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我国志愿服务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兴起,在社会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半月谈记者最近调查发现,当前国内志愿者活动存在“被志愿”、节假日服务扎堆、志愿者权益受侵害等现象,不仅让志愿服务“变味儿”,更有损志愿者的形象和积极性,如不及时加以遏制,将妨碍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
【对策】
我国志愿服务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容易挫伤志愿者的热情,应尽快出台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措施,加强对志愿组织的注册与管理,对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加以规范。
1、弘扬志愿精神,培育公民意识
将志愿精神的培养纳入国民教育,是发达国家培养青年公民意识的有效手段。因此,具备全方位的激励机制,对于升学、就业、晋级都有利,自觉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口比例很高。这种模式充分尊重人的自主性,让志愿者在服务的过程中结识朋友、学习新技能。我国志愿服务发端晚,政府色彩较为浓厚,组织性更强。政府还积极对志愿者进行奖励,颁发公共服务奖状、公共服务勋章等,成为公民珍视的荣誉。
2、规范化、法制化、专业化
海外志愿服务逐渐步入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的轨道,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运作机制和管理经验。在日常管理方面,由枢纽型组织统筹协调,是各个国家和地区推展志愿服务的通行做法。在激励机制方面,与公民的成长和就业挂钩。将志愿组织的作用范围扩大到教育援助、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科学普及等诸多方面,形成了政府与民间共同推进公共福利的繁荣景象。
3、积极推进我国志愿体系建设
我国志愿服务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具备一定的后发优势,应借鉴海外经验,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志愿服务体系。我国应利用年轻父母们希望培养孩子社会责任感的契机,鼓励以家庭为单位广泛参与志愿服务。应借鉴国外经验,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吸引中国足彩网的社会民众投入到志愿服务,从而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可在个人档案中加入“志愿服务工时”,在升学、就业、入党、提干等环节均有效,对培养公民志愿意识起到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