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实践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实践的基本形式
人们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但归结起来,实践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
第一,生产实践。生产实践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类要生存和发展,首先必须解决衣、食、住、用的问题,这就必须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只有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才产生了政治的、科学的、艺术的、宗教的等各种活动。离开了生产实践,就不能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其他一切活动都无从谈起。生产实践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前提。
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活动,是为了配合生产实践所进行的活动。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创造了自己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关系又反过来推动或阻碍人对自然界的改造。这就需要处理社会关系,维护和创造适合于生产的社会关系,调整和改造不适合生产的社会关系。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等。
第三,科学实验。这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尝试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是动用实践手段,把认识对象放在理想的环境中,暂时撇开它的复杂联系,排除各种偶然因素的干扰,以便得出准确的科学知识。科学实验的目的不是直接改造世界,而是为成功地改造世界提供必要的知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科学实验的作用越来越大。
在现代社会,离开科学实验,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就不可能迅速发展。除了以上三种基本实践形式外,还有其他一些实践形式,如教育实践、医疗实践、艺术实践等等。正是各种各样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实践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才使人类的社会生活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实践的特点
实践就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一般说来,实践主要指主体变革世界的活动,同时也包括为变革世界所必需的、以变革世界为目的的探索性活动,如天文观测、地质考察、社会调查、军事侦察等等。
实践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第一,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实践的主体是有血有肉的客观的人,主体所使用的工具是客观的物质的工具,实践作用的对象是客观物质世界,实践的结果是客观的效果。实践的客观性表明它与纯粹的思维活动、精神活动是不同的。只有坚持实践的客观性,才能从根本上与唯心主义实践观划清界限。
第二,能动性,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人的实践不同于动物的活动。动物没有自己的主观世界,它们的活动是本能的活动。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是有自己的主观世界的,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意识、目的指导下的活动。所以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只有坚持实践的能动性,才能从根本上与旧唯物主义实践观划清界限。
第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作为实践的主体的人,都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社会的人。实践过程就是社会的人们协调动作、改造现实世界的过程。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进行的实践活动,都是受社会条件限制的,并且是随着社会条件的发展而发展的,决不会永远处于一个水平上,因此实践又具有历史性。只有坚持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才能既同唯心主义实践观划清界限,又同旧唯物主义实践观以及实用主义实践观区别开来。实践的三个特点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其中人们的客观性活动,受着人的能动性的支配,还受着社会历史的条件的制约;反过来,人的能动性的发挥和实现,依赖于人们的客观性活动和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