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2016年3月,一则江苏连云港市市民“去医院看病,发现医生写的病历和处方上的字潦草难认”的消息引发网民集体吐槽。虽然卫生部门2010年制定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病历书写应规范使用医学术语,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然而,6年来这一规章的现实效果已然有限。
【标准表述】
在某种程度上,潦草化的病历书写或许是前现代医学特质在现代的一种延伸。过去我们的医学往往伴随着一种神秘色彩,一方面,出于对于“秘方”的保护或增加他人对药方和病历的认识难度,医生会故意书写潦草;另一方面,在传统的医患关系中,医方无论是从专业程度还是职业属性上,都处于一种无条件的强势地位,患者的“知情权”多被忽视,潦草的病历反倒成了医生职业优势的一种外溢和象征。
病历是医生、患者、药房三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如果病历出了问题,自然会矛盾不断。
首先,患者本就因疾病而消沉沮丧,如果再无法得知自己的病情,服用哪些药,难免会升级为对医生的愤怒,甚至会开始揣度医生的心思,加剧医患矛盾。
其次,药房的工作人员一定能全部认出医生的字体。如果不认识“天书病历”,而凭着主观揣度拿药,若出了问题谁来为患者负责?再次去医生处询问,在本就办事难的医院里就又加重了医院的负担,也加剧了患者的愤怒情绪。
【具体措施】
第一,《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切实落实,严格监督,允许患者加入监督行列。电子病历也要大力推行,真正做到病历的清晰透明,减少患者的后顾之忧。
第二,医生和患者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双方多多换位思考,从小事做起,重视细节,医患关系才能逐步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