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游戏_中国足彩网¥体育资讯$

如何学好高中文言文
来源:易贤网 阅读:710 次 日期:2016-11-09 16:37:33
温馨提示:易贤网小编为您整理了“如何学好高中文言文”,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一、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

关于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关于评价。“对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察借助语感和必要的文言常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是否热爱和有兴趣,在文言文阅读中能否有意识地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国文化精神。评价要有助于学生确立古为今用的意识,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文言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1.基本篇目。

重点课文篇目有:《<论语>十则》、《寡人之于国也》、《劝学》、《子鱼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赵威后问齐使》、《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论积贮疏》、《陈情表》、《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师说》、《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谏太宗十思疏》、《六国论》、《伶官传序》、《縢王阁序》、《阿房宫赋》、《赤壁赋》、《项脊轩志》、《登泰山记》、《<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基本学法。

学习文言文有什么诀窍呢?我们都远离文言文所存在的语言环境,因此培养语感非常重要。而培养语感的最好方法是多读,学习文言文就要以读为核心,即诵读、理解、背诵。诵读、理解、背诵,诵读是核心、是关键、是文言文学习的立足点。

(1)朗读,首先要听老师范读。文章的腔调、板眼、感情、气势、抑扬顿挫以及所蕴藏着的意义,都要通过朗诵表达出来。而学生在听老师的范读中,也正要获得对文章的这方面的最初的也是最直观的印象和认识,从而激发起自己诵读的欲望,以达到进一步“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目的。要再不断地听范读、跟着读、练着读的诵读过程中逐步体会、领悟、感知。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读音正确。这是由于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间有通假字、多音字和破读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课文注释中对这一些都注明了读音,要依据注音,认真读准。

第二要注意停顿。包括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能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表明了对语句层次和大意的正确理解,这要在对词句含义理解的训练中,通过诵读来实现。

此外,还要注意读出语气、读出语势,等等。

(2)诵读,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至可以背诵的学习过程。

学习文言文,要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领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的素材,最后达到将文言变成自己语言习惯的一个部分。背诵,这是由于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字词的识记,词句含义的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把握,都要靠熟读成诵才能做到。语言学习是先实践、运用,然后理解。因而语文学习需要背诵,而文言文的学习则更强调背诵了。

下面介绍一种利用诵读学习文言文的具体方法:

①预读。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给生字生词注音,清楚准确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和语文工具书,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结合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从整体上了解课文。

②抄读。勾划或抄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与名言警句,勾划或抄写课文中的难句,记录在阅读课文时产生的疑难问题,阅读或摘抄(或作提要、目录)与课文相关的辅助材料,结合单元学习的提要、课文预习提示、思考和练习,确定学习的童点和难点。

③解读。结合语境,从句子结构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利用古汉语常识具体分析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翻译(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课文或课文片断,以求深入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分析解答课后“思考和练习”中的语言训练题。

④品读。从文体特征出发,总体上把握文章作为一种“类型”的基本特征,比较阅读,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对文章的具体特征和作者的艺术个性进行分析,查阅文献资料,就重要的实词、虚词和语法问题撰写语文小论文,以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能力训练。

⑤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力求熟读成诵。朗读品味,背诵名篇、名段和名句,准确记忆。扩展阅读,研读与文章相关的材料,扩大知识面,以求更为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整理学习笔记,编写学习小结,以突出重点难点。

(3)如何用好这套教材。

怎样用好这套教材更加有效地学习文言文呢?这里做如下建议:

①用好“提示”。 “提示”是学生进行自学的钥匙,学生通过它可以找到理解课文、把握重点的途径。明确了学习重点,做到有的放矢,避免了学生自学中的盲目性。我们要充分运用课文前的“诵读提示”,让学生首先了解作者简况,文章中心,写作背景,写作特点,以及学习本文的重点,并以此作为掌握课文、理解语言的“钥匙”。因此,我们我们在学每一篇课文前都要先读“提示”,划出要点,明确重点,然后自读,把“诵读提示”作为学习课文的一把导向性的“钥匙”。

②朗读感知。不断朗读,不但可以基本把握文章大意,也可以增强语感,即使有一些不太懂的字词,也可以借助上下文来基本掌握。明确了课文大意,也就克服了语言的障碍,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

③ 抓住注释。为了能扎实地掌握文言字词,在诵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要对重点字词和难点语句进行圈划加点,用不同的符号标明一些特殊用法的词和特殊句式,并对它们进行归类整理。这样,不仅使字词这一重点得到落实,而且也锻炼和提高了自己使用工具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④ 强化背诵。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背诵课文,是巩固文言文学习效果的一项有效措施。诵读课文和复背课文每篇必背,浏览课文重点选背的要求。背诵要及时、准确、流利、响亮。所谓及时,就是要在课文学完后一二天内就能背诵;准确,就是要准确无误,可以用默写的形式来检查;流利,就是要熟练流畅,不能过多停顿或读破句子;响亮,就是要在背诵时声音响亮。通过一年的努力,要能达到背诵四十篇古文和四十八首诗词的要求。

