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观察一下幼儿,总体说来,你看到幼儿都有哪些表现?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表现是各不相同的。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表现,即有不同的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就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幼儿心理发展有哪些一般的特征呢?
一、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儿童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使都在幼儿时期,年龄不同,心理活动水平也不相同。在幼儿园,有不同的年龄班,小班(3~4岁左右)的孩子明显地不同于中班(4~5岁左右)的孩子,与大班(5~6岁左’右)孩子的心理水平就更不相同。这表明,幼儿时期心理的发展也显示出阶段性特征。但是要注意,我们只是说年龄与幼儿的心理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而不是说年龄决定幼儿的心理发展。
3岁左右,幼儿还常常听不懂老师的话,如果老师说一句很长的话,他们听不懂。他们有时也说不清自己的意思,语言表达能力还比较低。4~5岁的幼儿已经能滔滔不绝地给你讲故事了。
5~6岁的孩子则能很有条理地叙述所见所闻。讲起故事来有声有色,还会恰当地停顿。
二、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
幼儿认识活动表现为具体性和形象性。幼儿在认识事物、理解事物时离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接触。例如,幼儿说起“狗”,马上想到的就是他所见到的那条狗。幼儿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
幼儿在认识事物时,常常想摸一摸,抠抠这,又抠抠那,还想好好看一看。他们对很多事物都不停地看、听、摸、尝、闻等。他们主要通过感知来认识周围世界。
幼儿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离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接触。幼儿如果拿着一个苹果,他就要通过与苹果的样子、颜色,以及苹果的味道直接接触,才能够认识苹果的特性。他们不能够离开实物来理解事物,例如,单纯依靠语言,向幼儿讲述一种他们从未接触过的水果,幼儿不能理解。
由于幼儿对事物的认识较多地依靠直接的感知,因此,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常常停留于事物表面现象,而不能认识事物本质特点。
幼儿记住的事物也是依赖于对事物的直接感知。那些他们直接接触过的、形象逼真的事物,幼儿容易记住。幼儿常常对所记的材料不分析、不加工,只是按其外部的形象或特点来记忆。
幼儿的思维活动也离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感知。例如两堆同样数量的扣子一堆集中,一堆散开。如图所示:
问幼儿哪堆多,哪堆少,幼儿会认为散开的那堆扣子多。因为他看到这堆扣子占了那么一大片地方。这说明幼儿的思维活动也是受对事物具体直接感知的影响。
由此可见,感知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致使幼儿认识活动富有具体性的突出特点。
(二)表象活跃
当我们说到“天安门”时,虽然,天安门不在眼前,但我们的头脑中会出现天安门的形象。天安门不在眼前时人脑中天安门的形象,是天安门的表象。表象是事物的具体形象在人脑中的映象。
表象虽然不是实际的事物,但它是直观的,生动形象的。因而表象也有具体性的特点。幼儿头脑中充满了具体形象。例如幼儿在幼儿园的游戏角;看见了两个相同的玩具娃娃,他们就在“娃娃家”游戏中加入了双胞胎。这是两个相同的娃娃引起了他们头脑中双胞胎的表象。同样,小男孩拿着一个圆盘,就玩起“开汽车”,依靠头脑中的表象,他虽然在原地坐着,却“开汽车逛了全城”,玩得津津有味。
(三)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整个幼儿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的,但是,5~6岁幼儿已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例如,5~6岁的幼儿能根据概念对事物进行分类。如果给幼儿9张画有不同水果、餐具和衣服的图片,打乱后让5~6岁的幼儿分类,他们会很快把9张图片按三种概念(即水果、餐具、衣服)进行分类,而4岁的幼儿还不容易弄清楚水果和苹果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此外,5~6岁幼儿对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事物的因果关系的掌握等都有所发展,他们会说“这个东西沉不下去,因为它是木头的,木头就沉不下去”,而不像4岁的孩子只能从事物表面找原因。如问:“乒乓球为什么会漂起来?”4岁儿童会回答说:“因为它是白颜色的。”5~6岁儿童初步的抽象能力明显地发展起来,他们回答问题时,不单从表现现象出发,而能从较抽象的方面来推断事物的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