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技能的一般概述
一、技能及其特点
技能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特点∶
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3.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二、技能的种类
(一)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技能都是操作技能,如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体育方面的球类、体操、田径等。
操作技能除了具有上面所列举的技能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与心智技能不同的其他一些特点。首先,就动作的对象而言,操作技能的动作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其次,就动作的进行而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第三,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卖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二)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对象具有观念性;其次,执行具有内潜性;第三,结构具有简缩性。
三、技能的作用
1.技能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
2.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
一、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探讨
(一)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论
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他认为,心智技能是由一系列的心智动作构成的,心智动作是通过实践动作的“内化”而实现的。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二是物质与物质化动作阶段,三是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五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二)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在认知阶段,要了解问题的结构,即起始状态、要达到的目标状态、从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所需要的步骤、算子。对于复杂的问题而言,要了解问题的各个子目标及其达到子目标所需要的算子。在认知技能形成的第二阶段,即联结阶段,学习者应用具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主要表现在把某一领域的描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这种转化即程序化的过程。随着对某一技能的不断练习,学习者对解决问题的法则的言语复述逐渐减少,而能够直接再认出某一法则的可适用性。在该阶段,个体逐渐产生一些新的产生式法则,以解决具体的问题。在自动化阶段,个体获得了大量的法则并完善这些法则,操作某一技能所需的认知投入较小,且不易受到干扰。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通过教学实验,在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这一理论目前已对我国的中小学的学校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心智技能原型的模拟
由于心智活动是实践活动的反映,因此心智技能的培养,首先必须运用“心理模拟法”,确定心智技能的原型即实践模式。
用心理模拟法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经过两个步骤,这就是创拟确立模型和检验修正模型,其中第一步是关键。
模拟专家头脑经验的目的是想使得专家头脑的经验能够“内化”为学生(新手)头脑中的心智技能,变成他们自己经验世界的组成部分。这一把专家头脑中的经验“内化”为学生自己经验的过程,就是心智技能的培养过程。
三、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
(一)原型定向
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次序和动作的执行要求),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二)原型操作
所谓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三)原型内化
所谓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这一过程又可划分成三个小的阶段,即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
四、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性,正确使用言语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