⑤ 练习检测。教材在每一个单元后都安排一个综合练习。练习主要从词语、点读、翻译三个方面来安排了实词的一词多义、虚词的用法辨析、阅读理解、文言点读、特殊句式的翻译等习题,进一步加强文言文知识的落实。在练习时,我们要在复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自觉检测,认真订正”。这样就避免了只读不练的不足,使文言知识在练习中得到进一步落实。

⑥ 读写结合。实验教材对学生习作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每周要写四至五篇小作文。很多学生苦于没有写作素材而懒于动笔。我们可以从课文中发现写作的材料。例如,在学完《劝学》、《师说》、《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等课文后,就可以写读书心得和评论,一方面加强了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思想素质;而对《垓下之战》、《赤壁之战》、《伶官传序》等文章,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眼光去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如何学好高中文言文(二)

阅读水平的提高并非靠一日之功,文言文阅读尤其如此。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依靠平时的由一时的积累,并善于在阅读中熟练地运用。

不少人学习文言文只满足于扫清文字障碍,认为老师已讲清楚,自己也明白,这就够了。老师一篇一篇地讲,学生一篇一篇地学。等到过了一年半载,就一篇也不记得了。这种学习方法是极不可取的。因此学习文言文的第一就是要积累。

积累离不开背诵。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言的实词的意义、虚词的运用、各种句式的变化等也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背诵可以学到古代名篇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方面的要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那么,需要背诵多少篇章呢?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己有明确规定,“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一定数量”,在大纲中规定为《蜀道难》、《声声慢》、《长亭送别》等诗词曲50首,《劝学》、《兰亭集序》、《赤壁赋》等古文20篇(段)。这些是对每一位高中生的最起码的要求。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你对文言的语言感知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文言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背诵就是学习文言文的地基,这是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根本途径,除此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积累要有目的、有重点。重点即是实词、虚词、句式等。

一、掌握实词的意义重大。

虽然《大纲》中只规定需要掌握150个文言实词,但实词掌握得越多,阅读水平就越高。掌握文言实词主要有4个方面:

1.通假字:

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歧现象。“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

例:具答之,便要还家。(通假字:“具”、“要”——本字:“俱”、“邀”)

识别通假字可从下面几方面看:

①音同形似。如: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坐”通“座”,意思是“座位”

②音近形似。如: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意思是“嘱咐”

③音同形异。如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通“以”,意思是“以后”

④音近形异。如: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意思是“没有”

2.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随着时间推移,许多词的意义古今有很大差别。

①有的词义扩大了,如“河”古代指黄河,现泛指一般河流。

②有的词义缩小了,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儿女,现指丈夫的配偶

③有的词义转移、变化了,如“二豪贼劫持”中“贼”,原指强盗,现指小偷;“齐人固善盗乎”中“盗”,原指小偷、偷盗,现指强盗,“贼”“盗”二字意义古今正好调了个位。

④有的单音节词连用,易与现在双音节词混淆,如:“痛恨”古指“痛心、遗憾”。

3.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居多,一个词往往有好几个义项。理解多义词,要把握它的本义,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它在句中的含义。如:

又安敢毒焉(怨恨) / 呼嘘毒疠(有毒的) / 赋敛之毒(毒害)

4.词类活用:

根据一定语言习惯,把一般用作甲类的词,当作乙类的词来用,就是词类活用。

①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如:

屏障中抚尺一下。(下:名作动,敲、打)

②名词活用作状语。如: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来形容动词“运”,名作状,用箕畚。)

③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如: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良实:形作名,善良诚实的人)

④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如:

得而腊之以为饵。(腊,原指干肉,名词,这里是“使……成干肉”)

⑤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宾语)”“认为……美丽”

齐威王欲将孙膑。(将,原是名词,这里应为“以……作将军”)

二、掌握虚词的用法是个难点。

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较少,但使用的频率高,用法灵活,语法功能突出,因此也是学习难点之一。由于虚词常常分属于几类词性,故学习时首先要注意分清其词性,然后弄清其意义和语法作用。《大纲》规定要掌握18个虚词,2000年《考试说明》规定要掌握30个虚词。我们可以把这些虚词分为若干类来把握:以代词为主的有“之、其”等,以副词为主的有“既、但”等,以介词为主的有“以、于”等,以连词为主的有 “而、则”等,以语气词为主的有“也、矣”等,另有兼词“焉”等。只要有了诵读的基础,掌握虚词应该比较容易把握文言句式。学习文言虚词要注意:

1.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如,《鸿门宴》中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中,前一个“为”是介词,义为“替”、“给”;后一个“为”是动词,义为“作出”、“制定”。分清词意的虚实要根据语境作具体分析。

