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定位
(一)高等教育及其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它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任务不同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社会各方面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级专业教育。普通教育是国民的基础文化科学知识教育,不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要目的。
2.教育对象不同
高等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大学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与中小学生有明显差别。大学生在生理上已发育成熟,心理上趋于成熟或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个性特征比较稳定,世界观正在形成或已定型,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较强。
3.社会职能不同
高等教育有三个社会职能,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二是发展科学技术,开展科学研究;三是直接为社会服务。普通教育一般不具备这些社会职能。
4.地位作用不同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使学校具有主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有效机制。高等教育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居于重要位置,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发展高科技的重要力量。
2.是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之上的专业性教育,具有“高”和“专”的特点。高等教育心理研究必须反映这些特点,以便更好地为高等教育服务。
“高”是指“高等”和“高级”,它规定了学校的层级和所培养人才的规格。高意味着大学生入学要求高,学习的知识高深,脑力劳动难度大、强度高;所要求掌握的技能,相对一般从业者和非大学生同龄人,也更复杂和高级。同时,大学生在精神情趣的追求、生活方式的选择和人格完善等方面的要求也相对较高。高等教育心理学就必须认真和深入地研究具有“高”的特点的心理学问题。“专”是指大学教学的专业化和专门化,强调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专门化的实际问题,特别重视在专业范围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提出了培养大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课题。
3.研究对象的主体是大学生
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既不同于普通中学生,也不同于走向社会的成年人。他们在生理上已经成熟,可以从事复杂、抽象的高级思维活动,但在适应能力、挫折耐受力、心理的自我调控能力、人际关系适应能力等方面还需要继续对他们进行指导,以促进他们社会化的完成和自我意识的完善。这些问题亟待高等教育心理学深入研究,并提出可行的对策。
4.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和应用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
高等学校具有教学、科研和直接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高等教育心理学不仅要重点研究高等教育的教学问题,更应填补高校科研、服务社会这两大职能的心理学研究空白。
高等教育心理学应对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殊性进行专门研究’以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高等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
①教学中教的比重逐渐降低,学的比重逐渐增加,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把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转化为本身努力获取知识的实际行为。
②教学上由传授法向指导法转化,学习法由再现式向探求式转化。教师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发展自己的能力与人格。
③校内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学研究相互渗透,并在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中,锻炼独立工作的能力。这些都要求大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并在初步的科研实践中培养优秀的科研心理素质。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