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为“十一五”发展指明了方向。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具体描绘了我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制定和实施,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社会和谐之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
如何理解“十一五”发展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十五”发展成就、科学分析“十一五”面临形势的基础上,作出的一个基本判断。“十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系列风险挑战,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这五年,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党中央根据形势发展要求,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都使“十一五”发展切切实实地站在一个新起点上。
一是站在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通过“十五”实践,科学发展观不仅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而且正在转化为他们的具体行动。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已成为当今中国的主旋律。“十一五”规划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践,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完成“十一五”各项任务,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二是站在经济发展的新起点上。“十五”期间,我们适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抑制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经济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8.23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45倍;财政收入达到3.5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4倍。“十五”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站在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上。“十五”期间,积极推进各项体制改革,在一些重要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环境得到优化,进一步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内在活力。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5年进出口总额达1.42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位。改革开放取得的重要成就,为“十一五”进一步解决面临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四是站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新起点上。“十五”期间,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特别是我们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正在实践中逐步落实。“十五”期间取得的社会发展成就,为推动“十一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落实“十一五”规划,我们有着坚实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还面临不少困难和压力,特别是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又不断出现。可以说,一个人有成长中的烦恼,一个国家也有发展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靠成长消除,发展中的问题靠发展解决。
面对战略机遇,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处于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更加努力。落实“十一五”规划,就要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科学分析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十一五”规划是怎样勾画发展蓝图的?
“十一五”规划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就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规划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到“十一五”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上,具体化为“六个必须”的原则和“六个立足”的政策导向。这样,就使科学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十一五”发展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上,体现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部署上。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规划综合考虑未来五年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趋势、发展条件以及面临的矛盾和挑战,根据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提出了经济增长等9个方面的目标及39个量化指标。这些目标,立足我国国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