证文章处于一档文或者二档文的重要方面;有思想性,是要求我们写作要有一定的深度,不能仅限于题目本身去写;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要求要结合自身经验,在把握材料、充分利用材料的基础上,去适当联系实际。千万不要只说自己的自身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而忽视了材料内容;内容充实、语言畅达都是要求在行文过程中,若想写出一档文,要有充分的论据支撑和流畅的语言表述。
材料中的逻辑结构是我们把握大作文主题的关键一环,通过分析给定资料,我们可得出材料反映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问题,因此文章观点立意就应该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保护”来展开论述。
资料1是传统婚礼习俗对凝聚乡村生活文化的影响,是传承民族精神的一种载体形式;
资料2从倒卖文物、缺乏文物保护意识、民间文化的没落等入手分析了文化保护的必要性,尤其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也指出了某些官员在文化保护方面存在的误区。
资料3指出在文化工程保护建设中要重视保留原真性和生命力,使其成为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资料4通过妈祖文化的追溯和探讨,突出其精神信仰的传承。
资料5描述了民间手工艺-鹤溪缸窑的发展历程和意义以及其面临没落的现状。
资料6通过作家F对贺兰山岩画、皮影戏等独特的地域文化的感悟,来引出其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所思所想,以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保护。
开头部分从“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感悟出发,简单解释F学者的句话强调“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第二、三段提出结合材料和实际,提出两个分论点并进行论证分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让民俗文化“活”起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要注重修炼内功。
第四段通过引用温总理的名言阐述文化发展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提升思想高度。并进一步指出其意义和发展目标。
四、参考例文
岁月失语 惟石能言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承续中华民族文化
被誉为“民间文化的抢救人”的作家F在看到雄浑壮阔、原始古朴的贺兰山岩画后,感慨良多,并留下“岁月失语,惟石能言”的题词警醒后人。当千古岁月逝去,伟大的先人们却为我们留下了“能言”的各种文化瑰宝,这些文化瑰宝不仅包括“有形之宝”,更有“无形之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让民俗文化“活”起来。真正的艺术在民间,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得以延续的重要来源。但纵观中国当下的社会形态,无论是传统婚礼习俗,还是地方戏曲、皮影戏、剪纸、刺绣等各种乡土艺术,都已逐渐没落,取而代之的是各类外来文化。在各地泛滥的“仿古潮”中,大肆夷平历史故地,无情摧毁传统民居,斥巨资生造形象工程,生搬硬套虚假民俗和人物,这些对原有城市乡镇的破坏和重建,是对历史文脉的割裂,最终形成毫无生气的千城一面。拯救民俗文化,应重其内涵发扬,在融入生活、融入城市中焕发生机,在群众的记忆里传承。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要注重修炼内功。官员为了政绩指标,不惜余力“申遗”成功,之后却浮于表面,忽略“申遗”后的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有完善细致、科学合理的保护体制和建设规划。这就要求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不要只做“面子”工程,还要做好“里子”建设:要完善法规,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所遵循;加强对违规拆建、盗窃文物的执行力度,严厉打击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违法行为;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财政和人力投入;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和推广,大力号召全民保护,做到人人爱文物、人人传精神。同时,还要学会去粗存精,撇弃陋习,留其精华。只有练好厚实的“内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才能行之有效。
温家宝总理曾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作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也积聚了一个民族优秀的智慧和高超技艺,应是“前世之宝,后世宝之”。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也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承续中华民族文明,构建一个真正的文化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