2.有些虚词有多种用法,这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如,《师说》中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前一个“其”是代词,代上文的“君子”;后一个“其”是副词,相当于“难道”,加强反诘语气。另一种情况是词虽不同,但却都可以表示相同的用法。如“乎”和“于”都可以有介词的用法。

3.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学习时要特别注意。(1) 兼词。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2) 虚词的连用。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两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3) 双音异义。文言中原为两个单音词(有的两个都是虚词,有的一个是虚词,一个是实词),发展到现代汉语变为一个双音虚词,而二者的意义有很大差异。

三、文言中的句式

文言中的句式与现代汉语大体是相同的,我们只需掌握其不同的部分。这不同的部分主要是: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装句式和省略句式。

判断句式主要借助于“者”和“也”,也可单独使用“者”或单独使用“也”,甚至两者全省略,如“刘备,天下枭雄”,就是个典型的判断句。此外,文言文中还可以用“为”、“乃”、“即”、“固”、“诚”等词来表示判断。当然,文言文中有时也用“是”来表示判断,如“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被动句式的形式较多,主要有下列几种:(1)借助“见”、“于”、“见……于”来表示。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等。(2)借助“为”、“为……所”来表示。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羸兵为人马所蹈藉”等。(3)借助于“受”来表示。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等。(4)从语境本身来判断,这是被动句式中最难的一种,必须根据上下文来断定。如“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句中的“举”即表被动,是说“函谷关被攻占了”。

倒装句式在现代汉语中运用很少,但在文言文中却十分普遍。主要有:(1)主谓倒置,一般为强调谓语,将谓语放到前边,如“小人哉,樊须也!”(《论语》)。(2)宾语前置,有三种情况:①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该宾语置于动词的前边,如“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②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该宾语也置于动词的前边,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③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到动词的前边,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吞舟是漏。”(《与陈伯之书》)。(3)定语后置,现代汉语一般为定语在前,中心词在后,而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情况。如“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4)介词结构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在动词前边的作状语,在动词后边的作补语;而文言文中,介词结构明明在动词的后边,翻译的时候却必须作状语。如“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必须译成“向孙将军求救”,而不能说成“求救向孙将军”。

省略句式是文言文的难点。它可以省略主语、谓语、宾语,还可以省略介词等。

[练习一]读下面两段短文,完成练习。

(一)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 诚 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 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西汉•刘向《新序•刺奢》 )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

(1)我诚邦士也 诚:

(2)而殊不病 病:

(3)君勉之 勉:

2.为文中画线句断句并翻译。

断句: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

翻译:

(二)(甘茂曰:)“昔者曾子 处 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 走 。 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二三人, 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 (《战国策•秦策二》)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

(1)昔者曾子处费 处:

(2)投杼逾墙而走 走:

2.为第一处划线部分断句并翻译。

断句: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翻译:

[练习二]

(一)回顾性练习。

1.找出句中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它在句中的意思。

(1)虽蚤知从先生长者学问 (2)无他,但手熟尔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诎右臂支船

(5)文理有疏密 (6)对镜帖花黄

(7)系向牛头充炭直 (8)策勋十二转

(9)甚矣,汝之不惠 (10)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解释下列加点字,指出古义、今义。

(1)学而不厌 (2)是非君子之道 (3)会宾客大宴

(4)几欲先走 (5)西蜀之去南海 (6)王曰:“何坐?”

(7)危急存之之秋也 (8)微斯人,吾谁与归 (9)汪然出涕

(10)青春作伴好还乡

3.比较下列各组多义词,并解释它们的意思。

①许    高可二黍许 杂然相许

②就    瞬息可就    持就火炀之

③始 始一反焉   始龀

④遗    以光先帝遗德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⑤去  去死肌,杀三虫  去国还乡  西蜀之去南海

⑥病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寡人反取病焉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

⑦名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有仙则名 不能名其一处

⑧其   岁赋其二     公问其故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⑨使   齐使田忌将而往  晏子将使楚     齐命使各有所主

⑩赋 岁赋其二 赋敛之毒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指出下列词性有什么变化,并加以解释。

(1)妇抚儿乳 (2)但微颔之 (3)所宝以百数

(4)彼不我恩也 (5)布囊其口 (6)因长跪履之

(7)陟罚臧否 (8)优劣得所 (9)亲贤臣,远小人

(10)殚其地之出

(二)、拓展性练习。阅读下面短文,答题。

杨朱之弟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子亦犹也。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

[注]①素衣:白色的衣服 ②缁(zī)衣:黑色的衣服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

2、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 曩者使女狗白而往 ② 子亦犹也 ③ 子岂能毋怪

3、指出下列加点字用法有什么特点,并解释其意。

① 衣素衣而出 ② 天雨,解素衣 ③ 狗白而往,黑而来

中国足彩网信息请查看高中
易贤网手机网站地址:如何学好高中文言文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易贤网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足球游戏_中国足彩网¥体育资讯$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hfpxwx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易贤网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