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两大军事集团
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欧洲列强,为争夺欧洲霸权和重新分割殖民地,彼此之间矛盾十分尖锐,从而最终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三国同盟的形成
普法战争使德、法结下了民族仇恨。德国十分害怕法国复起,既害怕法国要收复它失去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又害怕动摇自己逐步确立的大陆霸权。为削弱法国,1875年德国企图再给法国以打击,却遭到俄国和英国的反对,德被迫放弃这一计划。但这一事件进一步激化了德法矛盾,也使德俄关系出现了严重裂痕。
同时,奥匈帝国与俄国在巴尔干问题上也发生了冲突。巴尔干由老朽的土耳其帝国统治,19世纪末已成为奥、俄扩张的主要对象。1877-l 878年俄国对土耳其的战争,使俄国势力在巴尔干大增,损害了奥匈利益,奥、俄发生尖锐矛盾。
鉴于此,为打击法国,对抗俄国,1879年l 0月《德奥同盟条约》在维也纳签订。规定:缔约国一方受到俄国攻击时,另一方以全部武装力量予以援助,并不得中途单独媾和;一方受到另一大国攻击时,只要俄国未参加侵略国一方,另一方保持善意中立。
德奥同盟成立不久,意大利要求加入该同盟,原因是它在和法国争夺突尼斯斗争中遭到失败。意大利欲求占领突尼斯,而法国抢先占领了这个地区,因而两国矛盾加深,意大利为求助于德国,不得不与德奥结盟。1882年5月20日,签订《三国同盟条约》。条约规定:意大利遭到法国攻击时,德奥全力支持;如德国受到同样攻击,意大利也同样支持;如三国中任何一方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强国攻击时,其他两国保证给予支持。三国同盟中德国是主角,奥匈是追随者,意大利则是动摇者。
三国同盟的建立,是帝国主义列强争霸斗争的产物,又是对法国、俄国的一个严重威胁,这就促使另一个集团形成。
三国协约的形成
三国同盟建立,促使了法、俄接近。法国在1888和1889年分三次贷款24亿法郎给俄国,这种经济合作进一步密切了法俄关系。后经双方多次协商,从1891年后签订了一系列协约。规定:如果法国受到德国或由德国支持的意大利的进攻时,俄国将其全部军队进攻德国;如果俄国受到德国或由德国支持的奥匈帝国的攻击时,法国将以它的全部军队同德国作战;如果同盟国各国或其中一国实行动员时,法、俄两国无须协定,应立即分别动员其全部兵力,并及时把动员部队部署至各自的边境。1894年《法俄协约》正式形成。
而《英法协约》则是在英德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签订的。英国一直奉行“光荣孤立”政策。进入20世纪后,德国加紧推行重新分割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的“世界政策”,对已取得世界霸权的“大英帝国”构成严重挑战。为争夺世界霸权,德、英展开海军军备竞赛,矛盾日益尖锐。为对付德国的威胁,英国不得不放弃孤立政策,与法国接近,法国也有同样要求。由于以上原因,英、法于1904年4月签订协约,调整了两国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法国承认埃及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则同意法国夺取摩洛哥。《英法协约》的重要性是使英、法两国可以共同对付共同的敌人——德国。
《英法协约》签订后,由于德俄矛盾也在激化,英、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等原因,促使英、俄于1907年8月也订立了协约。规定:在波斯划分势力范围,北部归俄国,南部属英国,中部为中立地带;承认阿寓汗为英国的势力范围;同意维持中国西藏现状,英俄相互承认对方在西藏的既得利益。
1894年俄法同盟的建立,1904年《英法协约》和1907年《英俄协约》的达成,意味着英法俄三国协约集团的成立。这样,到1907年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了。
两大军事集团是列强争霸矛盾和斗争的产物,它们的形成不仅没有解决列强之间的矛盾,反而使之更加激化。为战胜对方,双方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促使战争危机不断加剧。帝国主义战争日益迫近了。
第二节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在波斯尼亚境内靠近塞尔维亚的边境地区组织军事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奥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夫妇前去检阅并指挥演习。斐迪南是一个军国主义分子,一向主张侵犯塞尔维亚。奥匈的蓄意挑衅激起塞尔维亚爱国者的极大愤怒。塞尔维亚秘密爱国军人组织“黑手党”拟定了进行暗杀活动的计划,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的主要街道上设下埋伏。28日下午,斐迪南夫妇乘坐敞篷汽车驶过萨拉热窝狭窄街道的时候,被一个“黑手党”成员17岁的爱国者普林西比开枪打死,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
萨拉热窝事件立即被帝国主义者用作成了发动战争的借口,也即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个月后,奥匈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等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虽然塞尔维亚是为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的性质,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