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 情 分 析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党的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公务员必备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因此是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常考内容。本部分内容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考生要牢固掌握本部分的知识。
考点分类专家讲堂
第一讲 邓小平理论
高频考点
考点释义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初步形成、正式形成、逐渐展开和最终确立四个阶段。邓小平理论体系包括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祖国统一、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其中,考生要重点掌握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基本路线,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三步走”战略与“一国两制”构想等知识点。
重要词条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邓小平理论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认识要符合客观实际,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
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其实质是要继续维护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违背了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人的社会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首先,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最根本的体现。其次,只有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奠定坚固的物质基础。再次,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它要为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创造物质条件,这也要求社会主义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三个有利于”——判断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的是非得失,应该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发展首先要抓住历史机遇,保持较快的速度,稳步、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得到实际利益。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历史地位、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且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的标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思想,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至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正式形成。1992年1O月,党的十四大重申了这条基本路线,并将它正式写人了党的章程。
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它规定了我国走什么道路,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由谁来领导和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等一系列最根本最重大的原则问题,决定着国家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关系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命运。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作用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三是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20世纪70年代的改革经济政策,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这三个方面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三步走”的战略——“三步走”的战略步骤是:第一步,从1981到199o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状况所决定的。首先,坚持公有制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要求。其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再次,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决定的。
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就是将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纳人依法治理的轨道。依法治国的本质是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实行依法治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依法治国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第二,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第三,依法治国的依据和方法,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第四,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科教兴国战略——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增强我们自己的创新能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星火计划——经中国政府批准实施的第一个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1986年初,中国政府批准实施这项计划。其宗旨是:把先进适用的技术引向农村,引导亿万农民依靠科技发展农村经济,引导乡镇企业的科技进步,促进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第一个星火计划的示范区是在纵贯华北大地的太行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